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每空2分)
1.《离骚》的作者是______,他的______是诗歌文学象征。
2.“春秋三传”是指:《谷梁传》,______,______。
3.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____________。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
4.阮籍流传至今的一首诗是: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时期的代表作。
5.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是指:《牡丹亭》、《紫钗记》、______、______。
6.林纾小说《荆生》中的皖人田其美影射的是新文学阵营的____________。
7.周作人曾作《什么是不道德的文学》为汪静之的诗______作辩护。
8.鲁迅曾说他的杂文“论时事不留面子,____________。”
9.郭沫若《斥反动文艺》发表在______的创刊号上。
10.张艺谋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自苏童的小说____________。
11.______曾评价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至少也该列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
12.1978年,北岛与芒克等人创办______,从此朦胧诗以一个群体的面貌展现。
13.《青春之歌》中于永泽的原型是______。
14.俏吟是作家的______的笔名。
15.______的《现代中国文学史》说:“新文化,新文学者,胡适之所以哗众取荣誉,得大名者。”
16.维吉尔的史诗______是对荷马史诗的借鉴和改编,其中前六卷模仿的是______,后六卷模仿的是______。
17.《喧哗与骚动》书名来自于莎士比亚的戏剧______中主人公的台词。
18.但丁的______是写给贝阿特丽切的爱情诗,是“温柔的新体”诗派的代表作之一。
19.______的《巨人传》,写的是巨人卡冈都亚和他儿子______的故事。
20.德国美学家______的______和《汉堡剧评》对当时美学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21.后期象征主义中,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克雷里和奥地利的______。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
1.赋比兴;
2.建安七子;
3.“中间人物”论;
4.“救亡压倒启蒙”论;
5.“迷惘的一代”;
6.潘多拉的盒子。
三、论述题(30分一题,五选二)
1.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1)材料的作者是谁,他是什么时期的人。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
(2)以材料为例,分析这本典籍的文学艺术特点。
2.俄国作家屠格涅夫认为,“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的同时出现具有重要意义,我觉得这两个典型中体现了人的天性中的两种根本的、对立的特点……堂吉诃德是过去,哈姆雷特是未来。”请谈谈你的看法,并比较和分析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的人物形象特点。
3.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剧种研究的意义和价值,请结合具体的剧种,谈谈你的看法。
4.1990年,海外和国内的学者,如唐小兵、黄子平、刘禾、孟悦、戴锦华等人,提出了“再解读”的主张,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进行重新评价。请结合数例,评价这一研究活动。
5.班固在《两都赋序》中说,“赋者,古诗之流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班固还在其他什么作品中说过类似的话?这是他的一家之言吗?这一文学观点在典籍上是否有实际的呈现?试从文献学的角度分析这种文学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