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报考情况分析
1.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2023年
招生专业:107200 生物医学工程
研究方向:02 医学检测技术
拟招生人数:2
考试科目: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640 生物医学综合(生理生化)
复试要求及相关说明:
笔试科目:生物医学工程相关科目综合(选择题、专业英语翻译)。
面试内容:外语口语听力测试;专业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综合测试。
2. 复试分数线
2023年107200 生物医学工程02 医学检测技术方向复试分数线总分为300分;
二、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640 生物医学综合(生理生化)
1. 考试内容
(1)生理篇:
①生理机制: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细胞增殖、分化、细胞周期的概念,坏死的概念、病理变化,凋亡的概念及发生机制;再生的概念,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纤维性修复的概念、机制;血栓形成的条件和过程;出血性梗死的概念,发生机制、病理变化,出血、水肿的发生机制;炎症的概念,炎性渗出中血管反应,细胞渗出的概念及有关名词(炎细胞浸润、趋化作用、趋化因子等),炎症介质的概念。
②肿瘤:肿瘤概念,肿瘤性增生和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肿瘤的一般命名原则,肿瘤的组织结构特征,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的生长方式,肿瘤的浸润和转移的机制。
③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基本病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概念,良性高血压病的病变等。
④神经系统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视觉、听觉的主要形成过程,高级神经认知活动(学习、记忆)的发生机制等。
⑤其他常见重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过敏性疾病的概念,COPD的概念,消化系统疾病的概念、生殖系统疾病的概念、糖尿病等。
(2)生化篇:
①生化基础:蛋白质的主要功能、分子组成、分子结构、变性与复性,核酸的理化性质、化学组成,DNA的双螺旋结构、R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②呼吸作用:酶的活性中心的概念、酶的工作原理、酶在医学中的应用,体内糖代谢的分解、储存及合成,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氧化磷酸化的概念,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③代谢:血糖稳态、糖代谢障碍、高糖损伤生物效应,活性氧的概念、氧化与抗氧化体系、氧化应激的概念,脂质的生物学功能、脂质的消化与吸收,磷脂的代谢、胆固醇的代谢过程、血脂的概念及代谢形式,氨基酸代谢库的概念、代谢组学的概念,氨的主要代谢途径、含硫氨基酸的代谢,核苷酸的合成与分解代谢,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关联性,代谢调节的主要方式
④基因表达与调控:真核基因的基本结构,假基因、编码基因、非编码基因的概念,DNA的半保留复制,真核生物DNA的复制过程,逆转录的概念,DNA损伤的类型、DNA损伤修复的方式、DNA损伤修复障碍相关疾病,真核生物RNA合成中相关概念(顺式作用元件、转录因子、启动子、RNA剪接、RNA催化作用),蛋白质的合成场所、过程及影响因素,基因表达调控的概念、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及基本要素,血浆蛋白质的功能,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概念
⑤生化应用:精准医学、转化医学的概念,基因治疗、基因诊断的概念,DNA重组的主要方式、CRISPR/Cas系统,重组DNA技术的概念及在医学中的应用,分子杂交与印迹技术的原理,PCR技术的原理,新一代DNA测序技术,生物芯片的概念,蛋白质的分离与结构分析技术,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的概念
2.考试要求
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经典实验技术;掌握前后章节的连贯性;掌握基本的实验技术原理、如何用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科学分析生活实践现象;了解近期生物医学领域的重大进展。
3.题型及分值(总分:300分)
(1)判断题(总分60)
(2)选择题(总分60)
(3)问答题(4-7个小题,总分180)
4.参考书目
王建枝 钱睿哲. 病理生理学(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傅松滨. 医学生物学(第9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周春燕. 药立波.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王建枝 陈国强. 病理生理学(英文改编版)[M]. 北京: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2019.
三、新祥旭全科定制化流程
1、整体流程:咨询课程—支付学费—签订协议—对接各科辅导老师(随报随学、全程辅导)—各科老师了解基础,制定计划—老师辅导—教务老师全程跟踪(1V1)。
2、全科一对一老师安排
公共课老师(政治、英语):机构专职老师,毕业于名校,长期从事于考研政治、英语课程。
专业课老师:对口目标院校专业高分有经验的学长学姐。
3、课程内容包含:
线上辅导:随报随学,定制化辅导,报名后即可开始学习,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备考时间,各科基础等合理分配课时。
线下答疑:课上、课后直接和学长学姐(各科老师)进行沟通、答疑,全程免费,不限次数。
考研资料:专业课历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内部资料:专业课内部重难点讲义和常考的知识点笔记梳理及公共课的讲义。
其他资料:相关导师的期刊文章及发表论文、案例分析补充材料等。
教务老师全程一对一跟踪学生学习情况,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各科复习规划
1、基础阶段(3—6月)
这个阶段主要是打基础,先了解考试科目的情况,及考研院校专业老师的初步情况,再进行知识体系的梳理及构建。
专业课:主要是进行知识的梳理及框架的搭建。主要学习后进行吸收、理解。建议每2周上1次课,中间可根据吸收情况适当的增加。
英语:主要是对英语语法部分进行学习以及相关的练习。建议每2周上1次课。
2、强化阶段(7—10月)
这个阶段主要是知识巩固,在前期复习的基础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需要进行背诵。
专业课:还是需要先把所有的教材进行梳理,由于内容较多,7月份可用于一轮的复习,但是还是尽可能在第一阶段完成一轮复习,8-9需要完善整体的知识体系,进行补充,可以按照考试的题型去补充完善笔记。开始进行1轮、2轮的背诵复习。每周上1次课。
英语:主要是进行专项的训练,主要以真题为主,先做早年的,将近几年的放在后期进行模拟测试。然后根据真题的完成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学生,并需要自己去总结、反思,进行消化。此阶段单词继续背诵(利用碎片化时间)。建议每1周1次课。
政治:从课本基础知识开始,结合《精讲精练》把所有的知识点过一遍且考生要理解,大部分的内容在高中或者大学时期有接触过,以理解为主。可结合教材课本完成配套习题,并回归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建议每周上1次课。
这个阶段主要是强化阶段,专业需要进行3轮背诵。英语和政治也需要进行素材的积累及大题的背记。
专业课:以背诵为主,进行三轮、四轮的背记,同时开始进行历年真题的训练,分析真题,总结出题的规律,讲解答题的技巧。建议每周上1课,每次2-3课时。
英语:主要是完形填空、新题型等其他题型讲解和练习,翻译、写作方法论和思路练习,素材积累。建议每周上1次课。
政治:9-10月份,可每两周上1次课,配套相关的选择题、历年真题,总结出题和答题规律,充分了解考试的重难点与高频考点,在此过程中对自身薄弱点进行查漏补缺;针对上一阶段的学习,找一个比较好的辅助性复习资料,配合相关老师强化巩固,11月份可以开始进行主观题的背诵。
3、冲刺/模考阶段(11-12月)
这个阶段主要是进行冲刺,对整体知识开始查漏补缺,以及进行相关的模拟训练,以更好的去适应正式考试。(剩余课时)
专业课:进行模拟、讲解真题,答疑复盘、考试注意事项等后期归纳整理性内容。每周上1次课。
英语:套题练习、答疑复盘、考试注意事项等后期归纳整理性内容。建议每周上1次课。
政治:套题练习、答疑复盘、考试注意事项等后期归纳整理性内容。建议每周上1次课。
备注:这是参考模板,实际各科老师按照学生个人情况去进行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