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报案”
“苏报案”:
《苏报》1896年6 月26日创刊于上海,创办人是胡璋。第二阶段即陈范阶段。 第三阶段是陈范、章士钊阶段。1903年,爱国学生章士钊担任《苏报》主笔,《苏报》增设“学界风潮” 和“舆论商榷”两个专栏,用来报道学生运动和大造革命舆论,并大力宣传邹容的《革命军》。章太炎 发表在《苏报》上的《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一文更直呼光绪皇帝其名,成为清政府对其采取镇压的口实,于是清政府勾结租界当局拘捕了章士钊,邹容自动投案,后《苏报》也遭查封。经多次开庭,1904 年法庭宣判章太炎监禁三年、邹容二年,《苏报》永远停刊。后邹容在狱中被迫害致死。这就是著名的 “苏报案”。苏报案经广泛报道,极大地扩大了革命的影响,推动了革命发展。
“大江报案”:
《大江报》是武汉地区颇有影响的革命派报刊,是文学社的机关报。以新军士兵和下级军官为主要读者对象。 1911 年7 月17日,该报发表了何海鸣写的时评《亡中国者和平也》。7 月26日又发表了黄侃撰写的言词更为激烈的评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鄂督瑞徵极为震恐,8 月1 日查封《大江报》馆,逮捕詹大悲,何海鸣自动投案。瑞徵原拟对二人判重刑,但慑于民愤,不得不从轻判处。这就是新闻史上著名的“大江报案”。“大江报案”是清政府迫害报人,压制舆论的专制统治的又一典型事例。
“癸丑报灾”
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为了实现独裁统治,对国民党系统的报刊和其他反袁报刊进行了大扫荡。据统计,到1913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只剩下139 家,比1912年初的500 家少了2/3 ,同时有大批报人受迫害。新闻记者中至少24人被杀,60人被捕入狱。这段历史,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被称为“癸丑报灾”。
邵飘萍之死:
1913年主持《汉民日报》,二次革命失败后,《汉民日报》被封,邵飘萍入狱。
1914 年出狱后,东渡日本留学,创办了东京通信社。
1916年回国,受聘于上海《申报》、《时报》和《时事 新报》,主要撰写时评。
1916年在北京创办新闻编译社。
1918年10月,在京独立创办《京报》 自任社长,同时还兼任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讲师。
1919年《京报》被查封,邵飘萍再度流亡日本,出任大阪《朝日新闻》特约记者。
1920年回国恢复《京报》。所著《实际应用新闻学》一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采访专著之一。
1925年,他秘密加入共产党。
1926年,邵飘萍用《京报》全力揭露“三一八”惨案真相,抨击当局,被列入黑名单。
张作霖进占北京第三天,邵飘萍被诱骗逮捕,不经审讯,以“宣传赤化”罪名,被枪杀于天桥刑场。邵飘萍是我国不可多得的 “新闻全才”,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贡献卓越,英年遇难,是中国新闻界的重大损失。
史量才之死与《申报》
一位很有作为的新闻实业家。从1912年接办《申报》后,在企业化经营方面取得引人注目的成效,但在政治上是保守的。
1927年后曾一度想建立英美式报业托拉斯。
“九一八事变”后骤变的形式中断了《申报》的60周年纪念活动,民族危机的严酷时事和救亡运动的爱国激情使史量才认清了蒋介石的对日妥协,毅然赞同团结抗日的主张。《申报》出现了一些出人意料的果断举动,宣传抗日救国主张,批评矛头直指蒋介石。但国民党方面不容许《申报》脱离控制,在软硬兼施都未能奏效的情况下,于1934年11月13日派特务将史量才杀死。
刘煜生被杀与记者节
①刘煜生是江苏省《江声日报》经理兼主笔,他办报主持正义,为民喉舌。1933年他在报上揭露政府官吏公卖鸦片及吸毒的丑闻,被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以“共党”、“蓄意煽起阶级斗争”的罪名在1933年1月21日枪决。
②这一事件激起各方(如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上海各报200多名记者、全国律师协会)强烈抗议,国民党被迫调离江苏省政府主席,并于同年相继发出《保障正当舆论》和《切实保障新闻从业人员》的通令。
③经全国各地新闻界响应,每年9月1日(《切实保障新闻从业人员》颁布之日)被定为记者节。
“新生事件”
邹韬奋的《生活》周刊被查封后,1934年2月10日,作为生活周刊继续的《新生》周刊在上海创刊,杜重远任主编。1935年《新生》周刊第2卷第15期上发表易水(艾寒松)的杂文《闲话皇帝》,其中说到日本天皇是个生物学家,做皇帝是为了统治需要,否则,他在生物学上会有更多成就。日本驻上海总领事借口此文“侮辱天皇,妨害邦交”,要求国民党政府查处。国民党接受日本的无理要求,于6月22日查封《新生》周刊,杜重远被判刑一年零两个月。
羊枣之死
原名杨潮,著名记者、军事评论家。
1933年初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战爆发后,积极从事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参加上某考研辅导班化界救亡协会工作,积极支持并协助出版《每日译报》、《译报周刊》、《导报》,并为这些报刊撰写社论、专论。
1939年流亡香港,香港沦陷后转赴桂林等地从事新闻工作。
1945年7月15日,因为新四军浙东游击队秘密联系,被国民党逮捕。
1946年1月11日,被国民党秘密处死,时年46岁。
“文萃三烈士”
《文萃》周刊是国闻社记者孟秋江等创办并主持编务。多位地下党员和民主人士在该刊工作。起初,它是一份集纳性和文摘性刊物,转载一些大城市的进步报刊言论,后改组成时事政治刊物。“述评”是它的特色。
它揭露国民党当局发动内战、镇压民主的真相,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民主的呼声,1947年该刊被迫转入地下,后遭国民党查封,主要工作人员,共产党员陈子涛、骆何民、吴承德三人被害,史称“文萃三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