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周老师对2024年华中师范大学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专业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板块:学院及专业简介、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分数线、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
一、简介
学院简介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成立于2006年,由文化部、湖北省文化厅与华中师范大学合作共建。自成立以来,中心以"引领、传承、服务、创新"为宗旨,以"立足湖北、服务全国、打造品牌、走向国际"为发展方针。致力于文化产业学术研究和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积极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已逐步形成集政、产、学、研一体化,跨学科、综合型、开放流动的科学研究和公共服务平台。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是原文化部设立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研究机构。中心旨在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为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建言献策;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中心充分整合我校多学科的优势,已在交叉学科的基础上形成了9大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理论研究、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数字化开发、民族文化资源挖掘与利用、民族艺术与文化产业、旅游、会展与数字化、农村和农民文化、数字出版、民族文化产业国际化。创建了一支学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梯队结构合理、研究特色鲜明的专兼职学术队伍,并吸引了国际顶尖动画大师CliffGarbutt等国外专家加盟。
队伍建设
2020年,为适应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形势,学校研究决定,以“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为主体,整合校内外相关资源,通过文、理、工学科交叉融合,组建“华中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大数据实验室”,并将实验室列入2020年华中师范大学校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建设计划,挂靠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实行“研究中心”和“大数据实验室”相互支撑、一体化管理体制,成为目前中国高校唯一以大数据技术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发展的实验室。中心注重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数字化技术的融合创新研究,积极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践应用,创建了一支学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梯队结构合理、研究特色鲜明的专兼职学术队伍,中心海内外专兼职及特聘教授教学科研人员共计6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近20人,硕士生导师30余人。范建华、刘玉堂、史中超等特聘教授定期为学生授课。
近年来,中心主持和承担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相关的一系列重大课题,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和重点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提升计划项目、文化和旅游部科技创新工程项目、财政部重大委托项目等。同时,中心还承担了20余项地方政府、企业委托的项目,产生了一批专利、软件著作权及高水平论文、学术著作,获得了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人文社科奖等荣誉。同时,中心重视学术交流与合作,2013年10月以来,举办了五届“文化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国际会议、ICOMOS-WUHAN“大学与城市”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无界论坛”、等重大学术类交流活动并取得丰硕成果。
学科建设
几年来,中心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以及地方各类课题50余项,获得项目资金近5000万元,其中有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211"工程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提升计划项目,文化部、财政部、教育部重大委托项目等。中心依托交叉学科的优势平台,产出了一批质量过硬、内容丰富、数量可观的科研成果,其中包含标志性丛书27本,年度报告、学术年鉴、专著、教材以及论文集24部,大型调研报告15篇,高质量学术论文200余篇,开发民族文化数据库2个,制作动画片5部、大型纪录片3部、网站1个,设计软件3套、游戏1款,形成了外观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20余项。其中国家"211"工程项目"中华民族文化的保护、创意与数字化"获得第四届文化部创新奖。
同时,中心还以项目工作带动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在依托华中师范大学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发展并形成了1个新兴交叉学科点"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学科"。中心已独立设置"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学术型硕士、博士学位点,"农业推广(农村文化)硕士专业学位点",构建了从硕士(包含专业学位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整、结构合理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几年来共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百余人,在民族文化的保护、创意与数字化创新人才的培养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去向:
中心已形成文化产业政策与规划,民族艺术与文化产业,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旅游、会展与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农村和农民文化等研究特色,为国家培养一批跨学科、复合型、创新型、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目录
招生年份:2023年
拟招生人数:26 接收推免人数:13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俄语或 203 日语
③746 文化产业学
④893 专业综合
三、推荐参考书目
746文化产业学: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管理学》(第九版),史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孙建敏,中国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893专业综合:
《从资源到产业的文化创意-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评述》,黄永林编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文化产业管理概论》,詹一虹,中华书局,2017年。
四、2022年复试分数线
总分386;政治(51分);外语(51分);业务课一(100分);业务课二(100分)
招生计划人数:26
五、2022报考录取数据
复试人数:17 拟录取:14 初试最高分:427 初试最低分:358(少骨计划)
六、2022年拟录取名单
七、备考建议
关于择校,文化产业与其他专业相比毫无疑问是属于比较小众的专业,在择校方面并没有太多的选择;同时,许多高校文化产业相关的专业属于管理大类,也就意味着许多学校会考数学,而这对于数学基础不好的同学难度系数还是比较大的,而这就进一步缩小了选择范围。
这里简单比较几所比较热门的院校。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中南大学、云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这几所学校的学科归属也不尽相同。有的学校授予的是艺术学学位,有的则是授予管理学学位。就个人经验来说,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可以挑战一下中上层次的985大学,英语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还是稳中求胜比较好。考研就是考英语这句话有时还是挺有道理的。考研有时候就是选择大于努力,对于考生来说,试错机会不多,大家都希望一击即中。所以我们最好从自身出发,考虑自身情况,结合外界信息和学校难易程度去进行选择,不要盲目地把目标定的太高,正视自己,对自己的整个人生都是极为重要的。而正确的选择离不开信息的支撑。有关择校的关键信息主要有历年复试线,复试线决定学校在不在你的能力范围内;招生人数,招生人数决定了你被录取的概率;参考书目直接决定了你的复习方向;历年真题,真题有利于你摸清报考院校的出题方向。这些信息一般在目标院校的官网都能找到,实在找不到就去问学长学姐。
就华中师范大学而言,每一年的招生情况还是比较稳定的,录取人数为十五人左右。只有2021级研究生考试有较大规模的扩招,录取了30多人。考研不是普通的专业考试,靠临时突击并没有什么大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做好打“长期战”的准备。第一步就需要我们在复习期间做好规划。好的规划不是限制你的学习方式,每天看多少页专业书,看多少时长的视频并不是目的。我们追求的应该是阶段性的进步。
英语最为看重的日积月累。考研英语初试不考听力,更加关注对于文本的理解,即要求我们学会精读。所以我们在学习考研英语时,应该从单词、句子到文章,由点到面的进行准备。这里我建议同学们在考研学习的前期应该多关注英语。打好英语的基础,以防后期英语不好影响总体的复习。首先,从单词入手,准备一本单词书,每天复习1-2单元。这一阶段我是从3月份开始,大概花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将英语单词复习一遍。然后从头再来,反复复习,每天不间断地复习1-2单元单词,考研期间从不间断。经过前期的单词学习,我们要准备更深入的句子学习。很多人会在这一步陷入语法困境无法自拔。其实我们应该跳出语法,去把握整个句子。在进行长难句的学习时,我们要学会分析,懂得如何拆分。前期我们可以跟着视频学习思路,然后不断练习。对于长难句的学习我主要是在6月份进行的。
暑假开始,我们就可以进入阅读理解的学习。阅读理解是考研英语的重中之重,我在阅读理解花费的时间大约是整个英语学习的70%。阅读理解的学习重点要理解做题思路,划分类型,然后进行总结。这一阶段,主要是反复学习历年的英语真题。真题是最有价值的英语资料,一定要吃透摸透。英语作文的学习我放在了开学之后。作文是最有套路的题型,通过看视频和范文,我们可以整理出作文模版。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熟背模版,切忌不要最后背英语作文,要给政治和专业课留时间。
政治本质上就是背诵。需要提一点,政治不需要过早准备,只需要到12月份肖四肖八出来后背压题即可。前期可以刷1000题的选择题,9月份开始就可以。
专业课的复习主要依靠的也是背诵,但需要牢记的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书本上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考试虽然规定了参考书但也要与时俱进,这就要求我们有自己的思考,以防遇到知识盲区就不知所措。名词解释、论述都有固定的答题思路。书本上提供的是基础知识以及回答的思考思路。以评述某个现象为例,回答要有一定的章法,先简单概括此类现象、分析原因、评述利弊、给出建议。
我是在暑假开始准备专业课的复习,前期并没有着急背诵,而是先把专业书都系统的读一遍,梳理出每本书的理论框架。9月份开始着手背诵,后期就是反复的背诵。一定要记住,专业课背几遍都不嫌多,大家把专业书本过个五六遍也是常有的事情。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特别是复习后期。记得在11月中寻,我在进行第三遍专业书背诵时,常常会出现崩溃的时候。因为我发现即使我已经背了两遍,在进行背诵时我也常常记不住。这使我常常质疑我自己,但好在我坚持住了,并没有就此放弃。事实证明努力总会有收获,在考场上,很多知识都是自然而然地写出来的。
同时,该专业也要求我们关注社会中文化相关产业的变化,即热点。不要死读书,在休息的时候可以关注该行业的发展趋势。如我在考研期间关注了“言之有范”、“文化产业评论”等公众号了解行业热点。
复试分为四个部分。(1)笔试:复试参考书:以初试参考书为参考内容。专业课笔试:测试学生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5小时。(2)外语听说测试:外语听说测试部分主要测试学生外语听说能力。(3)综合面试:面试主要对考生的专业知识结构、综合能力和心理素质进行测试。(4)其他: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考核和心理健康测评在复试阶段组织进行。
复试成绩按百分制评分。其中专业考核笔试占40%,外语听说测试占20%,综合面试环节占40%。复试成绩低于60分,不予录取。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权重为40%。总成绩=(初试成绩÷5×60%)+(复试成绩×40%)。复试题型分为两部分,面试和笔试。试题相较于初试更加灵活,考察的是学生应变能力。考试内容不局限于课本知识,题目更倾向于时事热点。要求考生对文化产业最新发展趋势有自己的一些见解,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多关注文化产业的发展,关注最新的发展趋势。
最后,考研期间一定要注意身体,特别是注意在秋冬季节不要感冒,以免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负担。也希望大家能够心之所向,以往之前。
(本文来源新祥旭考研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