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祥旭考研辅导班:2021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育学专业考研成功经验分享
先简单介绍一下我的背景吧,作为高考大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一员,高考带给我的选择是—要么复读,要么接受调剂去本省的一个地方二本师范院校,当时年轻不愿吃苦(后来才领悟到,人生没有白白逃避的苦),选择了后者。初到学校,被校园的老破小惊到,便在心里埋下了考研的种子,立志成为211高校的研究生。
大三下半学期的时候,我开始认真考虑择校的问题。当时的出发点有三个:好的城市、好的专业、好的学校。基于此,我先把地区定在了武汉(因为比较看好这座城市的发展前景以及高校聚集的优势);专业层面,由于我是教育学专业,想要在研究生期间深耕本专业,来做一些学术研究,通过筛选以及对比往年报录比情况,最终确定了胜算相对较高的中国地质大学。地大在我那一年的报录比大概在6:1,我是以第二名的成绩被录取的,下面会详细介绍我的备考过程。
二、初试经验
(一)政治
由于我是文科生,所以政治的底子还不错,同时对记忆类的知识较擅长。不过为了给自己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我还是报了新祥旭考研班(在此墙裂推荐),一是为了督促自己听课,二是为了能有学习的同伴(考研路你我相伴不孤单)。大三升大四的暑假开始上课,主要以基础知识的串讲为主。因为此类知识会略显枯燥,所以大家在选择课程时可以先在网上听一下这个老师的讲课风格,觉得有吸引你的点或者节奏相符合再去选择课程。(毕竟是我们求学生涯里唯一可以自主选择老师的机会咯)
经过了初期的串讲阶段,也就到了知识的查漏补缺,这一时间节点我定在九月初开学。大四上半学期的课程较少,一天在图书馆内的高效学习时间在9个小时左右,我会把它分配成3—3—3。其中,上午的时间一定优先给政治和专业课(按照考试中科目的分配时间),由于二者都是记忆性,所以我会每间隔一天来进行背诵和整理思维导图的调换(避免给大脑在短时间内输入太多纯记忆且不同类目的内容),例如:周一整理专业课的思维导图,背政治知识点;周二整理政治思维导图,背专业课知识点,以此循环。
接下来就是做题阶段了(真题可宝贝着呢,舍不得提早拿出来用),这一时间节点我定在十月中旬。客观题以刷为主,把错题整理出来进行知识板块的归纳(错题本一定要有啊小可爱们!),基本上错题的分布不会涉及太多的知识板块,这样帮助我们去二次找寻自己的知识薄弱点。
最后,当然是奉上肖大佬的卷子了,对于大佬是否可以命中大题我们不去刻意的纠结,而是要从卷子的参考答案中观察答题思路。记得当时十一月底的时候,图书馆每个人桌子上都有一抹黄,甚至有同学把答案裁剪成小块,随身携带不时查看。其实现在回想那个冬天一点也不冷,图书馆里满员学子升腾的热气是彼此最好的暖宝宝。
(二)英语
在考研之前我已经通过了英语六级,尽管如此,也不要认为有基础就小瞧了考研英语。(划重点!)说到复习英语都会提到背单词,没错!学了这么多年英语,我们的词汇掌握程度依然不足以应对考研英语。因为我的英语一最终考了65,并不算高分,中规中矩,因此不着重给大家分享复习经验,免得没有说服力。讲一个小故事,我的写作是短板,那时候就找了一起考研的同学,两个人写完练笔作文后互相看,以人为镜,后来坚持了不到两个星期放弃了。(实在是太影响正确判断了,全是Chinglish)所以啊,找同伴时一定不要相互错误引导啊!
(三)专业课(教育学)
地大的专业课采取的是自主命题形式,题型主要有选择、简答和论述,且主观题的分值较高,这一点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有利有弊。对于教育学本专业的同学来说是有利的,毕竟受了四年的专业知识熏陶,总能够根据题目来进行延申探讨。而对跨考教育学的同学来说,在面临较多的主观题时可能会出现无从下笔的情况。但,不管是本专业还是跨专业,以下内容皆适用。
教育学涉及的专业书目有: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根据学校考试大纲略有不同,但基本逃不出这几本书的内容)这些内容,总结成一个关键字,就是:杂。
既然它杂,我们就让它有章可循,两两归类。我的建议是中&外教育史,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评价与测量&教育研究方法导论。首先,中外教育史都是按照时间轴进度来呈现东西方教育家及教育发展进程的,在逻辑上具有相似性。我用一个笔记本的正反面来整理这两本书的内容,大致框架无外乎人物思想、内容、影响。(这其中有不少涉及到高中的历史知识,所以文科生整理起来还是相对清晰的)
其次,教育学原理与教育心理学,二者的相似性即都以理论学派为核心来扩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学知识点的时候加入更多自己的理解,知识点的整理尽可能简短清晰,并给知识点标页码尾注,这样不仅能呈现关键知识点,还方便我们记不清楚该知识点根据页码来查教材。总体而言是一个从厚到薄的过程。
最后,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即便不同学校考研大纲有差异,地大该内容所占的分值不高。我是把它放在最后大概留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来集中复习的,事实证明也足够了,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三、复试经验
(一)前期准备
由于复试没有给定参考教材,所以我把初试时候的知识点又过了一遍,因为万变不离其宗嘛。除此之外,我还关注了一些教育类的网站,例如:中国教育新闻网、教育部官方网站,为的是把握当下的教育热点和新闻,毕竟我们学教育的目的是指导实践,学校也是非常注重学生对于某一现象的深入思考。
另,记得准备一份英文自我介绍,可从本科经历、选择该校的原因及研究生规划三方面着手。
(二)复试过程
分笔试和面试,笔试也就是上述说的无参考大纲。出了三道主观题,基本上都是给一个教育现象,谈下自己的看法,记得不仅要写出问题,还要写出自己对于解决该问题的思路。
面试分中文面试和英文面试。中文面试是1VS多,都是学院的专业老师,问的问题较为发散,例如:你读过哪本教育学著作、你熟知哪位本专业比较厉害的学者、为什么选择本校、面对某一场景(教育相关的)你会怎样等。英文面试的面试官是外语学院老师来担任的,这时候先把之前准备的自我介绍来一遍,接着会有问题库,随机抽一个问题来即兴作答,问题不太难,我那年抽到的是谈下对于“一带一路”的看法。
四、想对学弟学妹们说的话
考研这条路,确实是要有付出和牺牲的,但这和研究生三年的收获相比,值!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连国家都给予研究生扩招的支持了,时不我待更待何时。
(本文来源新祥旭考研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