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报考情况分析
1.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2023年
招生专业:086001 生物技术与工程
研究方向: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拟招生人数:8
考试科目: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4 英语二
338 生物化学
874 微生物学
复试要求及相关说明:
笔试科目:生物学相关科目综合考试(选择题、实验报告、专业英语翻译)。
面试内容:外语口语听力测试;综合面试。灵活运用学科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学科发展前沿。
2. 复试分数线
2023年086001生物技术与工程:300分;
2022年086001生物技术与工程:315分;
2021年生物与医药:305分;电子信息:305分。
3.录取名单
1 |
李欣雨 |
100073000013144 |
生物技术与工程 |
379 |
73.1 |
372.3 |
2 |
姚涵城 |
100073000013133 |
生物技术与工程 |
354 |
69.8 |
351.5 |
3 |
申树妍 |
100073000013134 |
生物技术与工程 |
322 |
69.8 |
335.5 |
4 |
朱美霖 |
100073000013167 |
生物技术与工程 |
309 |
71.8 |
334.0 |
5 |
李嘉 |
100073000013151 |
生物技术与工程 |
314 |
66.9 |
324.3 |
二、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874微生物学
1、考试大纲内容:
基础模块(90分):微生物科学、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无菌技术、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用液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选择培养分离、微生物的保藏技术、显微镜的种类及原理、显微观察样品的制备、细菌和古生菌、真菌;细菌细胞壁、细胞壁以内的构造(原生质体)、细胞壁以外的构造;真核微生物的细胞壁;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微生物的营养类型;配制培养基的原则、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膜泡运输;生物氧化、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能量转换;生物固氮;细菌群体生长规律、生长的数学模型、主要生长参数、同步培养、连续培养;丝状真菌的生长繁殖、酵母菌的生长繁殖;环境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控制微生物的化学物质、控制微生物的物理因素;病毒的特点和定义、病毒的宿主范围;病毒的分离与纯化、病毒的测定、病毒的鉴定;毒粒的形态结构、毒粒的化学组成;病毒的复制周期、病毒感染的起始、病毒大分子的合成、病毒的装配与释放;病毒非增殖性感染类型、缺损病毒;DNA作为遗传物质、RNA作为遗传物质、阮病毒的发现和思考;大肠杆菌的基因组、啤酒酵母的基因组、詹氏甲烷球菌的基因组;质粒的分子结构、质粒的主要类型、质粒的不亲和性、转座因子的类型和分子结构;基因突变的类型及其分离、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DNA损伤的修复;细菌的结合作用、细菌的转导、细菌的遗传转化;诱变育种、体内基因重组育种、DNAshuffling技术;微生物与基因工程的关系、微生物与克隆载体、微生物与基因工程工具酶、微生物作为克隆载体的宿主;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微生物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人体微生物及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微生物与环境保护;进化指证的选择、rRNA 作为进化的指证、rRNA的顺序好进化、系统发育树、三界生物的主要特征;细菌分类单元及其等级、分类单元的命名、细菌分类好伯杰氏手册;微生物分类鉴定的特征和技术;感染的途径与方式、微生物的致病性;宿主的非特异性免疫;宿主的特异性免疫;微生物工业和产品。
应用模块(60分):微生物代谢中的耗能代谢、细胞物质的合成、其他耗能反应;酶活性调节、分支合成途径调节;次级代谢与次级代谢产物、次级代谢的调节;操纵子的转录调控、分解代谢物阻遏调控;翻译起始的调控、mRNA的稳定性、翻译的阻遏调控;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从基因文库或cDNA文库中分离目的基因、PCR扩增基因;微生物工业发酵的菌种和发酵特征;微生物工业发酵的方式;微生物工业的主要产品与合成途径;微生物能源、微生物冶金;合成生物系统的设计与组装。
2、题型和分值
1.选择题:35分;2.是非题:15分;3.填空题:25分;4.填图绘图题:5分;
5.名词互译:10分。6.问答与设计题:60分。
说明:第1-5题型对应基础模块,第6题型对应应用模块。
参考书目
《微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沈萍,陈向东 第二版
《合成生物学》(第四章) 化工出版社 李春 主编,第一版(2019)
三、新祥旭全科定制化流程
1、整体流程:咨询课程—支付学费—签订协议—对接各科辅导老师(随报随学、全程辅导)—各科老师了解基础,制定计划—老师辅导—教务老师全程跟踪(1V1)。
2、全科一对一老师安排
公共课老师(政治、英语):机构专职老师,毕业于名校,长期从事于考研政治、英语课程。
专业课老师:对口目标院校专业高分有经验的学长学姐。
3、课程内容包含:
线上辅导:随报随学,定制化辅导,报名后即可开始学习,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备考时间,各科基础等合理分配课时。
线下答疑:课上、课后直接和学长学姐(各科老师)进行沟通、答疑,全程免费,不限次数。
考研资料:专业课历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内部资料:专业课内部重难点讲义和常考的知识点笔记梳理及公共课的讲义。
其他资料:相关导师的期刊文章及发表论文、案例分析补充材料等。
教务老师全程一对一跟踪学生学习情况,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各科复习规划
1、基础阶段(3—6月)
这个阶段主要是打基础,先了解考试科目的情况,及考研院校专业老师的初步情况,再进行知识体系的梳理及构建。
专业课:主要是进行知识的梳理及框架的搭建。主要学习后进行吸收、理解。建议每2周上1次课,中间可根据吸收情况适当的增加。
英语:主要是对英语语法部分进行学习以及相关的练习。建议每2周上1次课。
2、强化阶段(7—10月)
这个阶段主要是知识巩固,在前期复习的基础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需要进行背诵。
专业课:还是需要先把所有的教材进行梳理,由于内容较多,7月份可用于一轮的复习,但是还是尽可能在第一阶段完成一轮复习,8-9需要完善整体的知识体系,进行补充,可以按照考试的题型去补充完善笔记。开始进行1轮、2轮的背诵复习。每周上1次课。
英语:主要是进行专项的训练,主要以真题为主,先做早年的,将近几年的放在后期进行模拟测试。然后根据真题的完成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学生,并需要自己去总结、反思,进行消化。此阶段单词继续背诵(利用碎片化时间)。建议每1周1次课。
政治:从课本基础知识开始,结合《精讲精练》把所有的知识点过一遍且考生要理解,大部分的内容在高中或者大学时期有接触过,以理解为主。可结合教材课本完成配套习题,并回归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建议每周上1次课。
这个阶段主要是强化阶段,专业需要进行3轮背诵。英语和政治也需要进行素材的积累及大题的背记。
专业课:以背诵为主,进行三轮、四轮的背记,同时开始进行历年真题的训练,分析真题,总结出题的规律,讲解答题的技巧。建议每周上1课,每次2-3课时。
英语:主要是完形填空、新题型等其他题型讲解和练习,翻译、写作方法论和思路练习,素材积累。建议每周上1次课。
政治:9-10月份,可每两周上1次课,配套相关的选择题、历年真题,总结出题和答题规律,充分了解考试的重难点与高频考点,在此过程中对自身薄弱点进行查漏补缺;针对上一阶段的学习,找一个比较好的辅助性复习资料,配合相关老师强化巩固,11月份可以开始进行主观题的背诵。
3、冲刺/模考阶段(11-12月)
这个阶段主要是进行冲刺,对整体知识开始查漏补缺,以及进行相关的模拟训练,以更好的去适应正式考试。(剩余课时)
专业课:进行模拟、讲解真题,答疑复盘、考试注意事项等后期归纳整理性内容。每周上1次课。
英语:套题练习、答疑复盘、考试注意事项等后期归纳整理性内容。建议每周上1次课。
政治:套题练习、答疑复盘、考试注意事项等后期归纳整理性内容。建议每周上1次课。
备注:这是参考模板,实际各科老师按照学生个人情况去进行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