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每空1分)
1.中国先秦诸子典籍中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是______。
2.《文心雕龙》中专论文学鉴赏的篇目是______。
3.韩愈在______等文中,提出了“不平则鸣”的文学观点。
4.中国文学史上最早使用四声进行诗歌创作的诗人是______。
5.曹丕认为,文章是“经国之大业,____________”。
6.南朝萧子显在《南齐书·文学传》中说,“______,盖情性之风标,神明之律吕也。”
7.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系统的诗论文是______。
8.结束了汉代古、今经文之争的学者是______。
9.《古文辞类篡》的编者是______。
10.竟陵派在创作上倾向______的风格。
11.孔门四科:德行、______、______、______。
12.梁启超在《小说与群治之联系》中提出了“______革命”的口号。
13.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文艺批评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政治标准,一个是______。”
14.列宁说:“______的思想是我国农民起义的弱点和缺陷的一面镜子。”
15.1917年,在北京神州学会上,______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
16.雅各布森是______和______两大文学思潮过渡时期的核心人物。
17.站在“循环”的视角,加拿大批评家弗莱将文学史按照作品类型分为以下四类:______是春天,传奇是夏天,______是秋天,讽刺文学是冬天。
18.法国布洛瓦的“三一律”认为,应该保持时间,地点和______三者的整一性。
19.《存在与时间》和《存在与虚无》的作者分别是:______、______。
20.《单向街》和《单向度的人》的作者分别是:______、______。
21.《S/Z》和《什么是作者》的作者分别是:______、______。
22.《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的两位作者是: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
1.文质彬彬;
2.结构第一;
3.作者之死;
4.新批评;
5.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
6.期待视野。
三、论述题(每小题30分)
1、苏轼在《与侄书》中说:“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请你谈一谈对“平淡自然”的理解。
2、请你谈谈“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看法。
3、从亚里士多德、莱辛、黑格尔、康德(总共是6个,只记得4个了)中任选两位,论述一下他们对文学的看法,并分析他们的思想立足点与历史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