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的考研科目分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课一)与中外文学基础(专业课二)两门。中国现当代文学又分为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两个方向,即在同一张试卷上分列现代和当代的题,考生选择自己所考方向的题做,做另一方向的题不计分。之后的改卷、面试、录取等环节也是现代和当代分别进行。
我从十一假期结束后开始准备当代文学的考研。专业课一以洪子诚老师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一书为纲,先按书本的章节顺序,梳理全书内容,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有些同学比较喜欢参考前人的阅读笔记,但是个人认为第一遍还是应阅读原书,检验既有的知识基础并找寻自己的节奏。第二遍依照先前整理的大纲,逐个回忆知识点,补全薄弱之处。第三遍复习时,可结合往年考题和当代文学方面的专著(尤其是教研室老师们的论著),来拓展、深化知识。例如,参照往年考题——近几年基本固定为六个名词解释+四道简答题+两道论述题的格局——可以尝试着运用“名词解释”的题型去归纳知识点,譬如“文学流派”往往包括背景、人物、作品、特征、影响、评价,有时还会涉及关键文学事件、命名缘由等。一言以蔽之,“名词解释”是综合性非常强的题型。“简答题”和“论述题”则考验基础知识、逻辑和论述技巧的结合,当然更好的是有个人的创新见解。而专著能用来加深对一些重点的理解,譬如我在复习过程中翻阅了朱寨老师的《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李扬老师的《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陈晓明老师的《表意的焦虑》和《无边的挑战》等书,能补充洪本讲得较少或未提之处。同理,现代文学方向可以用《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作为大纲,来进行整理。
至于中外文学基础,这门科目没有给出具体的考试范围或参考书目,与“文学”有关的皆可入题。因此,在复习时,可以参考北大中文系本科阶段的课程安排,去把握基本的知识分布,否则会茫然无措、胡乱看书。按,中文系本科的课程大致可分为“四大金刚”——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论、西方文学史、西方文学理论;“两大件”——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三小件”——文学原理、民间文学、比较文学。与专业课一不同,文学基础求广而不求精,为了避免考试时遇到全然不知的考点、致使交白卷(或者考点辨认错误、答题方向完全偏离)的重大失误,切记加紧复习节奏、广泛涉猎,莫要弃甲取乙。但也不要面面俱到,纠结于过细碎的小点,而要掌握某一学科的重点或说经典知识,例如中国古代文论必须把握刘勰、钟嵘、司空图、王国维等大家,过偏僻的作品或流派看过有印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