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祥旭考研官网欢迎您!

预约报名

2025年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政治学理论)考研必看备考指南

新祥旭欧阳老师13429800004 / 2024-07-15
 ​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欧阳老师对2025年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理论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板块:学院简介、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分数线、复习方法等几大方面。
 
一、学院概况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是新中国建立后最早建设的国际问题研究和政治学学科的高等教育机构。基于70年的学术传统和历史积淀,历经几代学者的持续努力和学术创新,国际关系学院已经成为具有国内领先地位和重大国际影响的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科的人才培养基地和学术研究中心。  
国际关系学院是全国首批获得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欧洲研究中心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际政治专业是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在教育部学位中心组织的2008年及2012年两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政治学一级学科均排名并列第一。  
国际关系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力量雄厚的教师队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3人,其中教授33人,副教授25人,讲师15人。另有教辅行政人员10人。学院学术队伍的总体规模在全国高校国际关系学院中位居前列。此外,学院还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的著名学者担任学院的名誉教授、讲座教授、特聘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  
70年来,国际关系学院培养了近万名各层次的全日制毕业生,其中中国学生有8000多名,(本科生近5000人,硕士生3000多人,博士生700多人)。他们广泛分布在各级政府部门、涉外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新闻媒体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外交外事、政策研究、教学科研、新闻传播和行政管理等工作,成为各自领域的精英人才。
 
二、招生目录及参考书目
(一)招生目录
专业:030200政治学(01政治学理论)
考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202俄语,203日语,240德语,241法语
625政治学原理
808政治学大类综合
学制:2年
备注:(1)本方向不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2)考试科目详细说明见研究生院招生信息网站。
(二)参考书目
625政治学原理
《政治学导论》杨光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导论》杨光斌;
《比较政治学:理论与方法》杨光斌;
《政治变迁中的国家与制度》杨光斌;《政治学原理》张小劲,景跃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08政治学大类综合
《国际政治学概论》陈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当代中国外交概论》,李宝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唐贤兴,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政治思想史》 曹德本 高等教育出版社
《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 彭明、程歗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西方政治思想史》 徐大同著 天津教育出版社
《中国政治制度史》 张鸣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 唐晓著 世界知识出版社
《民主政制比较研究》 宋玉波著 法律出版社
备注:以上参考书目源于学长学姐推荐,仅供参考。
 
三、复试分数线及复试细则
(一)近三年复试分数线(政治、英语、科目三、科目四)
2024年:60、60、90、90、396
2023年:55、55、90、90、378
2022年:55、55、90、90、385
2021年:55、55、90、90、380
2020年:55、55、90、90、383
备注:
2024年:统考拟招生20人,一志愿进复试25人。(最高分428,最低分396)。
2023年:统考拟招生15人,一志愿进复试20人。(最高分419,最低分378)。
2022年:统考拟招生16人,一志愿进复试20人。(最高分429,最低分389)。
(二)2024年复试细则
1、复录比例
经我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决定,我院复试采取差额形式,全院差额比例不低于120%。
2、复试内容与形式
2024年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采取线下复试方式开展,具体复试内容包括:
(1)面试分为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满分150分)、外语面试(含口语和听力,满分50分)。听力考试和口试由精通外语的教师负责,考生以抽签方式确定口试题目回答问题。教师根据各人表现给予成绩。
(2)笔试分为专业综合课笔试和外语笔试,其中专业综合课笔试满分为100分,外语笔试满分为50分,考试时间共2 小时。
3、成绩计算
(1)原则上要求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成绩90分以上,外语面试成绩30分以上,专业综合课笔试成绩60分以上,外语笔试成绩30分以上,即为复试合格。
(2)对各项复试成绩合格的考生,将复试成绩与初试成绩加权求和,排列录取顺序。初试成绩权重为70%,复试成绩权重30%。
加权总成绩 =(初试成绩/初试满分)*初试成绩权重*100 +(复试成绩/复试满分)*复试成绩权重*100
复试结束后,我院将汇总考生各科目复试成绩,并按照学校规定在我院网站公示,请考生关注我院通知公告。
4、录取原则
各项复试成绩均合格的,按加权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分专业和方向依序排列,择优录取。理论经济学、国家安全学按照专业进行排序。政治学专业按照方向进行排序,其中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外交学、国际政治经济学方向单独排序,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中国政治三个方向统一排序,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两个方向统一排序。
在同一专业内,生源不足的方向可从其他方向复试合格的生源中调整,具体实施方案由我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复试情况和学科方向特点制定。
 
四、真题
(一)2024年专业课初试真题
625政治学原理
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90分)
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
2.比较总统制和议会制的优缺点
3.简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主要职权
4.简述政党中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5.简述多中心治理观
6.简述理性选择主义的理论流派、学术贡献与主要缺陷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如何认识亨廷顿“国与国的差异不在于政府统治形式而在于政府统治水平”
2.运用政治学理论论述现代化与风险社会的关系
808政治学大类综合真题【说明:由于该年考研改革,808政治学大类综合把国际类综合(老810)、政治学类综合(老808)、科社类综合(老809)放在一起了,考生根据自己报考方向选择对应题目作答,简答题十八个选六个,论述题九选三】
一、简答题(18题选6题作答)
(国际类综合)
1.比较均势方法和集体安全方法在维护国际安全方面的异同
2.简述马汉海权论的主要观点
3.简述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内容和作用
4.简述欧洲七年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5.简述非政府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
6.简述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印关系的分歧及其原因
(政治学综合)
7.简述孟子的“仁政”思想
8.简述荀子的“法后王”思想
9.简述柏拉图对民主制的看法
10.霍布斯认为可能导致利维坦死亡的疾病有哪些?他建议如何治理?你有何评价?
11.简述亨廷顿关于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的关系
12.简述帕南特的社会资本理论,并阐释其与民主政治的关系
(科社类综合)
13.简述《乌托邦》思想的进步性
14.简述巴黎公社失败的主要原因
15. “自由人联合体”思想在《共产党宣言》中是如何论述的?
16.简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主要内容
17.简述斯大林模式的基本特征
18.简述东欧剧变后民主社会主义的发展特点
二、论述题(9题选3题作答)
(国际类综合)
1.结合所学的国际关系理论,分析美国从自由贸易到公平贸易的立场转变,以及中国的应对。
2.试论20世纪90年代以后区域主义和区域化一体化浪潮的表现、动因和意义。
3.论述“全球南方”兴起的表现、动因及影响。
(政治学综合)
4.如何理解《礼记》中“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5.论述马基雅维利的命运观对其道德观的影响。
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一种新型的政党制度。试论这一制度何以为新。
(科社类综合)
7.试论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贡献。
8.如何看待近年来拉美的新一轮左翼思潮?
9.如何理解“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
(二)2023年专业课初试真题
625政治学原理
简答  
1、简述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基本特征。  
2、简述迈克尔曼国家权力的基本内容。  
3、简述单一制国家和联邦制国家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趋势。  
4、关于国家是搜取之手还是帮助之手的学术争论的主要内容。  
5、政党在现代民主政治中的作用。  
6、比较案例分析中的(基本)方法论原则。  
论述  
1、结合政治学原理,论述中国式现代化。
2、何为民粹主义,论述民粹主义和民主政治的关系。     
808政治学综合
简答  
1、一战和巴黎和会给中国思想学术界何以带来巨大震动?  
2、中体西用的思想内涵。  
3、美国不平等的经济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  
4、美国选举人团制度。  
5、霍布斯的自然状态为什么是战争状态?  
论述  
1、有人认为中国政教文明的集大成者是周公,有人认为是孔子。请论述这两种观点的得失。  
2、民主集中制在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体现。
3、卢梭对洛克和霍布斯的批判。
 
五、考研经验
1、关于人大政治学理论
人大的政治学理论专业隶属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总共有三个专业(政治学理论、中国政治、比较政治制度),三个专业的初试考试科目和试卷统一,近几年一般总共招收15—20人左右(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不会分专业排名,而是整个政治学系统一排名)。往年政治学初试分数线一般在360分左右,但近两年分数线突然提升,400分以上考生的人数也越来越多。2020考研初试分数线为383分,2021考研初试分数线为380分。总的来说,报考人大政治学对初试成绩的要求较高,基本上初试分数要达到385分+才能保证进复试,且如果不想复试压力太大最好能够达到初试390分甚至更高。
2、关于初试复习
人大政治学仅招收学硕,初试考试科目为思想政治理论(101)、英语一(201)、政治学原理(625)、政治学综合(808)。
降低备考期间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的最好办法就是通过对自身优势劣势的分析制定最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和分数目标。在对人大政治学的初试分数线情况做出一定了解之后,我意识到想要进入复试同时降低自己复试时期的压力,需要在初试中获得390分左右的成绩。我的初试备考开始的很晚,在大四上学期开学之前我甚至没有了解过考研政治和考研英语的考试范围与形式、内容,相较而言我的专业课基础较好,不需要补充过多新知识,而主要是需要进行复习和背诵。因此我的初试复习投入了很多时间用于考研两门公共课的学习,为自己制定的目标是政治75分,英语一75分,政治学原理120分,政治学综合120分。初试备考期间,我通常的日程安排是早上6:30起床、早餐——7:00-9:00复习两个小时考研政治——9:00-11:00复习两个小时专业课(政治学原理)——11:00-12:00进行政治学原理专业文献的阅读——12:00-13:30午餐和午休——13:30-14:00背英语单词——14:00-16:00做英语试卷——16:00-17:30英语试卷订正和知识点总结——17:30-18:00晚餐——18:00-21:00进行政治学综合的知识点复习——21:00-23:00政治学综合专业文献阅读——23:00-24:00对当天的学习进行查漏补缺,回顾所学并为第二天的学习制定大概规划。
关于考研政治的复习,网络上的众多经验贴所持态度差异很大,有的认为需要在三四月就开始进行教材学习和刷题,也有很多人认为在九月乃至十月开始准备就能够获得不错的成绩,还有人说只要考前十二月的时候背诵肖秀荣老师的押题卷就足以考试过线。我认为这些说法实际上都需要结合自己的情况来进行考量,大家做的考研政治卷子固然是统一的,但是在此前十余年的学习中每个人的政治学习积累都是不同的,因而考研政治对每个人来说难度都不同。我高中是理科生,但自身对历史和政治抱有较为浓厚的兴趣,本科学习政治学也奠定了一些知识基础。我的学习流程大致是:第一阶段通过网课和教材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和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同时进行习题练习和错题归纳(主要集中在十月和十一月上旬);第二阶段是十一月中下旬市面上各种押题卷、模拟卷印刷完成之后购置一些较为经典的卷子(例如肖秀荣八套卷、徐涛八套卷、腿姐四套卷等等)进行模拟练习和错题归纳;第三阶段是十二月时政复习资料和终极押题卷(肖秀荣四套卷)。对我而言,考研政治的准备过程中最大的难题在于我的准备时间非常仓促,要系统地将知识点都过一遍比较困难,且记忆和背诵压力很大。但相较于考研初试的其它科目,考研政治的难度相对较低,除了马原的个别章节之外,其它内容不需要进行深入理解和思考,只需要进行熟悉和背诵。因此我的考研政治复习时间主要集中在早上起床之后头脑还不够清醒的前两个小时,前期主要是学习知识点和做课后习题,中期是刷模拟卷,后期则是学习考研时政和背诵论述题素材。我个人认为考研政治的复习确实不需要过早开始(如果基础较好的话),但需要对这一考试的难度和分数需求理性的思考,如果只是需要60分过线自然不必过早开始准备,但如果需要70或者75分的话就不能指望十二月背几套押题卷,如果给自己的目标是80分以上的话,如果不是基础极好就需要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
考研英语的学习方式与系统提升英语能力的学习方式有所不同,毕竟只考一张卷子,不考口语和听力。但是考研英语的学习和所有英语学习一样,需要有较为扎实的单词基础和英语理解能力。背单词的方式因人而异,如果时间充足的话可以买一本乱序的单词书系统背诵,再辅助百词斩、扇贝单词等app进行背诵,如果时间较为紧张的话可以直接背诵张剑黄皮书里面总结的重点词汇。考研英语的分数占比是完形填空10分、四篇阅读40分、新题型(七选五)10分、翻译10分、小作文10分大作文20分。我的英语复习规划是首先对近十年的真题进行了模拟训练,找寻自己比较容易失分的板块,然后分模块进行专题复习与提升。总的来说,我认为考研英语的学习需要重点关注对往年真题的训练和揣摩,不需要做太多市面上的模拟题。虽然考研英语的题源主要是经济学人、卫报等英语材料,市面上的模拟题也大多选择了这类文章,但模拟题的出题方式和解题思路很难准确模仿出题组,因而做模拟题反而可能打乱解题思路。只要将考研真题琢磨透,获得一个较为理想的成绩还是很有希望的。特别提醒的是,近两年的完形填空难度很低,虽然完形填空的分值不高且一般是大家最后一道做的题,但还是建议对完形填空这一板块进行专题训练。
人大的政治学专业课考试不提供考试参考书目,但按照往年的经验来看,政治学原理一科主要基于《政治学导论》这本人大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作者杨光斌,目前最新的版本是第四版)。政治学原理相较于政治学综合来说复习范围较小,需要背诵的内容也集中在《政治学导论》及其延伸,其中的政党、国家等核心章节的考察频率很高。我自己在复习期间除了背诵这本教材之外还对每一章教材后附的推荐阅读书目进行了阅读,增进了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也提升了自己的政治学整体素养。而政治学综合这门科目,我认为是全部考研初试科目中最难的一门,包含的知识体系非常庞杂,大致包括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制度史、中国政治制度史、比较政治制度等科目。我本科学习政治学专业所以基础相对较为扎实,对学科的经典文献有所涉猎,也形成了对国际政治中不同主体的基础认识,所以在复习期间主要是回顾本科时期曾经阅读过的书籍、总结书籍中的经典观点,同时跟随历史发展的轨迹,注重历史中不同政治制度推行情况和政治思潮的发展历程,以及其中的经典政治家、思想家等。我个人复习政治学综合时所用教材有:《中国政治制度史》(张鸣、柏桦两个版本)、《比较政治制度》(曹沛霖)、西方政治制度史(马啸原)、当代西方政治制度导论(唐晓)、中国政府与政治(景跃进)、政治哲学史(施特劳斯)、政治学说史(萨拜因)、中国政治思想史(萧公权)、中国哲学史(冯友兰)。人大政治学综合的题目考察较为灵活,考察考生对于经典文本的熟悉程度,有很多题目仅仅依靠教材很难回答出彩,想要取得高分就需要对中西政治思想史中的经典文本材料进行延伸阅读,但考虑到时间成本也考研考虑读一些二手文献。需要重点掌握的经典文本主要有: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修昔底德)、理想国(柏拉图)、政治学(亚里士多德)、君主论(马基雅维利)、利维坦(霍布斯)、政府论(洛克)、社会契约论(卢梭)、先秦诸子的经典文本《论语》《孟子》《荀子》《韩非子》等。
3、个人考研反思和建议时间线
从决定考研到考研初试结束,其实我的复习时间并不算很长,但在复习期间我的时间利用效率和专注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时间上的仓促,且我的考研政治基础较好,英语方面在逐步了解了考试形式并琢磨出考试技巧之后也并未花费大量时间。但我仍然认为我的时间线具备很大的风险,且复习强度会对身体和头脑造成不小的负担,也容易因为进度始终慢于其他考研同学而产生焦虑情绪(因为直到考前,在并不长的时间里仍然有很多内容没有复习到或背诵并不熟练)。
我认为如果大家在五月、六月甚至更早的时候就下定了考研的决心,就可以制定出更加合理的备考方案,将学习任务划到不同的阶段稳步进行,最起码在九月之前奠定较为扎实的专业课文献阅读基础,多读文本提高专业素养。虽然考研政治的时政学习和论述题背诵、英语的作文模板写作和训练、专业课的背诵等等提高方式都集中在九月之后才能进行,但在前期做出的努力绝不是无用的,只有用大量的学习时间保证自身政治学专业素养的全方位提升,才能在应对考试的时候作出精彩的回答取得高分。
祝每一个勇敢坚定的考生都能得偿所愿!
(本文来源新祥旭考研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全方位权威辅导,考研复试效率高

面授一对一
在线一对一
魔鬼集训营
咨询课程 预约登记

以效果为导向    以录取为目标

填写信息获取考研一对一试听名额
姓名:
电话:
报考学校及专业:
北清考研定制 985考研定制 211考研定制 学硕考研定制 专硕考研定制 北京考研私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