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域的重要性大于学校的重要性。
选学校一定要以地域为准,定好自己准备工作的地方,然后再看学校。举个例子:如果你想在广州或者深圳就业,那就不要选择厦门大学,即便厦门大学的会计学术水平在全国很可能是第一,即便他离广东很近,即便他的住宿很好,城市很美。简单说,强龙搞不过地头蛇,本省的学校毕竟根深蒂固,和各方面关系盘根错节,你也许认为排名第一的学校最棒,但用人单位不会这样看。反过来讲,去福建就业当然首选厦大。这里的意思就是说,几乎任何一所学校包括人大这个等级在内的学校,他的辐射范围都是有限的。考cc本来就是很现实的,好就业比好学校管用,切忌一开始报考时打算先去外地读书在回家乡工作。
2)经济大省的学校优先考虑。
一个省份的经济水平决定了你所能接触的资源和就业的机会,经济体量越大,所需人才越多,这就是蛋糕做得越大,就算你不强,也能分到属于自己的一小块,就算分到一小渣,那也是带奶油的。举个例子:如果你可以接受在江苏、湖南、湖北、安徽等地区就业,那么你可以优先选择江苏省,南京可以作为准一线城市,从任何角度讲均很发达,那么如果你说南京大学很难,招的不多、复试又难,我不一定能上,而中南财经政法或者是华中科大,湖南大学,这些招的可能多一些,也是985、211,我把握可能更大一些,那么我是否应该报考这些学校呢?不一定,南京大学考不上,可以考虑江苏省内稍次之的学校,比如东南、南审。这里的关键就是一个省的经济水平会对就业产生严重影响,也许不是看似同等级可以弥补的。
3)调整名校思维,注重就业水平。
通过合理选校,减少未来竞争的压力,关键在于搞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考研对于一部分考生是圆名校梦,改换门庭,但你要想清楚,你的梦想是未来,而不是过去。你继续前进是为了未来有好工作,好生活,尽管说法过于通俗,但cc就是这样吧,不然跨考的也不会如此多,如果只是为了你之前未竟的梦想,那样做就不太理智。名校不等于一份好的就业,不代表你会有舒适的生活,一个985的牌子也许只是你心中的念想,千般好万般好只在你脑海中,综合自己的实力水平,虽然cc考试成绩易于波动,各校分数也不稳定,但毕竟还有复试一关,1:1.5已经很善良了;1:2最常见;1:3的学校做的有点过,可能你也会跟着他发疯。
补充一点,以上几个观点,只是选校时需要考虑的,但并不是全部,还要考虑家庭,对于未来生活的定位(不一定就喜欢大城市,小城市也很好很安逸)等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