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了复试,趁着大脑还有些清晰的记忆以及北邮那几天给我制造的强大气场,促使我写这样一篇文章,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段难忘的时光,至于这到底是经验帖还是教训帖,我也说不准,而最终的结果,不管是悲是喜,我也都欣然接受,因为我还是相信,经历过这一年多磨练的战友们都会认同,过程带给我们的,才是最有价值的。
背景及考研的原因
我是个不聪明的人,但我始终知道我有我的目标。高中省重点,本科三本,由于一些原因,没有选择复读,上了大学,其实那些“高考发挥失常”之类的话已经没有什么意义,尽快适应新的生活并且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住你最开始所具有的东西,挖掘你新的潜力才是我们这类人该做的事。而且三本不像一些人想的那样一无是处,三本里面也人才济济,有些同学的努力勤奋、勇敢乐观让你不得不佩服,让你不得不停止你的抱怨,开始你前进的步伐。考研是重新证明自己的方式,于是参加考研,也就是在入学不久就决定下的。(Ps:本人本科是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
准备事宜
大一想考研,但选学校选专业未免都太早了,所以前两年唯一要做的就是学好专业课,把四六级、国二那些东西能解决的都解决了,省得有后顾之忧。我有的同学考完研了还在准备第四次六级之战(虽然她考研英语60+),但你准备考研的时候还要穿插两次四六级考试真的有点让人心里麻烦。
大三上学期,意识到自己还是很喜欢我的本专业的,加之参加的学生会和社团工作都和新闻传播有关,所以就不再跨专业了,大三上学期期末相继听了很多辅导班的宣讲会,对考研流程、复习重点、选报专业都有了一定了解,确定目标院校专业为北邮的传播,之后不停地逛论坛,搜集信息,寒假开始背单词,看了两本专业书——《传播学史》和谢新洲那本,但《传播学史》看后确实感觉很没重点。(Ps:先看这两本是因为当时网上只有这两本有卖的,所以先买到了就先看。)在这个时候我也报了新祥旭的考研一对一辅导,很多说都是老师推荐给我的,在报名的时候也是帮助了我很多,只是课程稍微有点贵。(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加威信壹叁叁柒壹陆贰柒壹伍零)
正式投入备考
大三下:3月8日,大三下学期开学第一天就匆匆忙忙冲入早已物色好的考研自习室,抢占了一个位置,相继把要用的书都搬了来。因为大三下还是有很多课的,所以课余时间才能坐在自习室学习,这个时期为第一轮复习,无非是把专业课的书认真看一遍,反反复复背英语单词,买了本石春祯220篇,每天坚持做最后做完了,却觉得用处不大,我的意思是感觉和真题不太符,答案的解析非常少,近乎没有,我和同学都很后悔买了这本。
暑假:7月22日——8月9日在新祥旭上暑期班,英语阅读和写作还是挺有效果的。(补一句:5月10日买了英语黄皮书,开始了真正的英语大备考,一切以真题为主,按着辅导班讲的,终于感觉英语上道了,不停地做阅读,每个问题、每个选项都要好好研究,同时还不停地巩固单词)专业课有的看完了总忘,所以又重新看,适当地做笔记,看熟了就开始背了。8月9日——8月19日,抽空回了个家,因为奶奶会想我,8月20日就返回了学校,继续在自习室学习,准备迎接大四上学期。
大四上:政治大纲解析出了,原来的复习安排都进行了大的调整,拿到政治红宝书的那天起,感觉政治不像别人说的那么容易过,因为东西太多太碎了,那时每天花宝贵的4小时来看,好像还用了好久才翻了一遍,一遍过后又基本没记住什么,加上这时专业课要背的也相当多,所以每天都很紧张,不停地看不停地背,早上英语单词,上午政治,下午英语真题,一晚上的专业课,回寝了和同学还来个单词轰炸,就这样循环,除了吃饭时间有个空闲,其余的时间安排还是很紧凑很有规律的,特别是在疲惫、效率低的时候,要及时对当天的复习计划作出调整,否则发呆半天,时间浪费过去会很可惜的。
还有就是自己要有每个月和每天的计划,因为这时全部任务摆在眼前会很头疼的,时常有复习不完的感觉,不过要告诉自己好好坚持,能认真看会儿就绝不偷懒。
冲刺:12月左右就到冲刺期了,在坚持每天看英语的同时,政治成了大头,很多政治预测题已经出了,大题现在不背那以后就等着后悔吧。于是时间安排再次调整,分给政治的时间越来越多,大题多背要点,多看几家预测,心里对当年的热点有个谱。英语作文方面这时候也抢占一席之地了,那些好词好句就背着吧,迟早能用上,自己的模版也准备两个,等上了考场现构思会很浪费时间。
专业课书目复习侧重点(纯属个人意见):
初试:
首先,至少要按北邮官网上的考试要求来,郭庆光、彭兰、文化导论这三本是明文写了的,很多同学都没注意看考试要求,像彭兰那本,技术部分第一章要考,技术部分其余章节不考。至于今年是否有变化,等出了新要求之后要好好看。
1.《传播学教程》:这本书是重中之重,相当重要!能背的就都背了吧,连随机抽样、动物传播行为那种都考了,我也不知道还有哪不会作为出题点,所以好好背吧。
2.《网络传播概论》:这本书第一章考过个简答(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原因),剩下的第一章就抓名词解释吧,至于书的后半部分,有些是和郭庆光完全相同的,要是有了第一条的基础,那就不愁了,对于别的和网络关系密切的,也都得下功夫背了,这本书的特点是有的话说的很通俗,很生动,但说白了也就是不适合都背,要自己提炼要点,比如网络受众的整体特点,每个特点下面写了好几段,真要出题的话,你就不能都背,要自己总结出来,每个特点下面来那么几句精辟的。
3.《大众文化导论》:这本书很有意思,对于里面提到的例子我看得比正统要考的都多,主要是被我当调节了,背的时候前面几个文化的区别考过很多次了,不能放松,剩下的各个文化形式至少要掌握它的名词解释、特点、影响之类的,出开放性试题的可能性也比较大。P228——P231都要背,年年都考至少一个,背不熟也要知道个大概。
4.《传播学史》:就像它的名字一样,传记式的,好在我是假期看的,像小说一样,但我只看过一遍书,最后背的时候按笔记来的,很多点还是很重要的,比如今年的“人不能不传播”。其他的我举几个我觉得重要的例子:西门研究、权威人格、芝加哥学派对传播理论与研究的影响。
5.《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同样有相当一部分和郭庆光是一样的,重要的是不一样的,尤其前面有很多名词解释,自己整理出来背吧,今年就考了赛博空间。我推荐个方法,在前面看着目录,只要郭庆光上面有的,就把目录上的那些章节直接划掉,剩下的那些自己再好好看一遍,如果碰到生疏的词,回头背的时候都要做为重点。
6.《传播学引论》:这本书我一遍也没看完,就大致翻过一次,和谢新洲那本的方法类似,只看了我从来没接触过的,把海德的平衡理论那些好好看了,但今年没考。
北邮的专业课还有很多是考课外的,这个要注意积累,重在平时,像我同学考传播的还有好几个,有的考广告方向,有的考编辑出版方向,没事多向她们请教,或把她们的书翻翻,多少能学点东西。论坛上还有个名词解释110个,把里面自己不知道的混个眼熟。
复试:
从初试到复试有很长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你完全可以把这两本书好好看几遍,但有两点必须要说明:第一,这时你在等成绩、等各种线,心情比较焦躁,看没问题,背的话绝对是个问题。第二,复试不是初试,没有必要和原来一样背,背的再多,最后一道这里的题没考,也比较能接受。总之我的感觉就是,复试不用太背,看看就行,还是个人观点。
1.《全球新闻传播史》:这本书特别有意思,我觉得非常好,但点很多,反正能增加你的知识量,看看传媒人都是怎么成长起来,看看新闻传播是怎么兴盛的。
2.《中国文化概论》:又是一本点儿巨多的书,做填空题本来挺好,网上还有这个的笔记呢,但出成论述就比较纠结了,这本书有点像历史书,大家以后就知道了。
总结我专业课赤裸裸的教训:
大家肯定都有这么一种感觉,今年什么什么要考,什么什么刚考了肯定不考,但是,感觉毕竟是感觉,我一直以为自己感觉很准,可也难免要跑偏,今年就吃了亏。
专业书和历年真题多翻几遍之后你心里会有个谱,哪个部分容易考,比如网络时代的艺术与审美,连着考的年份都有,况且去年没考,我怎么都觉得今年该轮到它了,可后来还是没考。像动作片这种,也太不像个名词解释了,西部片考了我也能理解,可动作片我怎么的都觉得轮不上它,可后来还真考了。去年的法兰克福学派,没有好好看,结果又悲剧了,好在大概知道怎么回事,应该也没有丢多少分,但过后很容易让自己纠结。
初试英语政治所用书目
英语:
单词:《考研英语词汇必备》(星火系列丛书)新华出版社星火记忆研究所马德高主编
《考研英语新大纲词汇掌上宝》(新东方系列的丛书)群言出版社 周洁著
单词觉得有一本就够,第一本我看了几遍有点厚,后来就从图书馆借的第二本,没有买,薄薄的,容易背,挑一个自己看顺眼的就行。但我感觉大本的、解释特别多的那种背着会比较累,小本简洁明了,看一遍速度快
真题:
《历年考研英语真题解析及复习思路》(大家称黄宝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世纪高教编辑部曾鸣 张剑等编写¥
《考研英语最后预测5套题》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世纪高教编辑部曾鸣 张剑等编写
真题我周围的,包括我上网看了很久的,多数人都是用的黄宝书,我觉得也挺好的,挺权威。预测题是到年末练手的,里面还送了20个partB,反正英语还是反复看真题,我做了很多遍,网上都说要做到滚瓜烂熟,没有生词没有难句,找到做真题的感觉,就成功了。
作文:
《考研英语作文万能组合》(星火系列丛书)新华出版社 考研英语命题研究组 组编
《2011年考研英语写作突破100题》高等教育出版社 宫东风英语教学团队编写
这两本我实际是在图书馆借的,没有花钱买,也是到年底好好练了练,多看看,积累好词好句。除了这两本,可以把历年的高分作文好好看看,挺好的,能知道什么样的作文能得高分。
政治:
基础复习: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大家都叫红宝书)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
政治题全是从这本大纲解析上来的,据说都能找到出处,是最权威的政治基础复习材料,有人说条理不清看了头晕,多数是理科生,他们不看这本就买了任汝芬的序列一,作用一样的,基础复习,但是那本去掉了些没用的话。我自己用的红宝书,相信权威,看多了就顺眼了。
真题:无。大家都说政治不像英语,真题没有价值,所以没买过。
练习题:
《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命题人1000题》(大家称肖100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肖秀荣
预测题:
《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命题人终极预测4套卷》(大家称肖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肖秀荣
总结:感觉还是挑适合自己的吧,我每回买也都和同学商量很久,挺矛盾。此外,英语早期练手的时候做阅读,我们买了《石春祯的阅读理解220篇》,我倒是都做了,但感觉和真题差很多,答案说的也不详细,不知道为什么错,难度好像和真题也不像,所以不建议买,但我当时是都买了,就一直做。而且不推荐王若平考试虫系列,大家到书店看看,反正我觉得老旧。
总之英语一切以真题为主,虽然我英语考的差,但考好的也都是做真题做的特别多的。政治后期还和别的同学一起打印过网上的《风中劲c》系列材料,等于是大纲的简装版,但我打完没时间看,挺后悔白花银子了。
我的一些感想:
1.虽然长时间地闷坐在自习室里不见天日,很多人觉得我们考研的同学很可怜。但实际上呆地久了,你完全没有这种感觉,那种有规律的生活让你觉得充实而快乐。
2.给自己准备一个小记事本,每个阶段做个计划,写心情,不断鼓励、监督自己。
3.考研的同学都会自己走很多很多弯路,像我曾经花了大概至少2个月时间写了一份郭庆光的笔记,用掉了20多根水笔芯,后来想想完全没必要这么做,但走都走了,也就没必要纠结。
4.最好能有固定的自习的地方,考研自习室就是个不错的选择,还能认识很多同样喜欢奋斗的朋友。
5.最好身边就有个亲密的研友,每天一起学习会很有动力,但如果是聚在一起就控制不了相互说个不停的那种,要想办法克制一下。
6.别人的经验不一定都适合自己,慢慢探索也挺好的。
7.对人要宽容,不要让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打乱你的复习计划或是影响你的心情。
8.考研这个过程会花不少钱,专业课的书有的可以买二手的,英语单词和阅读有些用来练习的话可以从图书馆借,别像有些同学买了一堆书最后都没看过两页,能省就省,毕竟现在花的还是家里的钱,要知道珍惜。
9.付出不一定有结果,但不付出一定没有结果,所以落实到行动,好好背书,才能离梦想越来越近,即便最后没成功也没什么好丢人的。
10.考研路上,有太多的人需要我去感谢,在此不一一提及,但我心里会始终谢谢那些站在我身边支持和鼓励过我的人们。
11.复试时来到北邮,我心里就越发的安静了,因为从来没有来过,所以进入校园,你才意识到这一年多你为之奋斗的到底是什么,最后的结果突然间就变的不重要了,因为看到了这个校园,才可以确定我不会后悔自己的选择,不后悔这一年多为这个地方所作出的努力,北邮的安静、北邮的美、北邮的双肩包、北邮的一树树繁花和北邮留给我的无数憧憬、梦想,都需要我用心体会。
最后,再次祝愿所有奋斗过、奋斗着和准备奋斗的人们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