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大学经历说起
记得刚上大一时,专业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属于土木大类里面的。那是只是知道这个专业就业一般,但是对别的专业并不了解,也只是想着好好学习,争取保研。因此大一上下学期,学习还算挺努力的,绩点卷到了专业第二。那时家里有亲戚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对它的了解也仅仅是工资高一些。宿舍有两个人转计算机专业都失败了。到了大二,那时对自己专业没什么兴趣,不太想学本专业,所以很多时间用来读课外书,跑跑步,生活还算悠闲。
二、下定决心考研
大三那年国庆,自己一人去了趟上海,主要想去各大高校转转,也散散心。先后去了同济、复旦,去了趟光华楼,那是就梦想能够在这样一所大学就读。唯一后悔的就是没有去上海交通大学转转。回来后就开始调研考研,也励志一定要考上研究生。那时一开始想要报考同济大学计算机的,后来慢慢了解科大,在综合权衡下,决定报考科大计算机。
三、聊聊复习情况
思想政治理论:我的政治复习的最晚,也是所花时间最少的科目,大概十月份才开始考研。一开始也只是跟着徐涛的课程基础班学学,后面就是背了肖秀荣四套卷。一开始对政治还是比较担心的,因为复试的比较晚,还有,要背的东西特别多。尤其到了后期。就是不停的背书,刷题。有时候,一背就是一整天,时间还是比较紧张的。所以,建议大家,提前把专业课各个方面都学好,为后面留下很多时间。但是政治还是没必要看这么早,忘的实在太快了,而且,政治拉分确实不大。
考研英语:英语对我而言,比较特殊,高中时英语并不好,这也是由于小学初中英语底子太薄。大一时勉强过了四级,但是六级两次都没过。所以我大二大三很多时间也用在了准备六级考试上面。疯狂的记单词,上课记单词,下课记单词。到了考研时候,单词也记得差不多了,考研单词也就是适当记记,没花太多时间。到了暑假时候,开始学习唐静的语法课,做做阅读,真题应该是做了好几遍。给大家的建议,英语一定要越早准备越好,还要记得,要反复训练,因为特别容易忘记。九月份,开始一边一边刷真题,包括完型填空和新题型。然后,到十二月份,开始背大作文小作文。
考研数学:我对数学的学习从前一年九月份开始,那是,也不过是捡起大一大二学过的东西,看看课本,一直到寒假结束。寒假返校,我开始学习汤家凤老师课程,做做题。一开始有好多不会的,感觉每天进度特别低,而且,非常的受打击。一般都是看过答案然后再想想。到了暑假,张宇老师的闭关修炼也出版了,就开始学习张宇老师的闭关修炼。张宇老师的书还是很好的,比较偏难,适合我们20年偶数年考研。我记得那年数学二他还押中一道现代大题。但是,不得不说,做他的题目是非常受打击的,太难了,有时候,一题都没有思路,半天才能做一道题。九月份就开始做真题,模拟题。推荐合工大超越卷,李林六套卷八套卷。最后,建议大家复习数学要多思考,但是,很多知识点还是要记忆。
考研专业课:天勤数据结构讲得比较好。我看王道的书,搭配着王道的视频书看看。但是天勤的计算机网络和操作系统讲得比较笼统,这两门我是直接看王道的书的。和数学差不多,看完知识点后就刷题,遇到没复习到的知识点就回去看书,把相关的一整章都看一遍,如此往复,不断查漏补缺。我用了很久时间考到了这个分数,由于是跨考,什么都要从头学习,从前一年九月份开始,一直没有断绝专业课的复习,太难了。所以,如果大家是跨考,或者原来基础不是特别好,一定要尽早复习,尤其是组成原理。
专业课试卷考点介绍:408属于计算机专业综合,很多大学都考,总分150分,由四门课组成,其中:数据结构:45分、组成原理:45分、计算机网络25分、操作系统:35分。共40道选择题,七道大题,大题部分,前两道是数据结构,再两道是计算机组成原理,再两道是操作系统,最后一道是计算机网络。我考了128,因为跨考,我准备很久,这四门课,组成原理最难,知识点最多,大量需要记忆的东西,同时理解性的东西也挺多,对跨考不利。数据结构,记忆性的东西不多,很多东西,需要理解,懂了,题目自然就会。操作系统知识点多,处理分页,pv操作比较难一些,其它的还好。计算机网络是最为简单的一门课,分值不高,知识点多,但是考起来不算难,算是最好学的一门课程。大家如果在考研复习过程中有困难的话,也不妨报一个辅导班,比如新祥旭考研全科一对一私人订制VIP辅导课程,针对性强,上课时间可以灵活协商,课下还可以免费答疑解惑,对考研初复试应试备考这块的帮助是非常明显的。
最后聊聊:我走了很长的路才走到今天,从一个中国最为落后的农村,我从未想过自己能够走入大学,更从未想过自己能够在这样一所985院校读研。小学在那样一个落后的村庄里,我们能够获得的教育资源实在稀缺,直到初中我才接触到英语,我们的老师都是初中毕业来教我们。小学毕业,是个分水岭,一部分人去了县城上学,另一部分留在了村里的初中。县城里是私立初中,老师以严格著称,但是教学质量教学方式堪忧,能进入重点高中的也是不多。高中算是全市最好的高中,但是由于我们是一个很小的城市,大家高考成绩并不算特别好。回头看,我们小学,一个班也不过四个人上了本科,上一本两个,三本两个。一路走来,努力与幸运并存,承担着家族的希望,读书可以改变命运,我深深相信这句话,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顺利上岸。
(本文来源新祥旭考研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