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考研初试在即,仅剩最后30天了,为了帮助考生们更快的掌握考研政治考点,新祥旭考研把众多考点以专题的形式进行了整理总结,希望考生能够掌握这些必备考点。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理论
(一)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
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力求在解决突出矛盾和关键问题上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创新社会治理体系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第一,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第二,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第三,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
第四,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第五,加强基层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