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北京大学集成电路考研经验分享
基本情况:本人 19 考研,政治 66,英一 79,数一 143,专业 118,总分 406, 初试以及综合排名第一。
应 20 考研的学弟学妹的要求,开始总结下自己考研经验。本来这篇经验很 早就可以出来的,奈何这上半年被复试以及毕设安排得明明白白(笑),现在基 本忙得差不多了便动手开写。希望这篇经验能给 20 年考研的同学提供参考和借 鉴,预祝大家顺利上岸。
一、19 年软微集成考研情况
19 年软微集成的统考名额 38 人,报考人数 177 人,初试上线 44 人,拟录 取 41 人,可以看出报录比约为 4:1,但复试刷人不严重。值得注意的是,19 年 软微复试综合成绩计算方式为:(初试成绩/5)×70%+复试成绩×30%。相对于其 它很多传统学校(初试成绩/5)×50%+复试成绩×50%的计算方式(复试 1 分抵初 试 5 分),故考软微不容易出现复试发挥不好而阴沟翻船的现象,初试越高越稳, 但复试也不可因此掉以轻心,也要好好准备。
二、本人考研经验
1.概述
总的来讲从 5 月开始着手准备考研,5 月至 7 月始主要是在考虑择校以及看 数学和英语,7 月整月由于本科本专业实习基本没碰书,7 月末到 8 月中旬在家 学习了一段时间,8 月下旬返校开始集中精力准备考研直至 12 月底,总的来讲 效率比较高的时期实际是从 8 月下旬开始的。此外,感觉自己比较争气的是备研 时期基本没有感冒生病过,虽然胖了很多也很疲惫但没有生病,到了后期大家就 会发现身体真的是革命的本钱,良好的身体以及顽强的意志是备研的刚需,尤其 是对于考外校或者热门专业竞争强度较大的同学。
2.政治
初试政治 66 分为客观题 38+主观题 28,总的来讲政治考得并不理想。回头 总结这是由于:1.北京地区政治主观题常年压分,得高分不易;2.今年政治多选 有多道全选,涂机读卡的时候有点发虚改错了几个;3.本人写字较丑,主观题得 分就更平平无奇了。我是跟着肖秀荣老师的全套来走的,从 9 月开始,每天做数学英语专业课累了后就把精讲精练当故事书看,虽然很枯燥但还是硬着头皮看下 去。同时看一章做一章 1000 题,此处建议 1000 题不要直接把答案写在书上,因 为后期 1000 题可以二刷。主观题的话跟着肖四肖八走就行了,主观题中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体系性很强,后边的章节大都是海量的知识点的堆砌, 那么前者重理解后者重背记。
总的来讲,政治应该首先拿好客观题分数,首先要保证过线,过线了再来说 提高分数的事情。
3.英一
初试英一 79 分,前边完型+阅读+排序扣了 3 分,后边扣小作文 5 分+大作文8 分+翻译 5 分。可以看出客观题得分比较理想,主观题较惨,当然这也是由于 北京地区政治英语主观题压分严重,再加之本人书写略丑就很难受了。英语的话 主要是单词+真题,其中单词是增加你的硬实力,真题是熟悉题目类型以及积累 做题技巧。形象的比喻的话,单词储备及英语基础就像武侠小说里的内力,而做 题技巧及语感就是各种招式,两者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基础好词汇量大的同学 可以一力降十招,真题研究透彻的同学可以四两拨千斤。我当时是买了新东方英 一的真题,做了五遍吧,把阅读理解的文章做解剖式分析。
总的来讲,英语的准备要根据个人的基础,背至少 1 遍单词,做至少 3 遍真 题。真题阅读的每个选项都要从正面以及反面思考,为什么选这个,为什么不选 这个。作文的话,考试不要直接写模板,可以背模板来训练语感以及地道的英语 表述思维及表达习惯,考研中老师更喜欢看到的是你围绕这个话题逐渐丰富内容, 直接默写模板很容易被老师识别并打入死刑的。
4.数一
初试数一 143 分,整张卷子就大题高数部分最后两道题分别扣了 4+3 分,数 一的发挥还是比较理想的,而且初试能排第一也多亏数学给自己长了不少分。数 学是考研的重头戏,涵盖大部分理工科乃至金融专业,数学的准备过程贯穿考研 阶段的整个始末。数学我入手的资料有:李永乐全套、04 至 18 年数学真题卷, 张宇 8 套卷+4 套卷、李林 6 套卷+4 套卷、电子版的张宇 1000 题;看过的视频 有:汤家凤高数强化班、李永乐现代强化班、王式安概率强化班。
前期在把复习全书过了一遍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情况做了分阶练习,660题。在过完全书的第三遍基础之上,感觉应该给自己增加题量,遂做了张宇的1000 题,期间顺带着看上述三人(高、李、王)的视频。9 月中旬开始,全部上 午的时间献给数学,一上午做完一套卷子+修改错误。10 月之后就只做卷子,总 的来讲,先真题后模拟题,其中真题做了三遍,张宇和李林的卷子分别做了两遍。 要明确每一份卷子都是宝贵的,在做的时候给自己计时,严格模拟考场答题的情 况,把题规范地答在 A4 或更大点的白纸上,以留卷子后面重刷时备用。
同时在此之前以及之后,要逐渐建立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如何检测自己数 学知识体系完善与否?可以拿出一张白纸不看任何资料,把三大部分(高数线代 概率),沿着每个章节的顺序,依次将核心知识点以及核心概念核心公式默写出 来。这是一个把书逐渐读厚,又逐渐读薄的过程。前边做那么多题量是模仿,重 复,记忆;后边做卷子以及订正的时候,就是总结归纳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 形象点说,建立体系后会对知识的认识逐渐深刻,在大脑内部建立简单又快捷的 关于该知识的神经回路,在考场上自会做得又快又准,不会在那里推个半天还没有结果。
总的来讲就是前期是全书+视频和习题,后期就是做卷子+总结,同时做数学的时候要有斗志,克服畏难情绪,着重提升应试能力,一切的一切最终都要落在 笔头上。
5.专业课 118 分
集成的专业课考数电,但不确定以后的专业课会如何变,这也是报考软微的 风险之一。个人觉得集成的专业课还是比较简单,当然也有像 18 年那样 40 分的 大题没人做得出来的情况况。
主要就是把康华光的数电教材过至少三遍,课后习题至少做两遍,同时配以清华阎石的数电教材。此外,两者在定义相关知识点上略有出入,但建议都以康的为准。同时,软微集成考研群里有历年的真题,把每年的真题做两遍,基本来讲专业课至少是不会崩的。
6.复试
复试的话,先是准备英文自我介绍(提前写了背好),老师会用英语问你一些简单问题,介绍你的家庭、家乡之类的(当然我了解到,集成有位女同学被问 了几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这个嘛就只能随缘了)。之后就是老师对你的提问,电 通与集成大概率会问数电+C 语言的知识点。在此之上,老师会对你的毕设和本科课程进行提问,这部分涵盖范围较广,什么模电、微机原理、信号与系统、控制工程、单片机原理等科目都有可能问。
留给复试准备的时间不多,建议把每个课程的几个核心章节以及概念把握好就可以了。实在不会的话,一定不要不懂装懂强行解释,因为这是个禁区和原则问题。一般老师不会太为难你的,放自信点。 此外,可以提前在软微官网上看面试老师的研究方向和发表的论文,就可以大体预测到老师热衷于哪些领域,对应就可以推测到老师可能会问你哪些问题。
最后,希望 21 考研的同学们好好把握考研的这大半年。一直以来我都觉得, 只要前途方向明确有意义,期间苦点累点都无所谓。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