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计划表
课程名称 |
中传数媒艺 |
辅导科目 |
783、883 |
授课老师 |
新祥旭老师 |
适用学校、专业 |
中国传媒大学 |
学生分析 |
学生为二战考试,虽然对考试科目和考试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原专业与报考专业跨度较大,知识掌握程度较浅,对新方向的内容也比较欠缺灵活适当的学习方法;此外,考试科目包含的大量背诵内容要求学生有较为严谨的复习规划,这一点也是学生当前比较欠缺的。为此,针对此考生的特点需要为学生制定个性化、弹性的复习计划,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情况下帮助学生满怀信心完成备考。 |
||
课程目标 |
针对此考生的特点复习分三步走(考生水平不一样,考试目标不一样,均需采用不一样的复习计划,此方法只针对此考生):1.从课本基础知识开始,在沥青知识点的同时帮助考生建立系统框架,做到横向与纵向脉络的共同梳理; 2.通过分析历年考题,让学生掌握答题技巧与应试技巧;3.考前分科目进行课下真题演练,课上逻辑框架训练,加强考生答题中的应变能力。 此方法适用于人文社科考试,人文社科考试考试范围较广、开放性较大,需要帮助考生掌握应试背诵和答题技巧。 |
||
教学内容 |
考研形势分析 |
此专业近年来一直是热门专业,包括本专业及跨专业的考生均较多,分数线一直处于高位,录取均采用差额复试,对考生各方面能力要求均较高。初试、材料提交、复试的流程设置极大提高了报考难度,考生不但要具备报考专业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对考生跨学科学习能力有极高的要求。 |
|
考研真题分析 |
本学校(中国传媒大学)的真题,主要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分值主要是简答题和综述题为主,近两年真题中还额外增设有名词解释的题型,整体的考题类型比较固定。 |
||
课程主要内容 |
本学校(中国传媒大学)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考研考试,指定教材为刘跃进的《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马克垚的《世界文明史》、张世英的《哲学导论》以及大卫·克罗图和威廉·霍伊尼斯的《媒介·社会:产业、形象与受众》。课程将按照文学史、文明史、媒介、哲学的顺序展开:文学史主要按照中国朝代的演变顺序,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文艺思潮、代表人物、风格流派和经典作品进行讲解;文明史主要围绕人类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发展历程的基本脉络,以及不同阶段代表性文明的主要特征、重大成就和不同文明之间交流基本状况进行讲解;媒介主要依托媒介传播案例,拆解媒介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维关系互动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帮助考生建立媒介社会学分析视野;哲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哲学本体论、认识论、伦理观、审美观、历史观的基本概念、核心命题、主要人物和流派。783《主题写作》则是通过论文分析、写作技巧讲解,帮助考生建立问题意识,提升考生根据给定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主题提炼、理性分析和文字表达的能力。 |
||
学时分配 |
鉴于课时有限,教学主要采用引导式复习方法, 针对课程内容和考生当前的备考情况进行时间划分:883《人文社科基础》文学史:12小时;文明史:12小时;媒介:6小时;哲学:6小时。783《主题写作》:9小时。共计45小时。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会根据考生复习进度及备考情况做弹性调整。 |
||
课程考核 |
由于历年考试真题题目数量有限,且都来源于书本内容,有规律可循,所以本次习题主要采用自拟真题的形式。经过复习考生的能力会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
||
参考书目 |
必看参考书目 |
刘跃进《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马克垚《世界文明史》、张世英《哲学导论》、大卫·克罗图和威廉·霍伊尼斯的《媒介·社会:产业、形象与受众》 |
|
选读参考资料 |
自拟模拟真题 |
备注:1.此计划表由授课老师填写,一式两份,给机构备案一份,老师自己保存一份。
2.本计划是教师整个教学过程的依据,如有变动,请及时联系机构老师更新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