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问了太多的关于专业课复习的问题,我想还是主动整理点东西出来比较合适。而且大部分朋友问的都是“专业课该怎么复习?书该怎么看?请提供经验和建议?”这类很泛泛的问题,真的让我不知如何作答。其实这种问法本没有错,也很自然,但做一个换位思考就知道,这样的问题太大了,反而找不到落脚点,三言两语根本就说不清楚。若是长篇大论如滔滔江水般跟你讲,可能我打字打到手指僵直,键盘投降,你也会觉得不着边际又无重点,没什么效果。
针对犹豫是否报班的同学(非广告、不抬杠)
8月10号那天还有个学妹加我好友,问我是否要报班的问题,说自己数学有点差,我果断建议报班了。这个问题不同的阶段、不同的人,都会有不同的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来思考,比如你专业课现在还没开始,那么找个人带着你学,最好是一对一的学长带你学,能帮你节省很多时间。(个人认为,现阶段的一对一优于网络大课,网络大课的进度已经第二轮了,你现在报名上课,要补一堆视频,还基本没用,我稍后再分享专业课学习方法)。比如举例中的学妹,我为什么建议她报一个数学班,一对一跟老师走近一些,遇到不会的问题,老师能帮你省很多时间。我这么说是有原因的,因为自己数学一开始就学的比较踏实,所以没有报班,但我研友报了新祥旭的一对一辅导班,后期我先不明白的题,都是他帮我问他辅导班的老师……简单高效,比自己去网络群里找大神答疑要透彻,速度也更快,毕竟大神不是时刻都有时间。
最后一定要说的是,网络视频、线下班、一对一辅导等,所有的这些都是你考研的工具,需要你合理利用和搭配,才能最大化的发挥它的功效。比如专业课,一对一学长带你学之后,最重要的是你自己的背诵和练习。数学老师答疑解惑后,帮你省时间了,更重要的是你的总结和练习。
英语一的考查内容分为完型填空(10分)、阅读理解A(40分)、阅读理解B(10分)、翻译(10分)、小作文(10分)、大作文(20分) 。我先说一下英语的基础要求,单词的词汇量一定要过关,词汇不过关,什么都白学的。其次是在词汇量基础稳定的情况下,进行阅读理解和翻译的练习,这两个是一直要练习,首先要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翻译能力,这是两个最难也最重要的两部分,所以一定要尽早开始的,等到10月份开始要进行完形填空和作文的练习,大作文一定要好好准备,分值最大,也最容易的得分的,如果资金充足,可以请人专门辅导一下的。
9月份开始政治复习就可以的,其实课本都可以不用看,因为还需要自己去区分重难点,大家可以直接看肖秀荣的精讲精练,上面都标注了哪些是以理解为主、哪些是以记忆为主,对于时间紧张的同学来说帮助很大的。而且基本上两轮复习就可以结束所有的内容,效率很高的,比自己在那里总结、分析要强很多,等到11月开始肖四肖八出来,陆续都做一做,大题可以背一背,基本上60分以上是没问题的。
数学的复习要越早越好,因为数学是一个相对不太容易的科目而且是大多数情况下它能够决定考研是否能够成功。
6月之前是数学复习的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最好把课本过一遍,在这里推荐张宇的高数基础班搭配十八讲、李永乐的线代以及王式安的概率论。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阶段在看课的同时也要注意题目的练习,要认真做完课后习题。
暑假两个月是强化阶段,主要是以做题和强化知识点理解与记忆为主。在这里推荐张宇的闭关修炼,最好搭配相关课程使用。我用到的做题资料主要有1000题和660题,在做题过程最好准备一个自己的错题本,加深记忆的同时有利于后期的冲刺复习。
9月到10主要是做真题,我用到的是张宇的真题大全解。在这个阶段是提升的重要阶段,在做真题的过程中找到薄弱知识点并及时复习掌握,同时整理错题。
11月到考试前就是冲刺阶段了,主要以模拟题的训练为主,可以把一些名师出的模拟题和预测题(张宇、李永乐以及哈工大的模拟卷等)都买来做一做,同时也要尽量配合数学考试的时间来进行计时训练已达到更好的模拟效果。
(806)宏、微观经济学
参考书目为: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盛骤、谢式千、潘承毅编,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
《线性代数》,郝志峰,谢国瑞,王国强主编,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
《新祥旭厦门大学经济思想史考研辅导班内部讲义》最新版本
《高等数学(上册)》,同济大学数学系主编,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
《高等数学(下册)》,同济大学数学系主编,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
曼昆《宏观经济学》
我觉得经济学专业课复习的第一步是看真题,这对于选定学校以及确定复习重点都非常重要。看真题我觉得要看的是考试常考重点内容,各内容的考试形式也就是题型还有各内容所占的比例。这些了然于胸之后再去看教材会更有效率。我主要是看教材,看真题,听老师讲课。第一遍看教材的时候不必太字斟句酌,因为不懂的有很多,快速、全面通读教材就可以。争取把教材内容的体系摸清,不要花太长时间。书看完一遍把课后题都弄懂,重要的课后题、重难点要做下记录,方便之后的复习。特别是课后题,经济学每年都会考到课后原题,一定认真对待。再看书就要争取把不懂的都弄懂了,就是别有不知道说的啥意思的地方。有一个检验效果的方法就是把书扣上然后自己讲这一章的内容,比如增长理论部分,你可以在草纸上一边画一边自己给自己讲这一章的来龙去脉。我强烈推荐这个方法,绝对能够检验出你到底学明白没,考试能不能写出来。因为很多人都是书看很多遍然后讲不出来,相信我讲不出来考试基本上也就写不出来什么。第二遍看书是最重要的过程,每章看完了得做一些扩展习题,当时用的是研教新版习题,我觉得它的作用在于帮助你真正看懂书。
这本习题(主要是做微观部分,宏观部分作用不大)我做完以后觉得真题选择题基本没什么问题了。现在书看懂了,选择题都会做了,然后要攻克的是计算题和文字类题(名解、简答、论述)。从真题入手!把真题按章节拆分,就是每一章都考过什么题都自己总结出来,看看每一章都考过什么题型,是只考小名解呢还是名解、计算、论述题什么都考呢,这一步个人觉得非常重要。掌握了这些信息以后再看一遍书,进一步记忆知识点同时把可能考到的题目自己总结出来,这些是最后要背的东西。书上主要是总结名解,微观那本要自己把重要的名词都归拢一下,宏观那本课后有总结好的。除此之外如果有时间我觉得应该多翻翻习题书,把常考的大题总结下,自己做一遍。我个人是参考了一些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和在网上下载的另一本(书名有点忘了,那个书挺老的现在没了但是题目都很经典)。做题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不做绝对不行。总结完那些章节考计算题之后,把自己的习题辅导书上关于那些章节的计算题全做了,这样计算题也练完了。还剩的就是名解和文字大题,名解没什么,就是都总结出来然后背;大题怎么弄呢?其实扣书自己讲书上的内容已经帮你把大题背的差不多了,通过总结你可以发现大题考的是挺基本的,你把书上内容都能背着讲出来,大题基本也就没什么问题了。还有一些常考的,书上没有现成答案的大题要自己参考练习册总结好,比如说微观中各种成本曲线位置啦,宏观里面ASAD曲线形状解释啦之类的。
复习进度大概是第一轮:了解真题的基础上第一遍看书,做课后题,重点题目内容记下来。第二轮:第二遍看书,做练习册,搞定选择题;总结书上、练习册上的名解、简答、论述题。第三轮:分章拆解真题并深入研究,真题要做会并且知道命题人怎么考,让你出一套题你也能出的像模像样;计算题训练!第四轮:背诵名解、重要知识点(简答论述)第五轮:最好再能拿真题卷子自己模拟下,考试时候时间并不很宽裕。
以上就是我考研的一些经验,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也祝愿大家都能够成功上岸,一战成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