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简介
学院前身为上海机械学院科技外语系,从1979年开始招收科技英语和科技德语本科生,是全国最早开设科技外语专业院校之一,从1984年开始招收专门用途英语(ESP)硕士研究生。学院结合外语学科特点与理工科大学学术背景,走特色发展之路,科技外语教学与研究引领全国风气之先,已培养历届毕业生近七千名。
学院承担全校公共外语教学、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与相关学科的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等职能。学院设有英语(科技翻译)、英语(中美合作)、德语和日语等四个本科专业,具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翻译专业学位硕士点。学院设有公共英语教研中心、英语系(科技翻译)、英语系(中美合作)、德语系、日语系、语言学研究所、翻译学研究所、文学文化研究所、国别区域研究所和MTI教育中心等内设机构。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88名,其中专任教师170名,含正教授13名,副教授48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87名,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教师8名。英语、德语和日语长期专职外教8名,短期项目外教每年10人次左右。
学院与众多国内外大学、科研院所、出版社等学术机构建立广泛合作关系,是上海理工大学与上海公共外交协会合作共建上海公共外交研究院的主要研究部门,并担任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理工类院校委员会秘书长单位。
二 日语笔译(专业学位) 专业研究生招生
1.学院:外语学院
2.专业:日语笔译(专业学位)
3.2023年拟招生人数:6,推免人数:2
2022该学院年招生录取比参考:
4.研究方向:
01(全日制)日语笔译
5.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13翻译硕士日语
③359日语翻译基础
④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6.复试内容:
①综合面试(包括口译)
②考试:翻译(日汉互译)
7.研究生初试内容(知识点):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全国统考科目
②213翻译硕士日语:有关专业学位教指委编制考试大纲(或考试指导性意见)
③359日语翻译基础:有关专业学位教指委编制考试大纲(或考试指导性意见)
④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有关专业学位教指委编制考试大纲(或考试指导性意见)
随附211、213、215、357、359、361、448 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
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翻译硕士X语》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翻译硕士X语》作为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入学考试的外国语考试,其目的是考察考生是否具备进行MTI学习所要求的外语水平。
二、考试性质与范围:
本考试是一种测试应试者单项和综合语言能力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考试范围包括MTI考生应具备的外语词汇量、语法知识以及外语阅读与写作等方面的技能。
三、考试基本要求
1. 具有良好的外语基本功,认知词汇量在10,000以上,掌握6000个以上(以英语为例)的积极词汇,即能正确而熟练地运用常用词汇及其常用搭配。
2. 能熟练掌握正确的外语语法、结构、修辞等语言规范知识。
3.具有较强的外语阅读理解能力和外语写作能力。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各项试题的分布情况见“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以下部分:词汇语法、阅读理解、外语写作等。总分为100分。
I.词汇语法
1. 要求
1)词汇量要求:
考生的认知词汇量应在10,000以上,其中积极词汇量为5,000以上,即能正确而熟练地运用常用词汇及其常用搭配。
2)语法要求:
考生能正确运用外语语法、结构、修辞等语言规范知识。
2. 题型:
多项选择或改错题
II. 阅读理解
1. 要求:
1)能读懂常见外刊上的专题文章、历史传记及文学作品等各种文体的文章,既能理解其主旨和大意,又能分辨出其中的事实与细节,并能理解其中的观点和隐含意义。
2)能根据阅读时间要求调整自己的阅读速度。
2. 题型:
1) 多项选择题(包括信息事实性阅读题和观点评判性阅读题)
2) 简答题(要求根据所阅读的文章,用3-5行字数的有限篇幅扼要回答问题,重点考察阅读综述能力)
本部分题材广泛,体裁多样,选材体现时代性、实用性;重点考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和理解观点的能力;对阅读速度有一定要求。
III.外语写作
1. 要求:
考生能根据所给题目及要求撰写一篇400词左右的记叙文、说明文或议论文。该作文要求语言通顺,用词得体,结构合理,文体恰当。
2. 题型:命题作文
-----------------------------------------------------------------------------------------------------------------------------
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X语翻译基础》考试大纲
一. 考试目的
《X语翻译基础》是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基础课考试科目,其目的是考察考生的外汉互译实践能力是否达到进入MIT学习阶段的水平。
二、考试性质及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是否具备基础翻译能力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考试的范围包括MTI考生入学应具备的外语词汇量、语法知识以及外汉两种语言转换的基本技能。
三、 考试基本要求
1. 具备一定中外文化,以及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背景知识。
2. 具备扎实的外汉两种语言的基本功。
3. 具备较强的外汉/汉外转换能力。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考生的外汉/汉外转换能力。试题分类参见“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二个部分:词语翻译和外汉互译。总分150分。
I. 词语翻译
1. 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准确翻译中外文术语或专有名词。
2. 题型
要求考生较为准确地写出题中的30个汉/外术语、缩略语或专有名词的对应目的语。汉/外文各15个,每个1分,总分3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II. 外汉互译
1. 考试要求
要求应试者具备外汉互译的基本技巧和能力;初步了解中国和目的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等背景知识;译文信息准确,无重要语义错误;译文通顺,用词正确、表达基本无误;译文无明显语法错误;外译汉速度每小时250-350个外语单词,汉译外速度每小时150-250个汉字。
2. 题型
要求考生较为准确地翻译出所给的文章,外译汉为250-350个单词,汉译外为150-250个汉字,各占60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
全日制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是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之专业基础课,各语种考生统一用汉语答题。各招生院校根据考生参加本考试的成绩和其他三门考试的成绩总分来选择参加第二轮,即复试的考生。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百科知识和汉语写作水平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考试范围包括本大纲规定的百科知识和汉语写作水平。
三、考试基本要求
1. 具备一定中外文化,以及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背景知识。
2. 对作为母语(A语言)的现代汉语有较强的写作能力。
3. 基本能够应对各种汉语应用文写作。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考生的百科知识和汉语写作能力。试题分类参见“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三个部分:百科知识、应用文写作、命题作文。总分150分。
I. 百科知识
1. 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对中外文化、国内国际政治、经济、法律以及中外人文历史地理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2. 题型
要求考生解释出现在不同主题的短文中涉及上述内容的25个名词。每个名词2分,总分5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II. 应用文写作
1. 考试要求
该部分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和场景写出一篇450词左右的应用文,体裁包括说明书、会议通知、商务信函、备忘录、广告等,要求言简意赅,凸显专业性、技术性和实用性。
2. 题型
试卷提供应用文写作的信息、场景及写作要求。共计4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III. 命题作文
1. 考试要求
考生应能根据所给题目及要求写出一篇不少于800词的现代汉语短文。体裁可以是说明文、议论文或应用文。文字要求通顺,用词得体,结构合理,文体恰
当,文笔优美。
2. 题型
试卷给出情景和题目,由考生根据提示写作。共计6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答题和计分
要求考生用钢笔或圆珠笔做在答题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