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周老师对2024年北京语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板块:学院及专业简介、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分数线、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
一、简介
学院简介
人文社会科学学部的前身是北京语言学院外语系汉语教研室。1983年,汉语教研室开始承担对外汉语专业的教育任务;1985年,汉语教研室变更为中国语言文学系,简称语文系,面向全国招生;1993年,以语文系为基础成立文化学院,下辖语文系、汉学系、艺术系;1999 年,文化学院更名为人文学院;2014年10月,北京语言大学在原人文学院、社会科学学院与首都文化研究基地的基
础上组建成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部。人文社会科学学部内设4个学院,承担组织开展本科和研究生教学,分别为汉语教育学院、人文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和新闻传播学院;学部内设7个研究机构,拥有1个省部级社科研究基地“北京文献语言与文化传承研究基地”。
主要具有以下办学理念和特色:努力建立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机制,积累了丰富的本科人才培养经验;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努力建设课程体系融通机制,中外学生学习联通机制,将宽口径、厚基础的办学理念落到实处;以科研促进教学、以学科建设带动专业建设;将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各类实践活动、第二课堂等有机结合起来,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近三年,学部外语类招生学生专业英语四级通过率始终保持在 90%以上,学部就业率始终保持在 96%以上,其中考研率在 30%以上,出国率在 30%以上。
专业简介
北京语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下设研究方向:
01 先秦两汉文学
02 魏晋南北朝文学
03 唐宋文学
04 元明清文学
05 中国文学批评史
06 国学研究
07 古代文学与海外汉学
队伍建设
学部现有6 个本科专业,即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文学、国际政治、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新闻学(国际传播方向)、网络与新媒体。研究生培养覆盖 5 个一级学科,共计13 个硕士专业,即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学原理、专门史(中外文化交流)、国际政治、新闻学、传播学;与学校共建的博士专业共计 7 个,即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学等。从学科分布来看,覆盖文学、教育学、法学、史学等学科门类。其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字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为北京市级重点学科。
学科建设
人文社科学部以教学科研并重、学科门类丰富为特色,依托学科平台,科研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突出的科研成绩。学部教师承担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后期重大资助项目等重大研究课题和其他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如:华学诚教授《中国古代方言文献集成》(2016 年)、徐朝东教授《元明清民国时期官话语音语料库平台建设与研究》(2017 年)先后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产出重要标志性成果,并多次获教育部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北京市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王力语言学奖、罗常培语言学奖等省部级科研奖项,多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7 年“北京文献语言与文化传承研究基地”成功获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学部还每年召开国际性或全国性重要学术研讨会,并举办高水平系列学术讲座,“汉语是第二语言教学系列专题讲座”、“文献语言学系列讲座”、“跨文化研究系列讲座”、“斯文讲坛”、“大使看世界”等系列讲座已形成广泛的学术影响。人文社会科学学部现有 1 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 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以程娟教授为负责人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师团队被评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18 年我学部成为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2019 年又获批教育部新时代高校第二批党建标杆院系。人文社科学部以“洋洋宏辞、谦谦君子”为部训,重视以师生为本,立德树人,培养具有公民意识、人文素养、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的国际化和复合型高级人才。
研究生毕业就业去向:
主要分四大类,国家机关、媒体、企业、高校任教。
二、专业目录
招生年份:2023年
拟招统考生人数:11
拟招推免生人数:8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716 文学史与文学理论
④816 文学评论写作
716 文学史与文学理论共 150 分,含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美学和文学理论。
三、推荐参考书目
《中国文学史》四卷本,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方铭主编,长春出版社,2013 年出版;
《历代文论选一卷本》郭绍虞主编;
《古代汉语》上下册,郭锡良主编;
《古代汉语》,王力主编 ,中华书局 1999 年。
四、2023年复试分数线
总分:363 政治:54 二外:54 专业课一:81 专业课二:81
五、2023拟录取数据
拟录取:10 初试最高分:408 初试最低分:371
六、2023年拟录取名单
七、备考建议
考研英语备考
英语最重要的是培养题感,哪怕没过四六级只要好好准备也是可以拿到 70+的。我从三月到十二月的时间备考顺序来说一下如何学习:
基础阶段(3-6 月):
首先是单词,从开始备考的第一天背到考试结束,用任意单词书都可以,大概一到两个月为一轮,推荐艾宾浩斯曲线背诵;其次是长难句,长难句是阅读的基础,推荐田静老师和唐迟老师的视频;有基础后找 1997-2005 年的真题练手,每天两篇精读阅读。
强化阶段(7-9 月):
得阅读者得天下,真题中最重要的就是阅读,此时的单词可以放在真题中去背诵。留最后两年的真题后期做模拟考试,重点在 2005-2018 年真题,英语二的同学可以先拿英语一练手,但是重点放在 2010-2020 的十年真题上,每天精读一篇阅读。
冲刺阶段(10-12 月)
这一阶段要加入作文和其他题型,并开始做第二遍阅读。建构框架,后期要背诵相关范文以及自己练习;关于其他题型,可以分专题来学习。
考研政治备考
政治是一门后期进步的学科,从暑假开始备考即可,大家的分数相差不大,都保持在 60-75 分,计划:
强化阶段(7-9 月):
在这一阶段需要打好基础,至少听过一遍课,推荐徐涛老师的强化课,练习可以用肖秀荣老师的 1000 题,精讲精练或者核心考案二选一即可,在十一前至少过完一遍 1000 题。
冲刺阶段(10-12 月):
进行第二遍 1000 题,到 10 月每天学习在 2-3 小时或以上,到时各个冲刺押题就会上市,徐涛的冲刺背诵笔记二选一即可,肖四肖八必买,建议买徐 8 做一下选择,客观题上才是能拉分的关键;课程推荐那种主观大题答题技巧课,同时背冲刺押题的主观题,考场拉不开分。
专业一
古代文史文献阅读复习策略:
我十月份换北语对于这一门在时间安排上没法提供借鉴,但是复习流程可以谈一下,可以保证的是如果你按部就班来三遍四遍是没问题的,北语只是考察文选部分,不涉及通论,所以就像学外语一样练就语感就可以。首先除了《史记》《汉书》等长篇史传散文的节选,其余篇目我是手写翻译一遍,一天两个时间段复习这门专业课,上午记完单词,到十点左右,再就是晚上八点半以后。我手翻了一遍,之后就每天晚上口头翻译读文章,这门专业课只是考察断句不要求标点,所以不必惊慌,认真做了这些工作,断句是没问题的。其次对文章主旨的把握,每看完一篇都要想想大概内容,《文论选》建议看看重要篇目的文学理论总结,初试篇目后边的题目可能问到,文论也是复试的重点。再者这门专业课有的同学会烦躁看不下去,着急,我的建议是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一定要分开时间段看,高效看,别强求,稳住心神。
专业二
中国古代文学史
千万不要做的事:做笔记就抄课本;一遍遍背书不梳理不总结。
三月到五一梳理袁版的框架,以章节为单元,在课本上标记好重点,笔记本上整理好每章的体系,重要的往笔记本上记录,标注真题出题点。这个阶段完成你要做到想起一个大标题知道下边罗列的小标题,这段时间也是多记忆的大框架熟悉了,之后才不至于很难。 具体内容说不好没关系比如陶渊明的文学成就:诗歌(田园诗,咏史咏怀诗,赠答诗,行役诗)文(散文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闲情赋))等等吧。
五一到暑假结束前结合学长的总结整理出适合北语考研适合自己的笔记,一定要详细,结合手边的文学史整理出自己的东西,不要去背千篇一律的答案。每天晚上把方铭老师文学史上的先秦部分的不同点往上补充,比如对于《九歌》“九”方版给出了精彩的解读。这个阶段我是按照题目整理的,名解一般也是作为简答整理,还是多去结合真题,有的放矢。这个是九月份以后背诵加深印象的主要资料,你要用的东西基本都要记录下来。
九月份到十一月底
第二阶段准备好的详细笔记用九月十月的时间背诵消化一遍,这段时间是白 天背书五到六个小时,晚上九点多回去思考真题,自己写。
当你发现对自己买的真题上带的答案不满意时就代表复习有成效了,不到这一步千万不要去背真题自带的答案。
十一月份再背一遍,这个时候晚上要做的工作就是自己写框架图,因为研读了真题会发现北语考察的十分成体系,简答论述都是很注重线索考察的,我是按照时间顺序,文体分类整理,笔记和框架交叉记忆。
十二月份一直到考前
框架纵向横向反复熟悉,说不上来了就翻详细的笔记,我习惯于看看课本在哪个地方,那样比较有情境感利于记忆。前期我的理解部分工作做的比较多,因为自己不喜欢上来就背,那样心里没底。十二月份是可以复习两遍的。
(本文来源新祥旭考研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