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学院介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学科在全国同类学科中一直保持着领先的水平。它是:全国首批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全国首批建立的两个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之一,全国首批建立的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全国首批中文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全国首批建立的两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文艺学中心、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心进行的学科评估中,北师大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一直名列前茅。2016年,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以最好成绩获评A+等级;2017年,中国语言文学、语言学被列入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
二、招生专业目录
045103学科教学(语文)
研究方向
01学科教学语文(珠海)
初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
333教育综合
808中国语言文学基础
报考要求:专业鼓励本科为汉语言文学(含师范、创意写作等)、汉语言、汉语国际教育、秘书学专业的考生报考
培养地点:珠海校区
招生计划:本专业招收60人,含推免15人左右
复试科目
围绕“语文教育教学”复试,书目不限
三、参考书目(仅供参考)
333教育综合(24年改为统考)
考试方式:全国统考
①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
②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
③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
④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
《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及指南》
808中国语言文学综合(自主命题)
考试方式:自主命题
①文学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全四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刘勇,邹红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三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
张剑主编;《新中国文学史》(两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匡兴主编;《西方文学史》(西方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王向远;《东方文学史通论》(增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钟敬文;《民间文学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郭英德编著;《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理论与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②语言学
王宁主编;《古代汉语》(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主要)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校订重排版)(全四册),中华书局,2018年(辅助)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两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主要)
周一民著;《现代汉语》(第四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辅助)
叶蜚声,徐通锵著;《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主要)
岑云强主编;《语言学概论》(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辅助)
③文论
童庆炳主编;《文学理新编》(第四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
李壮鹰、李春青主编;《中国古代文论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王向远;《宏观比较文学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王向远;《比较文学学科新论》,江西教育出版社,2012年
四、复试分数线
2024年:55、55、90、90、353
2023年:55、55、90、90、359
五、复试及录取信息
2024年拟录取61(最高分410、最低分353)
2023年拟录取59人(最高分403、最低分359)
六、考研真题
808中国语言文学基础考研真题回忆
一、名词解释(共30分,每题6分)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2.童话逻辑
3.神话
4.校勘四法
5.平行研究
二、简答题(共50分,每题10分)
1.简述思维和语言的关系
2.怎样理解民间文学的集体性
3.举例分析同义词运用时“对文则别,散文则通”这一条例
4.举例分析清代短篇文言小说的发展脉络
5.气盛言宜
三、论述题(共70分,每小题35分)
报考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考生回答以下试题:
1.论述新词产生的原因和规范运用的原则。
2.请举例说明音位归纳的原则。
七、复试及录取细则
线下复试,需要到北师大本部校区参与考试。
英语口语:抽题朗读并回答(简单的个人化问题)、自我介绍、专业课问答
笔试内容:写作、诗歌鉴赏、古文翻译、文学史重点知识
面试内容:自我介绍、专业课问答、试讲或说课、朗诵和背诵
成绩分为合格与不合格。
复试满分值为300分(含英语听说50分),180分(不含)以下为不及格,复试成绩不及格为复试不合格。
考生总成绩=初试总分+复试总分。
八、考试大纲
808中国语言文学基础
本科目重在考察考生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求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范围内各个专业的基本知识点能够予以识记和理解。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各学科涉及的基础知识和通行观点。考察内容覆盖但不局限于以下内容:
1.文学基本理论的概念、原理和方法;
2.重要文论和批评流派的思路和方法;
3.利用文学理论、文艺美学,分析和解读各类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的能力;
4.中国古代文学史及作家、作品;
5.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重要作家、作品、思潮、现象;
6.外国文学史及经典作家作品;
7.比较文学理论与中外文学比较;
8.民间文学理论、门类与发展史;
9.跨文化学理论、方法与原典及跨文化交流互鉴的历史与个案;
10.语音、词汇/语义、语法等相关基础理论及其应用,语言的功能、语言系统的演变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熟练运用语言学理论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
11.文字、声韵、训诂、语法相关基础理论及其应用;
12.中国古代语言文字学史的史实与发展规律;
13.现代汉语总论、语音、词汇、汉字、语法、修辞等基本理论知识,熟练运用现代汉语知识分析解释语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