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提示:本试题仅供参考,如需真题原题请联系研究生院。
一、考试科目题型与分值
本试卷满分一百五十分,考试时长一百八十分钟,涵盖经典解读、学术流派、文化阐释三大板块,题型及分值分布如下:
- 名词解释(共五道题,每题六分,总计三十分)
- 简答题(共三道题,每题二十分,总计六十分)
- 论述题(共两道题,任选一道作答,每题六十分,总计六十分)
二、2025 年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六分,共三十分)
- 四书五经
- 乾嘉学派
- 义理之学
- 国学复兴运动
- 章句训诂
(二)简答题(每题二十分,共六十分)
- 简述《论语》中 “仁” 的核心内涵及不同语境下的具体体现。
- 试述汉代经学中 “今文经学” 与 “古文经学” 的主要差异。
- 简述清代考据学的治学方法及学术贡献。
(三)论述题(任选一道作答,每题六十分,共六十分)
- 结合《孟子》“性善论” 与《荀子》“性恶论” 的核心观点,论述先秦儒家人性论的理论分歧与共同价值追求。
- 分析 “国学热” 背景下,传统经典教育在当代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提出避免 “形式化”“碎片化” 的实践路径。
三、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 四书五经:儒家核心经典,“四书” 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宋代朱熹编订;“五经” 指《诗》《书》《礼》《易》《春秋》,是先秦儒家重要典籍,共同构成传统儒学的思想基础(六分)。
- 乾嘉学派:清代中期学术流派,以考据为核心治学方法,注重文字、音韵、训诂研究,代表人物有戴震、钱大昕等,学术成果推动传统文献整理与学术规范发展(六分)。
- 义理之学:儒家学术分支,侧重探求经典蕴含的思想义理与道德准则,区别于注重文字考证的训诂之学,宋明理学是义理之学的典型代表(六分)。
- 国学复兴运动:20 世纪以来,学界与社会倡导重拾传统国学(涵盖经史子集、传统技艺等)的文化运动,旨在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增强文化认同(六分)。
- 章句训诂:传统经学解读方法,“章句” 指分章断句、梳理文义,“训诂” 指解释字词含义,二者结合是理解古典文献的基础手段(六分)。
(二)简答题
- 《论语》中 “仁” 的内涵:核心是 “爱人”,强调对他人的关怀与道德责任(八分)。不同语境下体现为:对弟子的要求(如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个人修养(如 “克己复礼为仁”)、处世准则(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形成多层次的道德体系(十二分)。
- 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差异:文本来源上,今文经以汉代隶书抄本为依据,古文经以先秦篆书旧本为依据(七分);治学方法上,今文经侧重阐发微言大义、结合时政,古文经注重文字考证、回归经典本义(七分);学术立场上,今文经长期为官学,古文经多在民间流传(六分)。
- 清代考据学的贡献:治学方法以 “实事求是” 为原则,运用文字学、音韵学、金石学等手段考证文献(八分);学术贡献包括:校勘大量古籍(如《十三经注疏》整理)、纠正前人学术谬误、为后世文献研究奠定规范,推动传统学术的精细化发展(十二分)。
(三)论述题
- 先秦儒家人性论:
理论分歧: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道德修养需 “扩充善端”(二十分);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需通过 “化性起伪”(礼法教化)实现善(二十分)。
共同追求:二者均认可道德教化的重要性,均以实现 “礼义之邦”“仁政” 为目标,为儒家伦理体系与社会治理思想提供理论支撑,体现对人性完善与社会和谐的追求(二十分)。
- 传统经典教育的作用与路径:
当代作用: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如通过《诗经》感受文学魅力)、塑造道德品格(如以《论语》指导处世)、增强文化自信,是高校 “立德树人” 的重要载体(二十分)。
实践路径:避免形式化,需将经典教育融入课程体系(如开设 “国学专题” 选修课);避免碎片化,需构建 “经典原文 + 历史背景 + 当代解读” 的完整教学体系;结合实践活动(如经典诵读、文化研学),深化理解(四十分)。
四、辅导课程推荐
备考 847 中国古典学专题 / 国学专题时,若面临经典文本解读难、学术流派梳理不清等问题,可选择新祥旭考研辅导课程。全科一对一辅导覆盖公共课与专业课,量身定制复习计划;专业课一对一辅导由目标院校学长学姐授课,聚焦经典解读技巧、学术脉络梳理与论述题答题逻辑。
报名即免费赠送历年真题及解析,助力精准把握命题规律。
如有该专业考研问题可以咨询 13671344286(微信同号),新祥旭考研咨询师将热情专业的解答您的考研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