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情况
本科就读于浙江双非一本英语专业,本科表现平平,绩点排名前20%,拿过两次校二等奖学金和三好学生,专四良好,大三下通过三笔。
关于择校
我是五月份确定学校的,之前也考虑过很多其他学校,最后敲定华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 因为我的本科是双非一本,考研想提升学历,但又不想承受太大的压力,更没有二战的勇气,所以决定考一所211院校。2.我本身是浙江人,以后毕业后想留在江浙地区,而浙江只有一所985/211高校,所以择校时重点考虑了上海的高校。3.看了上海所有开设笔译专业的211院校真题以后,发现华理出题务实,比较适合我。这一点后面我还会展开讲。总之选对学校就像是双向奔赴。
华东理工大学往年的复试分数线都只比国家线高一点,今年的复试分数线为377,不公布报录比。
各科经验
(一)政治(70+/100)
选择题(42分) :政治第一轮复习是从暑假开始的,我先搭配涛涛的网课看的精讲精练,边看边做1000题,1000题我一共刷了两遍。我觉得如果大家时间紧张,对政治领悟能力又还不错的,网课可以不看,只看精讲精炼和做一千题。
第一轮结束大概是10月份,我开始背腿姐的背诵手册,边背边刷各个老师出的模拟卷选择题,到考前我把腿姐的背诵手册背了大概四五遍,市面上的选择题也差不多刷完了。我的建议就是大家最好选择一本背诵手册反复背诵,将基础知识背得滚瓜烂熟。因为从22年政治的真题来看,反押题很明显。到考前我刷了很多模拟卷,考试的时候我发现大部分选择题都是模拟卷没出过的,做对还是要靠扎实的基础知识。
大题(28分):我的大题得分是比较低的,我觉得有两个原因。首先,大题我只背了肖四,而且因为最后一个月生病了,复习计划被打乱,肖四也没背熟,考前最后一天我在宿舍楼梯间里背肖四的时候一度非常绝望, 觉得政治要完蛋了。然后,我写大题只想着要把试卷写满,想到啥写啥,没有分点答题,考完以后刷到别人模拟时写的大题,都是把点分得很清楚,我心里一凉。出成绩以后和同学交流,发现大题得分高的同学确实都分点了。
(二)基础英语(75+/100)
华理的基英主要由词汇语法选择题,阅读理解和写作组成,这种题目很考基础,我从初中到大学这类题目一直做得不错,这也是我选择华理的重要原因。
选择题:华理的选择题主要涉及语法和词汇。研究了真题以后,我发现词汇基本都在专四范围内,虽然不难,但要求辨析和应用,所以我把专四单词反反复复看了好多遍。这个过程不单单要记住意思,最主要看的是每个单词所有的词义、每个词义下面的例句以及常见的固定搭配。我用的是墨墨背单词,这个app会给出常见的搭配和例句,还有词义辨析,很适合备考。
语法部分也是比较基础的,专四难度。因为我比较喜欢做选择题,所以我备考期间找了很多题目来做,华研语法、星火考点精梳和黄皮书基英选择题我都做完了,但我个人觉得如果时间紧张,把华研《专四语法和词汇》这本书里的语法知识吃透就够了。这本书的知识点比较全面,和真题的难度相符,我做了两遍,最后总复习又看了一遍。
阅读:华理的阅读也是专四难度的,只有选择题。备考期间我做了华研的《专四阅读》、星火和华研的《专八阅读》,都是挑选择题多的题目做的,没有做完。大家做专八阅读的时候错的多也不要气馁,因为真题比这个简单。华理的阅读在理解上基本没有难度,做题的时候一定要看完所有的选项,再选择最符合原文的选项。
写作:写作部分我是从九月份慢慢开始准备的,看的书主要是《顾家北雅思写作》和《专八精品范文一百篇》,前者学作文结构,后者用来积累好词好句。我一开始看的是范文一百篇,这本书里的文章遣词造句很好,但很少涉及例文结构,我看了几篇以后以后还是不知道怎么安排结构,所以转而看了顾家北。顾家北这本书很重视作文结构,看了几章以后就有思路了。像我一样的同学可以先看顾家北,不过不用看完,脑子里有了基础的结构以后就可以看一百篇范文来填充内容了。
(三)翻译基础
华理的翻译基础不考词条,考翻译鉴赏和英汉翻译,下面依旧分模块先写出题风格,再写准备过程。
翻译鉴赏:今年的考题给了三个段落,中英文都有,分别给出不同版本的译文让你鉴赏。这种题型考的学校不多,我当时准备的时候也有点头大,搜集了很多的资料,总结了一下答题思路。总结好以后,考前一个月再看一下自己整理的内容就可以啦,不用投入太多时间。
英汉翻译:从华理历年的真题来看,什么类型的文本都有可能考。翻译基础我得分不高,自己反思了一下,最主要的原因可能还在于积累不够吧。今年的英译汉像一篇人物传记,词汇有难度,还有很多地名和人名,好几个单词我都不认识,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掌握单词,如果有时间,gre词汇也准备一下吧,我时间不够就没有背。汉译英是一篇典型的散文,没啥特别的。
关于这一科的准备,我开始得算早的,因为大三分流的时候我选的翻译方向,大三上我就看了张培基的《英汉翻译教程》和武峰的《十二天突破英汉翻译》作为入门,但我没有做什么练习,而且由于我后面看的书太多,到了考试的时候对这两本书讲的内容都没啥印象了。看完以后我就去参加三笔考试了,实务差一分没过。
大三下我看了韩刚三笔,做了书上的练习,这本书里的翻译技巧和语料很好,给我很大启发,看完以后我又考了三笔,实务考了71分,进步挺明显的。
暑假我看了庄绎传的《英汉翻译简明教程》,搭配做了上面的练习,这本书文学和非文学的文本都有。暑假结束,我开始看《韩刚二笔》和《张培基散文选1》,到考试前散文选只看了2/3吧,但是每一篇我都看得很仔细,还会定期复盘。
平时做的练习主要来自黄皮书,我给自己制定的计划是每天花两个小时看翻译书,两个小时做翻译练习。不过我只喜欢看别人翻译,不喜欢自己翻译,每次自己翻译得不好,就会很焦虑,所以平时做翻译练习基本两天打鱼三天晒网,十月份的时候停了一个月没有做任何翻译练习,只是看翻译书。这一点大家不要学我,每天保持一定的翻译量,即使翻译得不好也不要有挫败感。
做翻译练习的时候我没有特别找人批改,报了三次徐老师的批改,最后一个月跟风报了一个翻译批改班,一共四次翻译批改,做得一次比一次差。我建议大家如果要找人批改译文,无论是报班还是找研友,一定要尽早开始,不要像我最后一个月了才想到要批改,一是已经没有时间提高了,二是批改的成绩差容易增加考前焦虑。大家如果专业课有困难的话,也不妨报一个专业课辅导班,比如新祥旭考研专业课一对一辅导课程,针对性强,上课时间可以灵活协商,课下还可以免费答疑解惑,对专业课应试备考这块的帮助非常明显。
(四)百科知识(120+/150)
华理的百科分为选择题,应用文和大作文,下面依旧分模块讲。
选择题:华理往年会出很多公务员行测题,今年没出,倒是出了很多事业单位的题目,题目范围很广但都是选择题。题量也变少了,从30个选择题变成了25个选择题,总分从60分降到50分。
这一科的准备我是从暑假开始的,最开始看的是刘军平的《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这本书以阅读为主,脑子里有个百科的大框架就行了。之后我还看了林青松的《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知识》,这本书也很推荐,看完以后中国文化这一块的知识脉络就更清楚了。暑假结束以后我又仔细看了《3000个文化常识》。关于看书我觉得还是必要的,看完以后脑子里有个知识架构,再刷题印象就会更深刻。
刷题我用的是翻译硕士考研网整理的题目和蜜题app上的题目,蜜题app的题目很全面,我从暑假开始到考前一直在这上面刷题,里面的百科习题和百科真题我基本上刷完了。因为华理前几年常考行测题,我还下载了一个公务员刷题app,把近几年的公务员行测题都刷了,不过今年没考。
因为华理的百科都是选择题的形式,出题范围比较广,所以大家在准备的时候尽可能多地涉猎,备考的时候我也看了很多资料,所以考试的时候大部分题目我都见过,虽然有一些忘记了。我个人蛮喜欢这种出题方式的,不用死记硬背,平时做题累了,就看看百科调节一下,当然也不能完全当做看课外书一样轻松哈。
应用文:应用文我是十月份中旬开始准备的,看的是52mti的应用文,这本资料把各个类型的应用文讲得很透彻。不过后来因为时间不够,我没有练过一篇应用文。大家最后要安排好时间,每种常考的类型尽量写一篇练练笔。
大作文:我觉得大作文的准备和基英作文差不多,都是先确定一个或几个万能的结构框架,然后积累材料和佳句进行填充。
积累素材我用的是纸条app,积累了大概30个人物素材,素材不在于多,关键要记得熟,因为同一个素材可以用到不同的作文中,我们写作时可以根据主题有意识地突出人物的某个方面。另外我还看了一本《作文素材》,对我很有启发。可能是我比较懒,不太喜欢动笔写作或者翻译,而且我有固定的作文框架,只需要根据主题填充材料,所以大作文我只练习了一篇。
(五)复试建议
华理的初复试占比为7:3,我觉得首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二是要有自信的面貌,好好准备还是很有可能逆袭的。
最后想和大家说,既然选择考研,这半年时间就要全力以赴。考研是辛苦的,我有很多瞬间觉得自己考不上,但我上岸后发现,这些经历已经变成非常美好的回忆了。祝大家得偿所愿!
【经验贴为新祥旭考研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与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