一、学院介绍
中山大学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成立于2015年6月,由学校整合原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系、软件学院、超级计算学院以及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计算数学方向(部分人员)等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优势资源组建。
2015年9月,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以下简称“广州超算中心”)管理权移交中山大学,纳入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管理。学院建立起一个以“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为依托,涵盖高层次人才培养、软件技术研发和支撑、面向产业和科研的高水平应用服务“三位一体”的新的管理运行机制。
2015年初,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资助大数据科学研究中心项目签约,项目以广州超算中心“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为平台,依托中山大学管理,学校随后筹建“大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大数据科学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后将挂靠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管理。
二、考试科目
计算机、软工、网安学硕: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408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
注:计算机专硕、软工专硕考英二、数二,其余考试科目与学硕一致。
复试专业课:6705004 离散数学与C程序设计
三、专业课参考书目
《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蔚敏 吴伟民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
《计算机组成原理》唐朔飞 高等教育出版社
《计算机操作系统》(汤子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 电子工业出版社)
(注:来源于网络,仅做参考。)
四、复试方式、内容及评分
复试内容以考察考生的专业素质及能力、综合素质及能力为主。复试的满分为500分。
1、专业课笔试(100分)
(1)考试内容:专业课笔试科目名称与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公布的复试专业课一致。专业课笔试重点考查考生对专业理论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是否扎实、深厚和宽广,是否具备本专业研究生入学的基本要求。
2、外语应用能力测试(100分)
(1)英文应用能力面试。
(2)面试采取由考生从试题中随机抽取题目,考生当场回答的方式进行。
3、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考核(300分)
(1)考核内容:重点考查考生的知识结构、编程能力、实践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写作水平以及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2019年我院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考核由机试和面试两部分组成。
(2)考核办法
①机试:试题涉及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和算法导论3门课程,共10题,时长3小时。在线考试系统提供Linux、Windows二套操作系统供考生选择。考生可自行选择C/C++编程语言中的一种作为上机考试的编程语言。机试具体要求请参见《中山大学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2019年研究生机试实施办法》。
②面试:由面试考核教师根据本专业知识向考生提问,考生当场回答提问。考核教师就相关问题进一步提问。
(3)考核形式
①机试:闭卷,不得携带任何参考资料。考试时,在线考试系统断网。
②面试:闭卷。
(4)考核评分
①机试:机试成绩不记入复试总成绩,考生上机考试情况会提供给面试考核小组作为面试参考材料。
②面试:每位考生面试结束后,由考核教师现场独立为考生评分。在评分前可召开复试小组会议,研究对考生的考核评价意见。考核教师各自评分的算术平均值为该考生的考核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