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时总是在想,成功以后如何给后人介绍一些经验教训,等真正到了这一步时,却难以下笔了。这一路上本已所得不多,而且时间隔得越久就忘得越多,若不趁大学的最后时光留下点什么,总觉得甚是遗憾。所以乘着些许未尽的兴味,述往事,思来者。
一、动力:
在每一所大学里,高考时与心仪院校失之交臂的学生多如牛毛,但真正能将渴望留存四年的人少之又少。然而对我而言,考研并不是什么艰难的决定。大学成绩一直很差,我从来就没有过保研的奢望。我想如果保研名额放在自己面前,我未必能够拒绝,于是便不去争取。因此不能保研又找不到好工作反而成为了我的一种幸运,能提醒自己勿忘初心。由于高中时有过从班级倒一到顺一的经历,所以不管处于多么失意的境况都不足以使人绝望。无奈十几年来逆袭成癖,容易放纵,正常情况下要我大学四年都好好学习简直不可能,考研就成了不二选择。
我的动力,不是“一定要考上”,而是“不能考不上”,此中蕴含的执着高下立判。绝不工作或二战,构成了我必上的决心,理由却不足为外人道了。我知道,成功未必是愉悦的经历,失败却绝对是沉痛的打击。别说什么即使失败了也能有所收获,如果没有取得最重要的胜利,其他的附属品都显得那样无力。你将无法面对满怀期待的亲人、各奔东西的朋友,还有前方那漫漫的长路。
常言道,考研有两大禁忌:逃避工作、名校梦。我想我两点都占了,而且分量不轻。因此,考研成功的关键不在于你的“动机”,而在于你的“动力”。还有就是你有没有做一个合理的“选择”,方便你实现自己的梦想,下一节会提到。
没有动力,一切免谈。做着找工作的打算而考研失败的事例,大家也是耳熟能详了。并不是说让大家切断所有后路,许多两手准备的同学也成功了,这里是要告诫大家先把眼前这件事做好。其实什么都不必说,只要这件事情对你足够重要,你就不会允许自己失败。
二、选择:
综观各位同学和我的经历,往往可以发现,考研成功的人并不是最勤奋的人,也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做了最正确选择的人。举两个我身边同学的例子,一些英语基础差的同学,选择了英语线55或60的院校,即使学得很认真,也很可能因为一两分之差憾败,何况“认真”二字就没几个人能做到。反之,如果选择英语线40分的院校,就能比较轻松地上线,而且还可能分配更多的学习时间给其他科目。当然有人要说到心仪院校的问题,这就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抉择,如同选专业还是选学校的问题一样难以定夺,这些取舍就只能靠大家自己了。我们院常有这样一种情况:那些曾经嚷着要考研的最终保研了,嚷着考不上就二战的最终调剂或者工作了。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做出屈从于现实的决定,不过千万不要让别人的决定左右了自己的选择。
第一个选择就是是否要考研,需要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和上升空间等因素后作出决定。都说高考难在客观,考研难在主观,我觉得是很有道理的。除了最热门的院校专业,考研竞争的激烈程度并不高,自己能为它付出多少显得尤为重要。这里说一句,有时不要把名校、学历什么的看得太高,有合适的保内和工作机会就可以考虑接受。如果你放弃了稳妥的保研,选择了冒险的考研,那就要保证自己能全心投入。否则到时落得个两空的下场,那就真是索然无味的。再说了,那些去了PTN、CLS的同学给了我们很好的借鉴,谁说没有保外名额就与保外无缘了?
第二个选择就是专业和院校的选择了。这点见仁见智,地域、实力、科目、资料、分数线、报录比、特殊要求等等都是要考虑的问题。一般所说的“三跨”(跨地区、跨学校和跨专业),只要占了其中一项,考研的难度就会陡增,主要体现在资源的获取上。比如说考本校,你想搞份真题找个老师,那还不是易如反掌的事情。分数线的问题前面已经说过了,某一条线过高的院校都要谨慎选择。至于录取比例就靠自己去了解了,官方公布的数据也可能有弹性。那些复试刷一半以上人的院校我觉得纯属赌博,不顾初试分数或者是能一票否决的学校更是个大坑,都不建议考。资料的透明度因院校和专业而异,比如一般自主招生大学的真题和资料都不公布,好多回忆版都要花钱买(清华就是这样),有的甚至想买都买不到(比如上交医学部),必须夸一下中科院的是它们真题都向外公布,而且有完善的考研系统。这里又涉及另一个选择,像我这种喜欢大学的环境、还想多读几年书的人,实在不想去中科院等地方打工(虽然能拿个两到三千薪水,但是要为科研卖命的)。在科目的选择上当然要看自己原有的实力和提升的潜能了。
有一个贯穿了我考研始终的关键词——保险,影响了我的选择。高考以及大学期间功亏一篑的经历,让我对“风险”二字深恶痛绝。去年三月份决定考清华生物学时,就已经有了七成的把握,赢面较大。这主要是从几点来说的:第一,生物专业考研难度不高,力所能及,最难不过中科院,跟经济类、工科那些专业比还有很大差距。第二,我是本专业考研,高考时水平较高,烂船也有三根钉,知识系统完备,不用花时间入门。第三,考试的四门科目全是我所擅长的科目,而且不用考我最不拿手的数学,无失手之虞。第四,清华生物学当时不算热门(尽管现在教育部排名已经是第一了),目录上招11个人,最后实际上会招到了二三十个人,而且复试被刷也能调剂到本校其他专业、北大医学院、附近的中科院等地方。第五,已经联系了一个关系较好的老师,过了初试就比较有保证。第六,初试的所有科目都考3个小时,比较适合我这种做题慢的人,还有英语不考听力等特点对我也很有好处。第七,有前六个条件后,仍然保持了紧张感,付出了超过需求的努力。至此,才握紧了稳稳的幸福。所以尽管没说出来,但从一开始我就没想过输的可能性。之前我还觉得有点亏了,毕竟三百二三十分就能进复试,而且好多本科实验经历较少的同学也顺利录取了。但后来我得知一个考了350分的同学也调剂到深圳研究生院去了,所以想留本部还是不算太轻松的,幸好准备充足了。
如果你考生物专业,又有名校情结,那清华大学绝对属于性价比较高的学校。但对于有些人考进了名校就觉得自己赚翻了的观点,个人还是持保留意见。众所周知,一流的本科生,二流的研究生,别人读研都出国了,你在国内读个研用不着乐开了花。况且热门专业还是有热门的道理,目前生物的就业前景的确不光明,搞科研的枯燥也难以忍受,而且考研能获得的条件未必能比得上保研,所以你也没有沾沾自喜的资本。我深知自己为求稳妥挑了个软柿子捏,日后必定要吃苦头。
三、方法:
也许很多考研人想看的是这一部分,可惜我的方法似乎也无太多奇巧之处,很大程度上还是得益于多年蓄积下来的对复习考试的那种素养。虽然我的考研生涯并不出色,但在理学中已属高分,尤其是在只复习三四个月的生物类考生里,这分数纯属吃饱了撑的。复习懒散,不敢谈经验,下面分几点简单叙述一下自己的考研经历:
1、关于时间规划:
先说说我的时间规划,两天打鱼,三天晒网,只求别喷。尽管三月份就定下了报考学校,但要真正算起复习时间来估计只有四个月,纯时间顶死了三个月。我四五月份基本上就只过了一遍英语单词,六七月份准备期末考,结束后在床上看了半个月的电影。七月末去北京玩,八月才开始看普生,一天4小时,晚上继续玩。九月份才正式到教室去自习,中旬不小心玩了个叫TempleRun的游戏,废了好几天,直至找到方法刷了一千万分才终于感觉没意思了。国庆又刷了宝石迷阵牌局的记录,影响了一个星期。(后来这样的事情还多得是,和同学玩合金弹头、拳皇97之类的…)十月份,经不起占座和接热水的折腾,我开始在宿舍复习,一直进行了近两个月。虽然经常过十几分钟就和舍友聊天,还一同研习了如何用毁灭菇流扛住泳池的十波僵尸,但效率还真不能算低。十二月末和两位同学去图书馆占座自习,发现了有研友的好处,可惜考研只剩最后几天了。所以我考研的主要提升阶段都是在宿舍度过的,堪称在宿舍考上研究生的骚年,可见学习之道,不拘一格。
早出晚归一天十小时,原是考研的应有之义,我确实深感惭愧。(当然生物等学科考研具有特殊性,而且好多同学等九月份保研名额都下来了才准备,像我这种人就可以猴子称大王了)但这里还是要提醒大家切忌用力过猛,绷得太紧的话也很容易断掉,我前期有的时候学得太狠,所以才出现了学两天玩三天的情况。不过在整体上还是建议打持久战,准备得早,每天的任务就比较轻,而且也为后面出现的意外情况(比如堕落了一星期)预留了充足的时间。
选择自己效率最高的时间学习,不要盲从。以前看到有位考研前辈因为舍友打游戏而把时间调整为晚上一点睡早上八点起,我感到很诧异。直到有一天,我发现自己居然在晚上十一点到一点半最精神,干扰又很少,而且八点起床也不觉得困。后来我就经常在那个点学习,从此我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黄金时间。(伤身,尽量别模仿)
2、关于英语:
一般来说,英语是需要最早准备的科目,也是最容易单科不过线的科目。而且英语对复试有重要作用,日后的工作生活也同样离不开它,所以好好学英语没什么坏处。本人四级560、六级近500,基础不算薄弱,最后考研70分,也属于正常范畴。大家应该也清楚,像语文英语这种科目,重要的是平时的积累,关键时候学点应试技巧,不会太差。基础不好的同学也不用担心,四六级N次未过、考研狂砍70+的也大有人在。有时间就读读课外的文章,累了就看两部英文电影,不用整天抱着学习的目的(考热门学校需要刷分的例外)。以前的一些经验贴说要把历年真题做到5遍,我表示稍有异议。因为我只做过一遍真题,当我想再做的时候,发现两个月之前做的题目还记得比较清楚,做得根本没意思(所以建议大家留一两份真题最后练手)。不可否认,题做百遍,其义自现,但是别人的方法仅供参考,学习的关键还是要找到自己的节奏。
英语题型分为完形填空、阅读、新题型、翻译、大小作文各一篇。大学考试的基本特点,完形填空鸡肋不解释,但由于考研时间充足,按顺序做题也没问题,实在不行就抛弃完形。阅读大头不用说,得阅读者得天下,平时要多练。考前几天最让我紧张的是新题型,好几年的真题都错3题以上,跟乱做的差不多,完全找不到其中的逻辑。不过花20分钟以上认真阅读的话,应该还是能够保证错1题以内的。翻译和完形的地位差不多,拉不了几分,但今年的翻译实在太意识流了,扯都没法扯。作文除了背模板之外,可以有自己的创新。我高中时就从课文或阅读文章中挖掘出一些好词组好句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尽量不用常见的连接词,把常用的低级词汇替换成高级词汇。考研时故技重施仍不爽,可以避免与别人的重复。准备几个什么文章都能凑近去的万能句式,危急时刻就能发挥作用。关于习题,我认为没什么能比得上真题,张剑的书我没做,同学普遍反映很差。可以多看看各大报刊杂志的文章,或者是题源阅读之类的辅导书,至于题目就不要太纠结了。
谈谈最有心得的单词关。我虽然具备一定的英语知识,但终究是哑巴英语,仅凭借着词汇量在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四五月份过了一遍英语单词,一边听一边抄出不会的,以备复习。当然,这只能在不会的单词占少数的情况下实现,底子较差的同学可以考虑分两三段复习完成。个人觉得有一定基础的可以使用星火那本按词根串讲的单词书进行复习,自己总结词根词缀也可以。好了,第一轮结束后,我独特的方法就开始放异彩了。高中时听说了卡片记忆法,受到时间和材料的限制无法付诸实践。终于,在闲得DT的考研阶段,这个计划得以实现了。我把标签纸贴到废旧扑克牌上,写上不熟悉的单词,从此时常卡不离身,在茶余饭后看两眼。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只是花哨,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好用(实用的方法往往都是最朴素的啊)。而且,由于不会的单词较少,我每张卡只写一个,其实每张5-10个单词才是最佳密度。不过我还有另外一手实用性较强的方法,我下载了新东方那个考研英语大纲词汇,把认识的全部敲掉,然后分3栏按10个一组打印出来,简单裁剪后用双面胶粘到扑克牌上。(你可能想问我在哪里搞了那么多卡片,大三下搬宿舍时收集了几副要被扔掉的扑克我会乱说?)我有时还会用便签纸在日常用品上贴上单词,在生活中学单词。这些方法倒也并非一无是处,它们使我从来都不用花大段的时间去看词汇书,留下了很多时间去学习别的科目。
3、关于政治:
政治考得很烂,只有六十几分,这里只能简单说点,以免误人子弟。政治是一门复习早了没用的科目,所以建议从红宝书出来后再加紧复习。虽然很多人建议看5遍,但个人认为一两遍也就差不多了,可以通过其他渠道巩固。然后可以做肖1000这种题海类型的书,最好能偶尔温习错题。虽然前辈们把风中劲草吹得天花乱坠,但个人感觉真的没那么好,喜欢的同学可以使用。押题三大利刃肯定是要做的,最后几天多花点时间在政治上,政治的冲刺阶段很重要。其实我前面复习做到位了,但最后几天的复习实在是太没章法,20天20题到考前那晚都只背了一半,不然的话以我的文科基础和胡扯能力不会考那么低。行百里者半九十,诸位引以为戒。
这里有一个绕不开的问题,那就是补习班。我报了一个学府的冲刺班,由于没有暑期强化班的基础,所以感觉没有太好的效果。炎炎夏日,补习期间浪费的时间和精力是需要权衡的问题,想听的话可以考虑下载强化班视频。不过,报班也能让你心里踏实一点吧。
4、关于专业课:(仅供生物专业考生参考)
先说生物化学。如果存在选考的情况,大家可以尽管选择生化,因为它很靠谱。复习时虽然不轻松,但学通之后往往得心应手,考试出不了那个范围。以下介绍的方法不仅针对清华生物学考研,而且同样适用于考生化的所有同学:先挑选一本知识系统完整、内容较少的生化教材看一遍(比如我选的就是清华大学王希成版《生物化学》),期间认真做笔记,这样就把握住了大的框架,立于不败之地。二轮复习再做王镜岩生化的配套练习,并根据题目翻阅王镜岩版《生物化学》,完善笔记。然后做学校的真题,标记出错题难题,同时对笔记进行复习。最后过一遍题目和笔记,有时间再看一下生化复习提纲,补充一点分子的知识(考中科院的多看一下分子)。此方法主要出于两种考虑:王镜岩生化1200多页砸得死人,通读全书于考试无益;许多学校对分子部分要求不高,所以也不建议细看基因八。这里提醒大家要选一个大一点的本子做笔记,复习期间肯定会补充各种知识点,后来我的笔记密密麻麻连我自己都看不清了。
再说到普通生物学。复习时较为简单,考起来却不容易。建议先看一遍陈阅增版《普通生物学》,同时认真做笔记。二轮复习做《普通生物学辅导与习题集》,并复习笔记。然后做真题,期间对笔记进行温习。最后过一遍题目和笔记,有余力再看一下吴庆余的《基础生命科学》。普生知识面很广,有时间可以尽量多看点东西。因为我以前参加过竞赛,复习起来比较轻松,但普生考什么都不为过,令人防不胜防。最终,我最有信心的政治和普生反而考得很差,所以需谨防掉以轻心。
回想起来,考研时做过的无聊的事还真是多。除了弄那些华而不实的单词记忆,还总结什么政治近代史的年表,搞什么普生资料、生化代谢总表。幸亏考研的准备时间足够多,不然还真玩不起,这里又体现出放长线钓大鱼的优势了。
5、关于心态:
考研时出现厌学的心理是很正常的事情,可以通过很多方式来调整。去运动去放松这些就不用我说了,这里给大家说两种看书的心态。第一,背单词先从数量少的字母开始背,循序渐进,感觉很轻松。比如做练习题时哪题看起来轻松就先做哪题,随后再把长的难的做掉。第二,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强行按顺序背,今天“D”开头的单词很多,硬着头皮背完,就松了一口气;明天“J”、“K”开头的单词很少,就很高兴地看完。就好比生化书一天一章,每章内容的量有差异,这就有一种未知的快感在里面,按页码看的话就无法体会。更多的时候我们可以是零敲碎打,随性而为。
虽然前面提到我为考研投入的学习时间并不多,但并不代表我为它付出的精力少。有一样很重要的东西伴随着我整个考研生涯,那就是——如影随形的压力。我怕考不上,尽管有了那么多重保障,我还是非常担心。有时我堕落两天后,会去教室疯狂地学一天;有时我玩了一晚上游戏,然后会熬夜学到一两点以完成任务;有那么半个月,我中午上完网就顶着瞌睡去学习,偶尔调了10分钟的闹钟睡个午觉,1分钟不到就会惊醒;初试前一天晚上我和同学在旅馆里看完了一部速度与激情,但随后我还是很紧张地拿了普生笔记,自己站在走廊上看了一个小时,尽管那时已经只剩毫无压力的两科了。所以,你不知道别人的过去,你也就不知道别人为何如此执着。若想做成某一件事,你需要做的就是去看清自己的野望,在乏味的无尽的重复之中,一遍又一遍地在心中确认自己的强大。
实际上,大学的学习经历已使我确信一点,心态远没有想像的那么重要。对我们一般人而言,在足够长的时间面前,方法是那样的渺小;在足够硬的实力之下,心态也是不足一提。考试前一夜未睡,不见得会影响你多少。高中时强调休息和考试状态,是建立在我们知识水平已经很高的前提下的。以我们很多考研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去拼状态。说句极端的话,如果心态不好会降低你20分,那么在实力上拔高40分不就好了吗?当然了,这种战时政策大家还是少用,最好还是尽早做好充分的复习,轻松上考场。
网上有很多关于考研学习方法的经验帖,大家可以多看看。但不管方法多么精妙,重要的还是适合自己。希望各位能够集百家之所长,成一家之风骨吧。
四、关于初试和复试:
有些前辈把考试说得很吓人,经历过后我觉得也不过如此。初试需要准备的东西我都带了,结果信封可以撕开也可以用封条封上,小刀和胶水根本就没用(所以忘带东西的同学不要着急)。公共课没有试卷袋,而且专业课开袋、阅卷和封口这些步骤都会额外给时间,不用担心时间不够。考场的监考也不严,有位同学拖了快5分钟,把监考员都气走了,最后还是安然无恙地交了。当然不同考场之间的松紧存在差异,所以还是有备无患吧。复试就更水了,自主招生的学校很多都只有中文面试,最多就自我介绍或者文献翻译要用到英文,被刷了还可以在校内或者周边调剂。关于联系校外调剂的问题我就不太懂了,毕竟没经历过,我好些同学都调剂到不错的地方去了,所以如果一志愿没上也不必自暴自弃。
我的考研经历差不多就这些了,最后有些话要献给考研以及为前途奋战中的各位。尽管我平常的文字都比较消极,但真要谈到激发斗志,我想我还是很有一手的。其实我不太同意把考研比喻得硝烟弥漫,生活的主旋律应该是平淡。年少时的我们可能会把学习看成一场战斗,那些对生活的愤懑、对别人的仇恨以及对父母朋友的愧疚,或许曾给过我们很大的动力。但是我们不能让这些负面情绪笼罩着我们的一生。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在波澜不兴的生活中,去挖掘自己心中的渴求。
高中所付出的辛劳,被高考付诸一炬了吗?大学的努力,在考试和活动中化为焦土了吗?不,你要相信,命运亏欠你的,有一天会全部还回来。或许是一年,又或许是四年。如果你不甘心过往,如果你不满足眼前,如果你认为自己没能站在属于自己的地方,如果你觉得这还不是你,那就负重前行吧。不要在意这路上失去的东西,时间?身体?人缘?玩乐?也许的确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但倘若不能达成目的,你必将失去更多。
鼓励的话说不完,梦要靠自己去圆。忆三国典韦之轶事,与诸君共勉:“取短戟十数枝,挟在手中,顾从人曰:‘贼来十步乃呼我!’遂放开脚步,冒箭前行。布军数十骑追至。从人大叫曰:‘十步矣!’韦曰:‘五步乃呼我!’从人又曰:‘五步矣!’韦乃飞戟刺之,一戟一人坠马,并无虚发,立杀十数人。众皆奔走。”今考研大军猛于吕布虎狼之师,吾辈天资不及典韦飞戟之勇,自当先发制人,决胜千里。五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