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介绍
2021年武汉大学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6900多名(含拟接收推荐免试生)。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400名左右(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约3450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约1950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500名左右。
本专业统考研究生招生人数:6人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23法学基础A(含法理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诉讼法学)
④824法学基础B(含刑法学、民法学、国际公法学)
试卷分值
623法学基础A:共150分,其中法理学50分,宪法学与行政法学50分,诉讼法学50分。
824法学基础B:共150分,其中刑法学50分,民法学50分,国际公法学50分。
初试考研参考书目:
1.“马工程”教材:《法理学》,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2.李龙、汪习根主编:《法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马工程”教材:《宪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4.周叶中主编:《宪法》(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5.“马工程”教材:《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6.江国华:《中国行政法(总论)》(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7.“马工程”教材:《刑法学》上册、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8年12月版。
8.马克昌主编、莫洪宪执行主编:《刑法》(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9.王利明、杨立新、王轶、程啸著:《民法学》(第五版),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
10.魏振瀛主编:《民法》(第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11.“马工程”教材:《民事诉讼法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12.赵钢、占善刚、刘学在:《民事诉讼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13.“马工程”教材:《刑事诉讼法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14.洪浩:《刑事诉讼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15.“马工程”教材:《国际公法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16.梁西主编、曾令良等修订:《国际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考研复试参考书目:
1.“马工程”教材:《刑法学》上册、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8年12月版。
2.马克昌主编、莫洪宪执行主编:《刑法》(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二、考研初试经验
思想政治理论
强化班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这时候建议听完一章就做徐涛配套的优题库(真题集),可以很好地训练我们是否已经理解该知识点,大概在九月中旬听完并做完练习题就可以。
我个人不建议用铅笔做题,然后擦掉重新做,如果重新做再买一本既干净又方便,用橡皮擦也擦不干净,会影响做题。
切记不要一直听课不做练习题!
英语一
英语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越早开始复习越好,首先是单词,词汇量是保障阅读的支撑,我推荐墨墨背单词APP,好处是效率高,重复次数多。其次是语法,虽然考研没有专门考察语法的题目,但熟悉语法能够促进阅读,提升完形填空的正确率,也能让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作文语句,语法有欠缺的同学可以直接看网上相关课程视频或者找语法的书读一读。
阅读是考研的重头戏,可以说考研英语中近六成的分数与阅读能力直接相关。得阅读作文者得考研英语。我在复习时,10月之前每天做1—2篇阅读,10月开始计时做2—3天一次,每次做4篇,总计做了二十多年的英一阅读真题、十年的英二阅读真题和一点模拟题。开始做阅读时无比煎熬,文章看不懂题目不会选,不要崩溃,慢慢来。每一次阅读,对完答案后我会对照翻译一句一句看,有时一篇15分钟做完的阅读分析起来可能要半个小时。对照时我把生词和用法标记在旁边,把长难句拆解,句子结构用其它颜色的笔勾画一下,对于每一个题,要知道正确答案为什么对也要知道错误答案为什么错。当做几十篇阅读之后,语感慢慢培养,阅读速度和准确率会慢慢上来,会发现越做越容易。
当把英一阅读真题做过一遍之后,开始练习完形填空,一次做2篇,隔一天做一次,之后开始做英二的真题,除了作文不写,其他按照考试要求来,计时训练,2—3天做一套,中间回顾之前做阅读时记下的笔记,快速读一读之前的阅读。对于英二来说,新题型和翻译难度不大,大小作文需要好好准备。我背了何凯文的大小作文预测,如果作文水平一般,推荐准备一些模板和常用表达,分数不会太低,如果想高分那平常就要积累好的短语句型结构,不能只拘泥于模板。
至于英语复习资料,真题的话各个版本都差不多,模拟题我只做了几套张剑黄皮书的模拟题,难度略大,可以做一下提升抗压能力。英语重要的是阅读的感觉,需要多读,多积累。
623法学基础A和824法学基础B
备考武大的法学专业课的时候,备考科目还是比较多的,法理学、宪法、诉讼法、民法、刑法、国际公法都包含在备考内容里了。
暑假之前,通读专业课的所有书籍,结合武大的真题划下要考试的重点,自己整理各部分的知识框架,进而了解每章的核心内容。暑假期间,进行二轮巩固。九至十一月份的时候,疯狂背书,法学毕竟是文科范围,那么我们在了解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法言法语是必需的。一本书,只有背诵三遍以上才能真的熟悉。法考的几本书,我从头到尾按照大纲背了四五遍,第五遍的时候已经可以扔掉书本,看着大纲背出内容来,这也是为什么我的专业课可以取得如此高分的原因。
最后,有条件的一定要找到报考院校的历年真题,这样有助于对考场的答题时间、答题内容有所安排。同时,背笔记1-2遍之后我建议大家直接在10月买的机构的冲刺笔记(新祥旭考研),背4-5遍,可以覆盖到80%以上的考点,对于法综的考试来说足够了。最后说一下,不管是法综中的哪类题目,如果题目中出现了某一概念,在答题时一定要先对概念做名词解释!
另外,除了要对两门专业课的书熟练掌握之外,大家还要保持对于老师论文和社会热点的感知。因为这是你以后学习、研究的方向。只靠死记硬背是无法适应考试的,考试题目也并非都是课本内容。而且由于新法修改,其实课本已经有些落后了。所以大家一定要在熟练记忆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更新,建议大家背课本之后,有精力的话可以在课余时间看一看武大老师的论文。
三、我的经验总结
专业课是重中之重,每年都有落榜的同学说,如果自己的专业课再考高十五分、二十分就好了……
大家一定要明白,专业课提高15分和公共课提高15分,所需要付出的时间精力投入是完全不一样的。专业课提高15分,可能是你多做一两次真题、或者多背了半个月的专业书,就可以达到的;与之相反,公共课想提高15分,是什么概念呢,把45分变成60分如果掌握复习方法是可以做到的,但是,把英语从60分变成75分,就要花费很多很多的时间精力了!从投入产出比,或者机会成本的角度说,非常的不合算,最优解还是狠抓专业课!
也有同学会说,自己也想把专业课学好,但是确实有时候感觉用力方向不对,比如找不到真题,比如参考书目都在一轮通读了但是还是感觉云里雾里,比如自己看了后面忘了前面难以搭建知识体系……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提一句“专业课一对一”的优势了。
考研笔试的专业课本身存在着信息壁垒,自学的会消耗更多的时间精力碰壁,所以跟着靠谱的老师走,至少不会走弯路。而且,在实际的学习中,有疑问可以找授课老师及时提出及时解决,有困难也可以直接向你的教务反馈,这些都不消耗你的课时。
新祥旭考研,迄今为止,深耕一对一领域15年,从最初的北大校园里走出来,到今天,已经覆盖了全国各985、211高校的所有专业+普通本科的常规专业。助力你的考研复习,高效全面,快人一步!
名校考研,高效提分,你需要更聪明的备考方式!
大家在考研时如果遇到了困扰,不管是择校还是备考,都可以找新祥旭毕老师。
需要试听【20年考研成功经验公开课】的,加我微信备注“目标院校+专业”,带你听课!
最后,希望大家坚持到底,预祝2020考研的你成功上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