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择校和定专业
定好目标院校和专业是准备考研的第一步,在择校时务必慎重,综合考虑自身因素和院校专业,切忌临阵换校。选定专业首先要出于兴趣,不能为了上岸容易就将就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尤其是对本科专业不感兴趣的同学,建议果断跨专业考研。其次要考虑目标专业的学习内容,很多同学仅仅是对专业的“名字”感兴趣,而并不了解这个专业,建议务必做好前期调研,搜寻目标专业的参考书目、课程设置,如果能有心宜的导师就更好了。最好能联系到目标专业的研究生学长学姐,问清专业情况。我就是在大三上学期旁听了几节研究生的课程,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研究点,最终决定跨考语言学的。最后也要考虑一下目标专业的就业前景,如果一心搞学术的话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但如果只是为了更好就业的话,这个问题就要着重考虑了,我联系到了很多研究生学长学姐,参考了他们的就业去向,也上网查询了很多就业信息,发现教育学类的就业面远不如文学类的就业面广,就业难度也比文学要大,所以决定跨考语言学。当然兴趣还是最主要的,就业方面事在人为,相对来说参考价值不是那么大。
定好目标专业之后就要慎重择校了,由于我本科就是北师大的,所以选择本校对我来说没有那么大的心理负担,而且中文类的院校只有北师大和北大两所学校是A+,复旦、人大之类的排名还不如北师大,北大又不敢冒险去报,所以就定好本校了。但如果本科学校相对不是那么好的同学,一定要衡量自身实力,还是不建议挑战难度过高的学校。关于目标院校的考研难度,首先要看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我是在官网上查询了近三年的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人数,北师大语言学文院的分数线2020年是354,2021年是369,今年是364,相对比较还是比较稳定的,汉院的幅度要大一点,2020年345、2021年350,今年372。录取人数是文院是2—3人,汉院连续3年都是7人,也很稳定。其次是报录比,2020年文院的报录比是3/24,汉院是7/52,2021年文院是3/47,汉院是7/46,听起来很吓人,但其实报录比的参考价值并不大,因为很多人只是去走个过广场,或者是当气氛组的,真正用心备考的很少很少,很可能不到10个人,所以不要被表象迷惑。衡量报考难度最有价值的指标还是考题难度,这就务必要搞到往年真题,仔细研究一下出题的思路,答题的注意点,北师大从2020年开始改版大综合,文学类和语言学综合考察,每一道题都注重学科融合,引导考生灵活分析,没有特点明确的考察模块,这就是考研难度相对较大的原因。但是功到自然成,再难的题也有破解之术,同样不要被表象吓退。
二、初试经验
1、专业课部分
首先我将专业课复习总结成几个要点以便大家浏览。
(1)钻研真题,有的放矢翻阅参考教材。
很多同学决定考研之后就四处求参考书目,求到之后就开始背书,这样复习是极其盲目而低效的。考研是应试,应试就要从试题入手。我在上一届考研结束之后,就迅速讨到真题,仔细研究真题的出题思路,每道题都是出自哪本教材,教材的哪一章、哪一节甚至哪一句可以作为答案。这样对应着真题去翻书,把易考到的教材和章节都标注出来,以便日后更精准的背书,否则任凭怎么背书都是大海捞针。而且北师大并没有官方的指定教材,往年的参考教材也都是学长学姐根据真题猜出来的,这就更说明研究真题的重要性。
(2)内外兼修,读书刷题双管齐下。
还是那句话,考研是应试,应试就要有应试功夫。我把应试功夫分为内功和外功,内功是内在的知识积累,积累知识就要靠大量阅读;外功是外在的应试技巧,训练技巧就要大量刷题。只有多刷题才能明白要读什么书,怎么读书,只有多读书才会领悟要怎么做题,怎样解题。读书和刷题是相辅相成的,必须双管齐下。这样长期训练下来,就能形成书本内容和真题题干的对应联系,一看到题目,就迅速联想到某本书、某一页、某一句可以拿来作为答案,在脑海中形成题目与教材的对应联系,条件反射式的迅速解题。下面分别讲一下读书和做题的方法。
(3)学会读书,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很多同学有这样的误区,认为考研一定要有做读书笔记,而且把笔记做得极其精美。这种思维是完全错误的,也是非常有害的。因为记笔记并不能保证把知识点记在头脑子里,除了能留下精美的文字排版很可能什么也没有记住。与其费时费力的记笔记,还不如多翻几遍书,这样翻得遍数越多,印象就越深刻。我备考一年里,没有做过一篇读书笔记,但是每一本书都至少翻了三遍。另外,书不能一本一本地看,要一组一组地看,要学会把相通的知识点结合起来。以北师大为例,参考教材至少要用12本,听起来很多,但完全可以化零为整。比如语言学类的《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就可以结合起来,横向串联着看。《现代汉语》里讲语音,《语言学概论》里也讲语音,《古代汉语》里讲音韵,这样就把三本书的三个相关部分结合来看,一边读一边对照,把一本书的相似语句记到另一本书上,类似于文献学上的“对校法”。再比如文学类的《外国文学》《文学理论新编》《新中国文学史》也有相关部分,《外国文学》里讲现代主义、《新编文学理论》里讲文学思潮,《新中国文学史》里讲先锋文学,完全可以把这几个部分也对照着来看,形成一个双向的对比思维。因为这样看书,知识点就不是零碎的,而是有机结合的,看到一个知识点,就能立刻想到另一个知识点,事半功倍的把知识点全部串联打通。最后,灵活安排看书时间,很多同学喜欢制定一个严格的作息时间表,还用什么时间管理软件,我认为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我从来没有限定每天什么时候看,看多长时间,而是非常随性的安排复习时间。只要精神状态好就看书,疲倦劳累了就睡觉休息,失眠了就熬夜看,起不来就一直睡到中午再看,躺在床上看,去图书馆看,坐在教室看,走路吃饭时用喜马拉雅听书,总之合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就可以了。
(4)学会刷题,掌握灵活的答题技巧。
在每日读书的同时,一定不要放弃刷题,因为阅读量再大却没有经过刷题训练也只能是有口难言,不知道如何才能把一肚子的知识点有逻辑有条理的转化为解题答案。我从3月份就开始每周一套练习刷题,刷题也是有技巧的,盲目做题肯定也是不行的。在拿到一张卷子后,我不会急于写下答案,而是钻研每道题在考哪个知识点,可以用到哪本教材,哪一章节,哪一段,哪一句话,这样我对应着每道题去翻书,把能用到的相关段落都抄下来,例如有一道题是“韩愈的文学思想”,我就在所有教材中去找“韩愈”的相关知识点,把《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论教程》《文学理论新编》中关于韩愈的句段都摘出来,抄写在草稿纸上,抄的过程中也在想如何组织起答案来。大概用一天的时间打好草稿,第二天找出两个小时完全脱稿默写。这样在刷题的同时也会把知识点记忆得更加牢固,并且学会把纷繁的知识点组织成结构化的试题答案,长期下来就会迅速形成答题的框架结构,然后用知识点去填充框架。
(5)拓展阅读,丰富知识储备
虽然我一再强调内外兼修,但内功还是主要的,技巧发挥必然是建立在知识储备之上的,为了能保证高水平答题,一定要尽可能拓展阅读。接下来介绍一下拓展阅读的书籍类型。首先是各个出题老师的博士论文、专著、期刊论文,比如北师大赵勇老师的《法兰克福内外》、刘勇老师的《现代文学讲演录》,因为考研出题永远脱离不出老师的兴趣范围;其次是其他学校的教材,比如复旦大学张世禄先生的《古代汉语教程》、北京大学陈晓明老师的《当代文学主潮》,在拓展阅读其他教材的同时也能加深对已有教材知识的理解;最后是经典文本,如果有时间就读全文,时间不够就读选文,像王安忆的《长恨歌》、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我都是在备考期间才读的,如果没时间读就用喜马拉雅听书,像莫言的《蛙》《丰乳肥臀》我都是用一个月时间听完的。只有广泛阅读,才能把题目答得有理有据、有血有肉。
(6)出奇制胜,学会精准押题
按照我的内外双修法备考,临近考试的时候,你已经能有80%的胜算了,剩下的20%就要用押题来锁定胜局。在考前一个月,要时时刻刻关注学术动向,关注各大公众号和老师的博客、学术论坛,尤其是开了什么学术会议,出题老师又发了什么论文,这都预示着出题方向,因为考研题是在考前一个月才出好的,这一个月老师的举动无不与试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去年开了个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学术会议,我立刻整列了比较文学的知识点,结果考题里真就出了一大堆世界文学的题目。
其次是我总结的专业课参考书目。
(1)文学理论类
赵勇的《文学理论新编》务必要仔细阅读,争取每一章每一节都能准确记忆,尤其是书中的选文常作为708答题的引文,最好准确定位选文的所在章节,《文学理论新编》和《外国文学史》很多部分有交叉,可结合来看。另外钱翰的《新编文学理论》、高教版《西方文论史》可作为补充,量力而为。
高教版的《中国古代文论教程》是古代文论专业参考教材,但考到的知识点并不多,需要重点记忆的是与《文学理论新编》有交叉的部分,另外可以与《古代文学史》结合阅读,北师大版的《中国古代文论新编》也可作为补充阅读。
(2)现当代文学类
刘勇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是师大本科教材,务必熟读,另外钱理群的《现代文学三十年》可作为辅助阅读,张柠、张清华编的《新中国文学史》也是师大本科教材,尤其是小说部分务必准确掌握,陈晓明的《中国当代文学主潮》可作为拓展资料。
(3)古代文学类
古代文学北师大并没有指定教材,只是列出了一些参考,有袁行霈的《古代文学》四册、北师大的《古代文学》四册,建议以袁行霈的为主背诵,有余力可以参阅北师大版教材。
(4)外国文学类
外国文学同样也没给指定教材,我建议以匡兴版《外国文学史》为主背诵,较为简洁,马工程版《外国文学史》作为补充资料,有余力可以阅读郑克鲁版《世界文学史》上下册,不需要记忆,作为拓展了解就可以。
(5)文献学类
文献学近几年出题概率很小,只需要记忆郭德英《古典文献学》的内容就可以,重点关注版本、目录、校勘部分。
(6)比较文学类
比较文学以谢天振《比较文学》为主仔细阅读,以马工程版《比较文学概论》为拓展。
(7)语言学类
北师大现代汉语的指定教材是黄廖版《现代汉语》上下册,这一版教材简洁全面,适合背诵,务必熟读,准确记忆,可与周一民版《现代汉语》互相对照;古代汉语熟读王宁版《古代汉语》即可,尤其注意选文部分,考研很容易出原文;语言学以叶蜚声版《语言学纲要》和岑运强版《语言学基础理论》为主,两本书建议都要仔细阅读、准确掌握。
以上参考书不建议逐本去看,要有学科融合的视角,知道学科交汇点,最好几本书结合起来,齐头并进,这样不仅效率高,而且可以化零为整,减轻记忆负担。
最后谈一下复习规划。
(1)第一阶段:3-6月
这个阶段我把上述参考教材刷了一遍,对书本内容有了一个大体的感知,同时结合往年真题去标记重点内容。对于一战同学来说,一定要重视这个阶段,不仅要通过它去熟悉专业课的考察内容范围,更要训练自己的阅读耐力、阅读强度和阅读理解力,最好在每个知识点附近简单地写写它历年出题的情况,以便二轮复盘。北师的题目这几年变化很大,没有规律可循,20、21年都考了填空,但22年就取消了,20、21年不考简答,只考论述,但是22年又出现简答了,所以务必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题目千变万化,只要知识扎实都是可以应付的。
(2)第二阶段:7-10月
第二阶段是巩固阶段,相比第一轮,这一轮更加重要,它的复习情况可以说大概率影响着你考研的成败。这一轮的目标是对书本上知识形成体系性的、框架性的掌握,需要树立点、线、面结合的立体复习思维。我的具体做法是几乎是以文本细读的态度来认真研读教材,自己拉每一科目的知识框架,结合着参考资料尤其是真题来把每本书每章的重点梳理成文档,做专题。
(3)第三阶段:11-12月
这是最后的冲刺阶段,这几个阶段就不要以背书为主了,再把课本拿出来大致过一过就可以了,查缺补漏,最后强化巩固一下,不必过度耗费精力。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刷题上,务必复盘以往错题。然后对于老师的研究动态一定不能放松,比如12月期间老师又发了什么论文、召开了什么学术会议,这些信息对于考试命题往往是有很大的关联性的,学会预测押题。
2、公共课部分
相比于专业课,公共课的提分不是那么容易,建议提早准备。首先从英语开始,英语最重要的是阅读和完形,这两个部分主要看日常积累。我是从3月份准备考研就坚持背单词,每天睡前都看一个小时的单词书,第二天早上复盘。每周抽空刷一套英语真题,把错题整理出来仔细研究。务必要注意复盘,把错题反复练习,直到彻底弄为止。作文准备的稍晚一点,从9月开始每周背一篇大作文一篇小作文,这样一直把近20年的范文都背完,然后尝试自己写作练习,每次练习的时候把握好时间。翻译的准备稍微薄弱一点,但也买了专门参考书,每天坚持刷题,最后刷了一个月左右。临近考试之前,一定要把之前积累的错题仔仔细细复盘一遍。
政治我考得并不理想,可以说是临时抱佛脚,希望学弟学妹们引以为戒。我在8月份开始看徐涛的视频课,9月中旬看完,然后刷肖秀荣的1000题,11月份刷完,最后临近12月份买了3套押题,有肖4、腿4、徐6,每一套要都背了大题答案,找到答题感觉。
3、复试经验
相比于初试,北师的复试基本就是走过场了,相当于是等额录取,即便是有差额,但也是浮动录取,只要你足够优秀,在面试时打动老师,也可以临时增补名额。不过复试虽易,也还是要简单准备一下的。复试分英语口试和专业课问答两个环节,只有面试没有笔试,口试都是一些很简单的与专业相关的问题,比如“你如何学习英语”“人类语言与动物语言的区别”等等,都是可以临场发挥的,建议考前写写稿子,练练发音,总之是不成问题的。专业课问答也是最基础的问题,像什么隐喻和转喻、音位对立和互补,只要初试复习足够扎实,没有任何难度。另外记得准备一下自己读过的专著和语法理论,或许老师会问到,这个就要自己发挥了。
最后,这个专业能考上还是挺不容易的,不过只要找到门路、找对方法,一战成硕也没问题。我就是跨专业考研,并且一战上岸的,希望我的备考经验可以帮助和鼓励大家!谢谢!
(本文来源新祥旭考研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