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计划表
课程名称 |
中国古代文学 |
辅导科目 |
847文学基础、618作文(A) |
授课老师 |
新祥旭老师 |
适用学校、专业 |
华东师范大学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文艺学 |
学生分析 |
学生为跨专业考试,基础相对薄弱,需要从最基本的内容开始,考生此课程压力较大,需要学习的内容较多,对课程的复习方法与复习内容,学生希望能获得一些思路。为此,针对此考生的特点需要为学生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且学生必须配合老师完成所要求的内容。 |
||
课程目标 |
文学基础:1、23年7-12月,保持每月1-2次课的频率带领学生进行文本阅读,课下和学生保持联系,督促学生阅读文学作品(预计6小时) 2、24年1-3月在学生基本浏览完一遍教材后,分段为学生梳理课本,促进理解,结合真题划出重点,并讲解真题思路、答题格式,提供参考答案;(预计45小时) 3、24年4-5月安排学生自主背诵任务。 4、24年7-8月学生真题练习+批改,论文带读,专题讲解。(预计3小时) 作文:24年6-7月每月2次作文讲解课,分记叙文和议论文梳理真题,并和文学基础真题对照学习。课后提供文本阅读,以读促写,激发学生灵感。(预计6小时) 24年7月安排学生自主写作练习。 |
||
教学内容 |
考研形势分析 |
此专业最近一些年一直是热门专业,包括本专业及跨专业的考生均较多,分数线一直处于高位,录取均采用差额复试,对考生各方面能力要求均较高,考生不但要具备较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拥有较强的沟通学习能力。 |
|
考研真题分析 |
本学校(华东师范大学)的真题,主要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偶尔出现填空题。分值主要是论述题为主,除15-19年的真题中包括5道填空题外,最近几年的考题类型比较固定。 |
||
课程主要内容 |
本学校(华东师范大学)的文学基础考试和作文考试,前者强调学生的“学”,考题中等偏上,少有难题怪题,整体风格兼具基础与灵活的特性。大部分题目要求学生掌握课本的基本内容与学界共识,个别题目会要求学生具备融汇贯通的能力,体现了章培恒教授的“文学整体观”。 后者注重学生的“才”,分为大作文和小作文。大作文字数要求在800-2000不等,小作文除20、21两年为两篇外,其余年份只要求一篇,字数要求在600-800不等。作文类型繁多,可分自我呈现类、个人见解类、学术观念类、文学虚构类等,但就核心思想而言,大多题目都可以结合钱谷融先生的“文学是人学”理论思考,本课程解读也将围绕此展开。 |
||
学时分配 |
鉴于课时有限,教学主要采用引导式复习方法, 针对课程目标中的教学方法的五步走,各部分时间安排如下: 第一步:6小时;第二步:45小时;第三步:3小时;第四步:6小时。共60小时。 |
||
课程考核 |
习题主要采用院校真题,经过复习考生的能力会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
||
参考书目 |
必看参考书目 |
《中国文学史》(第三版) 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 章培恒、骆玉明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修订本) 张少康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 钱理群 《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本) 洪子诚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 王晓明 《外国文学史》 郑克鲁 《从卡夫卡到昆德拉》 吴晓东 《文学理论教程》 童庆炳 《西方文论史》 马新国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第三版) 朱立元 |
|
选读参考资料 |
《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 《中国现代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 刘俐俐 《现代中国文学作品选评》 乔以钢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 钱谷融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 王晓明 《外国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 刘俐俐 《从卡夫卡到昆德拉》 吴晓东 《文学批评入门》 汤拥华 |
备注:1.此计划表由授课老师填写,一式两份,给机构备案一份,老师自己保存一份。
2.本计划是教师整个教学过程的依据,如有变动,请及时联系机构老师更新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