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报考情况分析
1.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2023年
招生专业:085601材料工程(03能源大类方向)
研究方向:
01 (全日制)金属大类方向
02 (全日制)化学大类方向
03 (全日制)能源大类方向
拟招生人数:6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③302 数学二
④828材料学概论(能源大类方向)
复试要求及相关说明:
笔试科目:
主要考察有关材料学基本概念、新能源材料基本知识和电化学基础知识。
面试内容:
1、参加能源大类方向面试,主要考察新能源材料与绿色二次电池相关领域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及研究进展。
2、英语听力、口语和阅读理解。
2.复试分数线
2023年
1、828材料学概论:300(45,45,68,68)
2、829高分子物理:300(45,45,68,68)
3、839材料科学基础:300(45,45,68,68)
2022年
1、828材料学概论:311(45,45,70,70)
2、829高分子物理:311(45,45,70,70)
3、839材料科学基础:311(45,45,70,70)
2021年
1、828材料学概论:308(45,45,70,70)
2、829高分子物理:343(45,45,70,70)
3、839材料科学基础:348(45,45,70,70)
二、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828材料学概论
1. 考试内容
(1) 材料科学基本概念及相关基础知识;
(2) 材料物理化学基础知识。
2. 考试要求
1)材料科学基本概念及相关基础知识,包括材料的组成、结构、分类、性能与应用,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新型能源材料、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性能特点与应用等;
2)材料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包括材料的晶体结构、晶体结构缺陷、显微结构、表面与界面等基本概念,材料固相反应、烧结以及扩散等过程相关的物理化学知识;
3)应用技术主要包括新型能源材料(如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相关基础知识与物理化学性能。
3. 考试题型
考试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
4. 考试分值
填空题(30分)、选择题(30分)、简答题(60分)、论述题(30分)。
参考书目
《材料学概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胡珊、李珍
《材料物理化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张志杰
三、新祥旭全科定制化流程
1、整体流程:咨询课程—支付学费—签订协议—对接各科辅导老师(随报随学、全程辅导)—各科老师了解基础,制定计划—老师辅导—教务老师全程跟踪(1V1)。
2、全科一对一老师安排
公共课老师(政治、英语):机构专职老师,毕业于名校,长期从事于考研政治、英语课程。
专业课老师:对口目标院校专业高分有经验的学长学姐。
3、课程内容包含:
线上辅导:随报随学,定制化辅导,报名后即可开始学习,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备考时间,各科基础等合理分配课时。
线下答疑:课上、课后直接和学长学姐(各科老师)进行沟通、答疑,全程免费,不限次数。
考研资料:专业课历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内部资料:专业课内部重难点讲义和常考的知识点笔记梳理及公共课的讲义。
其他资料:相关导师的期刊文章及发表论文、案例分析补充材料等。
教务老师全程一对一跟踪学生学习情况,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各科复习规划
1、基础阶段(3—6月)
这个阶段主要是打基础,先了解考试科目的情况,及考研院校专业老师的初步情况,再进行知识体系的梳理及构建。
专业课:主要是进行知识的梳理及框架的搭建。主要学习后进行吸收、理解。建议每2周上1次课,中间可根据吸收情况适当的增加。
英语:主要是对英语语法部分进行学习以及相关的练习。建议每2周上1次课。
2、强化阶段(7—10月)
这个阶段主要是知识巩固,在前期复习的基础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需要进行背诵。
专业课:还是需要先把所有的教材进行梳理,由于内容较多,7月份可用于一轮的复习,但是还是尽可能在第一阶段完成一轮复习,8-9需要完善整体的知识体系,进行补充,可以按照考试的题型去补充完善笔记。开始进行1轮、2轮的背诵复习。每周上1次课。
英语:主要是进行专项的训练,主要以真题为主,先做早年的,将近几年的放在后期进行模拟测试。然后根据真题的完成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学生,并需要自己去总结、反思,进行消化。此阶段单词继续背诵(利用碎片化时间)。建议每1周1次课。
政治:从课本基础知识开始,结合《精讲精练》把所有的知识点过一遍且考生要理解,大部分的内容在高中或者大学时期有接触过,以理解为主。可结合教材课本完成配套习题,并回归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建议每周上1次课。
这个阶段主要是强化阶段,专业需要进行3轮背诵。英语和政治也需要进行素材的积累及大题的背记。
专业课:以背诵为主,进行三轮、四轮的背记,同时开始进行历年真题的训练,分析真题,总结出题的规律,讲解答题的技巧。建议每周上1课,每次2-3课时。
英语:主要是完形填空、新题型等其他题型讲解和练习,翻译、写作方法论和思路练习,素材积累。建议每周上1次课。
政治:9-10月份,可每两周上1次课,配套相关的选择题、历年真题,总结出题和答题规律,充分了解考试的重难点与高频考点,在此过程中对自身薄弱点进行查漏补缺;针对上一阶段的学习,找一个比较好的辅助性复习资料,配合相关老师强化巩固,11月份可以开始进行主观题的背诵。
3、冲刺/模考阶段(11-12月)
这个阶段主要是进行冲刺,对整体知识开始查漏补缺,以及进行相关的模拟训练,以更好的去适应正式考试。(剩余课时)
专业课:进行模拟、讲解真题,答疑复盘、考试注意事项等后期归纳整理性内容。每周上1次课。
英语:套题练习、答疑复盘、考试注意事项等后期归纳整理性内容。建议每周上1次课。
政治:套题练习、答疑复盘、考试注意事项等后期归纳整理性内容。建议每周上1次课。
备注:这是参考模板,实际各科老师按照学生个人情况去进行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