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论自由:
英国自由主义政治学家密尔的代表作,论自由强调了社会自由的重要性,也就是言论、出版、集会等自由。对社会自由对于避免多数暴政的重要性做了阐释。论自由对于个性也注重强调;因此论自由充分体现了自由主义对于处于弱势地位的少数的关心。是对于民主多数原则的一种改进。
2、圈地运动:
又称羊吃人的运动,是14-15世纪英国发生的以新兴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发动的对农民土地的剥夺和吞并的运动。其直接动力来自于:随着欧洲大陆和本国社会对羊毛纺织等产品的需求增大,刺激生产者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而直接原来来源羊毛需要大量放牧羊群,因此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相勾结,大规模驱赶租种土地的农民。这场运动极其野蛮,但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农民和土地分离,大量涌入城市,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劳力,土地的放牧为纺织业提供大量原料;人口涌入推动了英国工业化。但其野蛮的本质,暴露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野蛮和邪恶的本质。
3、麦卡锡主义:
50年达美国盛行的反共主义。因其对共产党人士和进步人士的任意迫害而遭致恶名。麦卡锡主义因其狂热的提出者和推动者共和党人国会议员约瑟夫·雷芒德·麦卡锡而得名。其产生的背景在于二战之后,世界性的工人和民主进步运动的兴起,因其资产阶级的恐慌;特别在战后美苏关系恶化的大背景下,美国国内资产阶级对于国内可能存在的苏联的第五纵队十分警觉。从1950年代开始,美国国内兴起反共的麦卡锡主义,开始大量清洗左派人士和进步人士,进行逮捕,或者清洗出政府部门。其影响十分深远,在美国造成了大量的迫害和恐惧,其黑白对立的二元意识甚至一直存留到今天的美国。
4. 国际体系:
体系(system)是一个科学术语,泛指相同或相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在国际关系学中,国际体系是由诸多相互作用的国际行为体组合而成的整体。沃尔兹体系界定为“一组互动的单位,由结构和互动的单位构成”,其中包含了体系和体系单位两个基本因素。
5. 非国家行为体:
非主权行为体,顾名思义,就是行为主体并非是国家。主要有政府间国际组织、NGO等组成;当代,个人、恐怖主义组织等都是非国家行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国际政治中地位越来越高。反映了国际政治发展趋势,扁平化和无极化的大的趋势。
6. 原教旨主义:
也称“基要主义”或“基要派”,是指某些宗教群体试图回归其原初的信仰的运动。原教旨主义者的行事与行为方式往往通过对基本宗教教义来决定,原教旨主义主张从最原始的宗教文献和教义中得出一切。各个教派都存在原教旨主义,原教旨主义者通常都是保守主义者;强调对宗教传统和行为方式的遵守。与世俗对立。
二.简答
1、民族国家:
(1)发展过程,从最初的君主国发展而来,欧洲最早产生。14世纪开始,欧洲大陆主要君主国纷纷加强自身王权,摆脱权势羸弱的现实。法国、英国等率先成为;君主宣扬一个国族的观念,加以融合。博丹的主权论,表明民族国家的特性,对主权的拥有。作为行为体的标志:威斯特法尼亚和约确认了其国际法的行为主体地位。(2)作用:排除了教权,确立了主权和自我命运的掌控。统一国族的构造,凝聚了人心。真正捍卫了国家的利益,保卫了国家的安全等。最早的民族国家,纷纷成为世界强国。(3)不足:主体民族的建构,存在压迫。最早的王权等同与主权,赋予君主过大的权力。无法协调与人权间的关系。无法适应现代政治发展:宽容、多元化的文化、阻碍全球化下的自由流动。对个人权益的保护忽视。
2、公共道德:
本质上一种软性的对于行为的制约,来自于习俗或者某种信念等。约束力取决于个人的观念认同度和素养等。 形成机制:来自于人们的共同认识,认识到某种行为具有破坏性,需要作出某些约束。在实践中,找出正确的行为方式。总结出方式,将其推行,作出判断,某些行为不可取,某些行为可取。将其社会化,或者某种潜移默化的教化推行。
3、消失:
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被人们认为无用。观念的变化推动行为的变化,一些人作出的带动作用。某些行为方式被认为是更加好,而被人们接受。相同的内核依然存在,但是形式发生变化。 公共道德:制约性存在,为了更好生存的本质存在。
4、参见陈岳版国际政治学,第一章第二节部分,关于马列详细的叙述。不再赘述。
摩根索认为均势包含有四种不同的含义:(1)针对一定事态的一种政策;(2)一种实际存在的事态;(3)大体均等的强权分配;(4)泛指任何强权分配。 两种均势:直接对抗的权势均衡,A对B采取帝国主义政策,B采取维持现状的政策或者直接的帝国主义政策对抗。每一方都想增强自身的权势压倒对方。评价:不可靠,经常诉诸于战争。第二种:竞争的格局,A和B展开对C国的控制斗争,A对C采取帝国主义政策,B对C的政策和A相反。于是竞争的格局开始。C的安全取决于A和B竞争的结果。一般都是小国处于大国之间长如此。
总的来说,均势理论是一种强权理论,以实力说话。
三.解答
1.政治与宗教:宗教是文化因素的组成部分,意识形态的表现。 宗教往往具有十分巨大的影响:巨大数量的信徒、一套主张。对于选举制度的现代国家来说,重要选票来源。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政治力量,可以塑造议题的形成。影响政策的决定。 可以是政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也可能是破坏者(原教旨主义)。 团结动员民众 对国际政治产生影响:教派冲突威胁本国发展和国家安全,成为第三世界贫穷落后的根源之一。教派矛盾导致国家间冲突和关系紧张。 与恐怖主义结合,威胁人类。
2.人性:人性中的好斗成分,或者说恶的本性。 威廉二世的粗鄙的个性。 国家: 国家的性质(德国等邪恶的专制国家好战) 为转移国内矛盾而不惜开战,以团结人民:德国统治集团为了反共目的。 国家层面,利益的争夺:地区控制权和资源控制权(法国和德国对了欧陆霸主地位的争夺,俄奥对于巴尔干的争夺等)。国家认识差异(德国错误了估计英国的友谊)。 体系:结构性因素,权势结构逆转带来的战争。崛起国和后起大国的战争,霸权战争。最具有决定性的。英德关系得性质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