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科到硕士再到毕业做翻译工作,从没觉得翻译是简单的,难在哪儿呢?
首先,词汇难。提到词汇,所有英语学习者都会皱起眉头。词汇是一个多么令人尴尬的问题,这是英语学习者一直以来的痛。每次拿起英语书,都会问为什么英语词汇这么难呢?原因在哪?这和英语的构词方法有关系。相比汉语靠一个个单个的字来组成词组来进行表达,英语是靠词根来构词的,而词根的变化显然比一个个单字的变化多,而且多很多。于是,英语的词汇相比汉语就复杂很多,词汇的总量大很多。一个中国人只要掌握了3千基本字,就可以通过这些字的排列组合构成词组来进行表达。但是,对于英国人或者美国人来说,3千单词是远远不够的,还是入门的状态,于是背单词就成了中国英语学习者一辈子的事情,成为大家心中永远的痛。
除去词汇量上的巨大差异,还有对词汇掌握的问题。一般来说,中国英语学习者掌握的词汇都是从字典上、单词表上以及阅读中学来的,而不是在应用中学来的。也就是说,我们学会的词汇只是一个单向输入的结果,而不是输出的产物,我们只是记住了,但很可能很少使用它们,或者几乎就没有用过。而从语言的角度来说,没有用过的词汇只是死的词汇。于是乎,问题就出来了。
当我们做应用文翻译时,词汇可能问题还不是很大。因为应用文翻译的措词比较明确,意义比较确定,很多情况下是一对一的对译,相对不是那么难。但是,如果碰到文学翻译,词汇的问题就变得很严重了。因为文学作品里有很多微妙的含义,如何表达这些微妙的含义就是一个难缠的问题,就不是粗浅地认识一个单词或者查一下专有名词可以解决的,而是要通过对词汇多年的理解、领悟、消化、吸收,尤其是使用,才能够真正把握的。但我们的词汇学习有多少是经过多年的理解、领悟、消化、吸收,尤其是使用了它们呢?
目前的情况是,绝大部分中国的英语学习者都是按图索骥地来学习,在非英语环境中学英语,在输入中学英语,而不是在输出中学英语,不是在使用中学英语。这样学出来的英语做点造句尚且手忙脚乱,做翻译就十有八九要翻船;做英译汉还可以稍微应付一下,做汉译英就是一条道走到黑;做应用文翻译勉为其难,做文学翻译就难于上青天了。所以学翻译,越是高级阶段越是难以把握词汇,越是文学翻译越是难以把握词汇,词汇几乎成了翻译的死穴,确切说是文学作品汉英译的死穴。
其次,思维方式大相径庭。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是思维方式相差很大的2种语言,而这种差别又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无法避开的,我们得天天面对它。但是,当我们面对这些差别时,却习惯用汉语的思维方式来解读英语的思维方式,结果往往导致解读无法进行,或者解读不成立。比方说,英语和汉语在表达上的一个重要区别是,英语表达得深层,而汉语表达得肤浅。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英语抽象化能力强,而汉语抽象化能力不足。当抽象化能力不足时,汉语在表达抽象概念时往往就会避开抽象化表达,而采取形象化方式,或者干脆不表达得那样深层,只是肤浅地表达。于是汉语就习惯了肤浅的形象化表达方式,而英语喜欢行进抽象化表达,大量充斥着抽象化句子。但这些非常抽象化的英语句子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者很不适应,要么理解不到位,要么干脆理解错误,而要把它们翻译出来,从字面到意义都完整地翻译出来就很有难度了。
例如:
But when he looked at those bald branches he did not see empty space, an absence of something that had been there before.
这个句子如果法国人和德国人来翻译时,应该不会有很大的难度,因为印欧语系语言思维方式相通,词汇的表达方式也类似,但是,中国人来翻译这个句子,难度就出来了。如果扣着字面翻译,应该译为:
但是,当他看着那些光秃秃的枝条时,他看到的并非是空洞的空间,那曾经的存在现在已经不复存在。
这种译法当然也是一种译法,但是,读起来有点费劲,理解有难度,完全不像英语那样清晰,不符合汉语的表达方式。怎么办,可以形象化翻译出来。
原来,当他看着那些光秃秃的枝条时,它们并没有叶落枝枯,并非曾经枝繁叶茂而现在空无一物。
通过形象化,我们发现,汉语句子的意义清晰了,明确了,达到了较好的效果。但这种从抽象到形象的转换方式毕竟不是一种完美的方式,毕竟失去了一些东西,和原文有差距,或者说至少不是用原文的表达方式来表达,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思维方式的差异是英语和汉语表达方式不同的根本原因。正是因为这个,英语学习才变得十分困难,所以,理解英语思维方式,识别英汉语思维方式的差别对于英语学习至关重要。
再次,文化背景缺失。我们在做翻译时常常碰到这种情况,每个单词都认识,但是却不能够理解句子的意义。为什么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背景的缺失。我们是中国文化背景,所操持的汉语是建立在中国文化背景之上的;同理,英国人和美国人是英国和美国文化背景,所操持的英语是建立在英国文化和美国文化之上的。作为中国人,当我们阅读英文时,虽然我们读到的是英语,但是大脑里反映出来的却不一定是英国或者美国文化背景。因为,当英汉语文化重叠的部分出现时,我们读英语是可能读出正确的文化意义的,因为两种文化一致。但是,当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不重叠时,当相同的字面表达的是有差异的文化时,那么就难免出现不理解或者误解了。坐拥中国文化背景来解读西方文化,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又不得不为之,这就是翻译的难处,也是翻译的妙处。有难度的东西才值得为之努力,努力的过程就是艰辛积累的过程,艰辛积累到相当程度才会转化为欢欣,但你在过程中不一定能够感受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