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大新媒体研究院考研招生目录、参考书目、专业指导、考研真题
一、北大新媒体研究院考研科目、招生人数
招生院系: |
新媒体研究院 |
计划招生数 |
30人 |
拟接收推免人数 |
15人 |
备注说明 |
本院系仅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
|
|
招生专业:新闻与传播硕士(055200) |
|||
计划招生数: |
|
拟接收推免人数: |
15人 |
专业备注: |
本专业招生的有关说明,详见《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2017年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新媒体方向)研究生招生简章》。 |
研究方向 |
考试科目 |
|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
|
跨专业选题 |
|
|
二、2018年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考研参考书目
新媒体作为新闻与传播专硕的一个方向,必然是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的,在我看来,新媒体专业课备考可以分为三大块:传播学理论,新媒体产业和研究方法。
传播学理论必读书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这本书是新闻传播专业基础书,书的条理很清晰,建议把其中的理论都记住,反复记忆。
2.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这本书我来回看了4遍,开始觉得难懂,后来越看越喜欢。《传播学教程》中对传播学批判学派研究较少,这本书弥补了这一方面,写的比较深。
3.《新闻传播学考研复习专题精编·传播学》:是一本比较老的教材了,但是它的条理非常清晰,按照传播学5W+批判学派+研究方法展开,通过它可以帮助梳理知识体系。
4.李彬《传播学引论》:跨专业备考的同学可以以这本为起点,比较好懂,对于传播理论可有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传播学理论方面其实各种书中内容都相近,只是表达和分析的程度不同,所以我最后是综合了这几本书中的内容把每个知识点补充完整,最后整理出了一本传播学知识点笔记。这样到后期就只用复习自己写的那一本资料,不用再翻书了。
新媒体方面必读书目
1.彭兰《网络传播概论》:这本书看着很舒服,因为它的思路和要点一气呵成,除了了解书中内容外,它每个板块的展开方式也可以作为日后答题的借鉴。
2.谢新洲《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院长的书可以看一看,对新媒体有更深入的了解。
3.谢新洲《媒介经营与管理》:虽说新媒体基本没考过媒介经营管理的相关内容,但我觉得学院老师研究方向之内的内容还是要了解,且在答题的时候如果能运用一些传播学之外的知识,如媒介管理、广告学、市场营销,会是很加分的点。
4.学院老师论文:这个非常重要。研究老师的论文是备考的一大块儿重点,去学院官网上了解下各个老师的研究方向,然后去知网上搜集他们的论文。我当初是把老师们每篇论文的重点都摘抄了下来,写成半个小本本,后期复习时过几遍加深印象,在考试时直接可以用论文要点答题,投其所好。如果觉得太多可以选择近4年之内的论文,整理论文的工作我是从9月份开始的,前期不用着急。
5.关注热点:新媒体方面的教材其实不多,我上面说的也是一些基础书目,里面有些内容也在过时,最重要的是对近期发生的热点事件的关注和思考。所以我建议多关注一些相关的公众号,如钛媒体、传媒圈、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娱乐资本论、北大新媒体、树洞社媒、新传考研帮等等。还有一些老师的公众号和微博,如胡泳,刘德寰,曹林。时刻关注着当下发生的传媒事件,多看公众号对此的评论和研究,再加上一些自己的思考,长此以往,可以锻炼自己想问题的角度,而且老师出题也常与热点结合,不至于对提问的事件不了解。
研究方法必读书目
1.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研究方法是北大特色,尤其新媒体方向必考。相对于风笑天那本《社会研究方法》,袁方这本更厚也更全,所以我选择他这本进行复习。研究方法以记忆为主,因为东西比较枯燥比较死,所以可以后期再进行复习,我是9月份才开始看研究方法的,最后集中努力背书可以了。
其他参考书目
以上书单是备考期一些比较基础的书目,但基于北大无参考书,对知识储备比较重视的传统,在备考期间可以力所能及的多读一些书,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和学术涵养。以下是我列举的一部分书:刘德寰《手机人》系列,《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斯道雷《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约翰·菲斯克《解读大众文化》、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胡泳《众声喧哗》等等。
到了备考后期一定要开始练做题,培养做题的感觉,答题要有要点、成系统,卷面也要合理分布。后期几次模拟考成绩稳步上升,也在最后给了我莫大的信心。
三、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2017年复试真题
备注:每年复试的真题会成为下一年初试的真题,大家要认真研究一下。
一、英文类
介绍你的家乡
介绍你读的一本书
介绍你的本科论文
介绍你的本科专业
介绍你的研究方向
为什么选择新媒体考研,
为什么选北大
等
二、专业知识类
比较大众传播、网络传播、 社会化媒体
谈新媒体发展趋势
vr、ar 技术的理解
社会化媒体的认识
大数据和传统调查方法的比较分析
研究设计的相关问题
如何提出一个研究性问题?网络传播中你最想研究什么问题?
等
三、个人背景类
读过什么书
做过什么相关实践
针对个人背景材料中的策划案问了一些问题
看过的新媒体相关的书
看过的传播学相关的书
等
2016年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新闻与传播综合(334)试题
论述题4选3,每道50分
1、今年互联网业界出现合并大潮,如滴滴与快的、土豆与优酷合并。请试分析资本在互联网产业中的作用。
2、纸媒正在消亡、请选取自己认为成功的自媒体、谈谈自媒体发展的动因及趋势
3、谈一谈中美互联网发展的的异同
4、请谈一谈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机遇和挑战
总体而言今年334难度和去年相近,出题思路紧跟业界动态。网站合并、纸媒死亡及自媒体的崛起、互联网+都是最热的话题,而习主席访美也暗示了第三题的出现。所以334在押题上其实不难,同学们基本能够把握。但总体题目不如去年出的精彩,内容相对较窄,集中在媒介产业方向。(去年实际题目更加多元,考察了媒介与社会变迁、媒介管理、甚至研究方法)但也正因如此其实题目更加难以回答。
第一题,没有经济学的相关知识支撑其实很难答好。因为题目关键词就在资本,所以首先如果你对资本的定义和理解不够透彻,就很难答得准确。况且题目深入下去就会涉及很多媒介经营和商业的知识,所以想要答好就需要我们刚刚提到的交叉学科知识的支撑。纯粹套经典理论,肯定是效果很差。也因此334考察的本身就不聚焦在课本,请同学们注意。
第二题,题目本身不难,相关论文很多。回答关键在于如何分析自媒体的特点和与传统媒体的对比。同学们可以自己选择恰当的角度和方法,比如最简单的从5w分析。我当时是从用户体验和文化角度谈了自媒体。推荐大家讨巧的选择一些独特的视角,但同时兼顾理论的支持。
第三题,题目本身也不难,但问题在于范围的选取。这也是答题技巧的范畴,遇到这样的大题目关键是找寻合适的切入点,抓住一块讲明白就可以了。切记不要面面俱到,深追一点详述才是答题关键。比如从中美互联网发展的历史原因入手,或者从两国政策不同角度分析都是可以的。再或者从两国身处的国际位置分析也是不错的选择。因此,之前提的交叉学科知识就显得格外重要。比如如果你有丰富的国际关系知识,从上述内容入手分析互联网发展的不同,肯定是会得到不错的分数。切记生搬硬套传统理论,那样估计顶多是个基础分。
第四题,关键在于解释清楚互联网+的意义。通过这个题想告诉大家一个答题技巧的基础,就是任何题请都规范答题模式,起码的一步就是下定义,名词解释。很多同学上来就侃侃而谈,但连这个词都没交代清楚。这样做1、没有明确定义和限定你的答案本来就是缺乏参考性的2、这就是论文的基本格式,没写只能表明你缺乏基础的学术素养。不要觉得这是小题大做,北大老师本来就比较严谨,缺乏基本定义肯定是致命的。明显的就是新词汇,比如:互联网+、媒介融合什么的,不明显的包括:新媒体、web2.0等等也是应该解释的,虽然可能是一笔带过,但是也是必不可少的,请同学们一定注意。具体答题就不难了,相关论文应该很多了,大家找到合适的论文角度就可以了。这里又提到了角度问题,具体行文中的另一个答题技巧和规范就是有逻辑的答题思路。不能想到哪写到哪,找到一条合适的主线就好。比如,从宏观到微观,或者从经济、政治、文化的角度分析,都是可以的。
最后请大家注意答题规范,无论是专业课还是公共课都是如此。注意标记小标题和编号,一份卷子也是考察你好的用户体验的时候,没有基本的编排能力,也会给考mjc的你减分的。况且整洁的卷面会给你带来好处,我想就不用我说了。
技巧上请大家多用大家的名言。其实他们经典的话就是理论的缩影,用他们的话去替你完成你的想法,不仅让你的文章显得高大上,也更加具有说服力。因此,平时看书的时候把那些好的话都记下来,多多积累,考前统一背诵。关键是像前文所述,随着看书就要注重笔记的整理,不要到时候想不起来那句关键的话在哪了。这也就是书越读越薄的道理。
2016年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新闻与传播基础(440)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
意见领袖、相关分析、参与式文化、数据挖掘、众筹
二、简答题(每题15分)
1、谈一谈信度和效度,及其在新媒体研究中的作用
2、谈一谈李普曼的舆论观,及其在新媒体时代的变化
3、简述微信对个人社会资本的影响
三、论述题
1、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异同,以及在新媒体研究中如何结合(30分)
2、从给定的20个词汇(基本是经典传播学概念,偏向欧洲学派)中至少选择3个组成一个话题完成一篇文章(35分)
总体难度比去年高不少。名词解释题型要求相对死板,研究方法考题难度上升,不再是开放式题目。总体试题内容接近学术硕士,对传播学基本学术内容考察充分、减少新媒体内容考察。
看到这,大家可以再次体会我所说的几块复习内容。每一部分都缺一不可,经典传播学考察很充分,而且有抬头趋势,其中对学派、历史、对比的考察都有体现。互联网内容集中在1卷考察,2卷逐渐减少考察。研究方法依然重要且考察明了清晰。其他学科的知识也贯通1卷,并在2卷中少有体现。(参与式文化、社会资本、福柯等)北大出题基本是每个教授一人一题,所以杨老师和吴老师基本也肯定会出一道社会学或者文化学的题目,刘老师肯定专注于研究方法的出题。因此全面准备肯定是必要的。
具体复习95%以上内容都可以在复习中涉及,包括相对偏僻的社会资本等等、所以大家一定跟住学长学姐们给的参考书目,因为没有标准,所以就更显得十分珍贵。同时注意几位老师的论文和书籍,准备充分后,你会发现其实出题点就在这些里面。最后一题延续了去年相对自由的题风,可以想象未来可能还会存在这样的出题方向,大家也可以关注一下。
【注意】今年题目凸显专业学术性上升,请大家务必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