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择校和定专业。
我的本科是华中农业大学,高考的时候一直想去985高校,但是因为失误来到了一所211大学,但心里一直想要去一所985高校学习。中国农业大学作为帝都的老牌985高校,就是一个比较不错的选择,于是也就开始了我的考研之路。坚持了8个月,终于在2019年上岸中国农业大学,初试420+,专业课813经济学130+,感觉有一点小亏,这个分数应该也可以去人大了,但是也很知足了。下面是我的一些个人经验,供学弟学妹们参考。
大家在选择学校的时候,一定要量力而行,千万不要一味的由着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考虑实际情况。许多高校的热门专业一直是考生们的香饽饽,但是相比于众人都去挤的独木桥、象牙塔来说,有些不那么出名的学校的一流学科或一流专业的性价比是很高的,也会让自己一战成功的概率更高一些。比如我选择中国农业大学,首先是因为我想去一所985学校,其次是因为我想去更好一点的城市。此外,农业大学普遍比较务实、口碑也不错,所以我认为选择中国农业大学是很不错的。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往年的分数线没有很高,并且中国农业大学属于教育部直属的自划线学校,2020年是345分、2021年是355分、2022年是355分,除了总分要求,还有单科要求,2021年的情况是政治和英语均不低于55分,另外两门不低于90分。2022年拟录取不到20个,比2019年少了许多,2019年进复试的有50个人左右,最终拟录取了29名,这个专业招生人数相比其他专业来说多一些,报录比会更高一些。
2、初试经验。
思想政治理论:
我从7月份开始学政治,全程都是徐涛老师的课程和肖秀荣四件套。第一遍看徐涛老师视频学习基础知识、主要概念和重要知识,这个老师讲的很详细,有很多笔记。十月一之后,我就开始做政治1000题了,前前后后一共刷了两三遍,还是夯实基础知识,不然选择判断丢分太多就会拉分。最后一个月就是背肖八肖四,大题基本都能背到。
英语一:
我从3月份就开始背单词了,因为词汇量太重要了。首先,英语阅读如果没有词汇量,很难读懂,更不要提怎么做对题了。我是买的张剑阅读黄皮书还有朱伟老师的恋恋有词,然后就是手机APP上面的不背单词,每天背小一百个吧。十月一之后,就开始刷真题了,英语一比英语二要难一些,所以我就只看了英语一的真题,从2000年开始的。每天都做一套题,昨晚阅读以后就拿着手机遇到不会的一定查明白然后记住,这其实也是扩大词汇量的一种方式。并且通过做真题就能知道历年出题人的出题思路是什么,很有利于在考场上对模棱两可的选项的判断。从十一月份开始我才开始准备作文,作文我就是买了王江涛老师的书,然后跟着训练并且自己整理一些模板。不然直接在考场上想会耽误时间。
数学三:
考研数学很难,所以我准备的挺早的,我从1月份就开始梳理数学知识点了,梳理完以后开始练汤家凤老师的1800题,反正每天就是刷题,疯狂做题。千万不要停止做题,每天都做题就会有题感,反正数学还是要多做题多练的。我十月一以后开始做历年真题,每周都模拟一次正式考试的时间做一套卷子,然后平时还是刷其他的题目,每一个错题都要整理,然后定期回顾错题。后面真题做完了我就开始买模拟题做,频率加快到一天一套模拟题,主要是锻炼做题速度,不然很可能在考场上做不完。
专业课813经济学:
专业课学院并没有明确规定参考书目,只是给了考试内容。内容一共有八个模块,分别是需求与效用理论、生产与成本理论、竞争与垄断理论、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应用回归分析基础、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总需求和总供给理论、通货膨胀和失业,我的经验是参考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鸿业作者的《西方经济学》进行整体复习,然后再加上范里安的《中级微观经济学》和《新祥旭考研辅导班专业课讲义》。题目形式就是计算题和简答题,所以可以不考虑选择判断和名词解释这种对课本内容要求比较精细的复习方式了,可以主攻大题计算题和论述题。论述题一般是宏观领域的,计算题既有宏观也有微观,宏观部分主要是总供给和总需求那部分的AS-AD模型和IS-LM模型的计算求解,还有微观部分的消费和生产方面,可以参考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每一章的课后练习题,都有计算步骤,也很详细。
我本科期间就学过《西方经济学》,所以我对专业课没有非常重视,我从十月份开始看书的,大概就用了一周吧就把书看完一遍了。然后我就上网买了一些专业课真题资料之类的,基本也都是课本上的内容,所以专业课只要把课本学好,就没什么问题的。不过也不能太放松专业课学习,毕竟还是有计算题和简答题的,考前突击效果会比较好。大家如果在考研复习过程中有困难的话,也不妨报一个辅导班,比如新祥旭考研全科一对一私人订制VIP辅导课程,针对性强,上课时间可以灵活协商,课下还可以免费答疑解惑,对考研初复试应试备考这块的帮助是非常明显的。
3、复试经验。
2019年复试分数线是345分,一共有50个人面试,最后公布名单里拟录取人数是29个人,一般每个教授可以带两个研究生,副教授只能带一个研究生。
我们那一年好像是最后一年线下复试了,后面都改成线上了,不过题型并没有变化。2月份出的成绩,然后快4月份复试的。复试有专业问题回答然后就是老师根据你的个人的情况提问。老师们人都很好,不会刁难大家,会问一些有关本科期间论文或者毕业论文的相关问题,不过都不深入,感觉就是想多了解一下。
复试学院给了参考书目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其实跟专业课的复习方法差不多,就是看参考用书就行了,不会超过这个范围的。
4、给学弟学妹的建议、鼓励。
其实考研就是很艰难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感觉,并且往后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了,但是既然选择了这条路,首先一定要坚持下去,并且要相信自己的努力一定会有回报。即使说最后没有达到理想的结果,起码整个过程是不后悔的,并且在这一年中对自己来说也是一段宝贵的经历、可以让我们很快的成长。复习过程中厌学情绪也是正常的,这时候不要再逼自己学习了,因为效率已经很低了,可以出去吃个饭、找同学朋友玩一下,暂时放松一下。但是一定不要乐不思蜀、完全不学习了。
其实考研不只考知识,还考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及时调整自己。同时要好好吃饭,养好身体,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这些都是我的个人经验啦,仅供参考。希望学弟学妹们都可以考研顺利!成功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