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复旦大学中国文学古今演变考研(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备考指导
一、学院介绍
1、院系:
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
2、学科建设:
本单位确立以古今贯通研究这一新的学术理念为主导,以文献实证为基础,古典研究诸学科彼此交叉、相辅相成的科研与教学格局。目前本单位拥有四个博士点和四个硕士点。其中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分别为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学古今演变、中国古典文献学及汉语言文字学。
3、科研人才培养:
本单位力图在继承和发扬国内外优秀研究传统的基础上,于中国文学研究的转型中作出自己的贡献,并取得了相应的成绩。由本单位已故学科带头人、复旦大学杰出教授章培恒先生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成为第一部打破了建国以来文学史研究模式、以人性的发展为杠杆来描述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著作,被学界誉为“开创了文学史研究的新境界”;在此基础上撰写的《中国文学史新著》,则将人性的发展与文学艺术形式、美学特征的演变相结合,更为深入、科学地阐述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在文学史研究中独树一帜,荣获上海市第九届哲学社科优秀成果著作一等奖、上海市第十届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学术贡献奖,并入选新闻出版总署第二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为从整体上深入探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进程与影响,改变长期以来存在的古代文学与现代彼此割裂的局面,本单位创设了中国文学古今演变这一新的二级学科,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为此章培恒教授与陈思和教授曾在《复旦学报》上共同主持了有关中国文学史分期问题、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问题的讨论,并先后举办了五届中国文学古今演变学术研讨会,出版了相关的研究论集,在贯通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研究方面作了富有开创性的尝试。
本单位以培养专业基础坚实、富有创新精神与事业心强的科研、教学、管理人才为重要目标。主要为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各级政府机关以及文化、新闻、出版等企事业单位输送专门人才。目前每年招收硕、博士研究生20馀名。
4、导师队伍:
本单位在老一辈学者的带领下,已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科研人员为学术骨干的研究与教学队伍,现有教师14名,其中教授11人,兼职教授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1人(包括兼职博导1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
二、专业介绍
中国文学古今演变: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现有教授2人,兼职教授1人。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13-20世纪中国文学整合研究。
近年来的主要科研项目及成果:
《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史新著》、《中国文学通史》、《中国文学古今演变论考》 、《中国文学研究》(一~六辑)、《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论著索 引》、《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论集》、《中国文学评点研究论集》、《开端与终结》、《 〈玉台新咏〉新探》、《杨维祯与元末明初文学思潮》、《明代诗文研究史》、《王世贞研 究》、《竟陵派研究》、《近二十年文化热点人物述评》、《日本现存稀见元明文集考证与 提要》、《日本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文献要览(著作编)》等。
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
13~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综述、中国上古~中世文学发展综述、中国现代文学概要、龚 自珍研究、鲁迅研究、魏晋文学研究、南北朝文学研究、唐诗专题研究、唐代小说专题研究 、北宋词研究、宋明理学与文学、晚明文学研究、吴伟业诗研究、《红楼梦》研究(以上为 硕士生课程);中国上古~中世文学专题研究、13~20世纪中国文学专题研究、13~20世 纪中国小说戏曲整合专题研究、13~20世纪中国诗文整合专题研究、中国文学的地域性研 究、家族文学研究 (以上为博士生课程)。
毕业生主要去向:
在全国各级机关、新闻出版单位、大专院校及有关研究机构从事教学、科研、新闻、出版 、行政管理等工作。
三、考试科目和研究方向
四、复试分数线
学科代码 |
学科名称 |
公共课 |
专业课 |
总分 |
0501 |
中国语言文学 |
55 |
90 |
345 |
五、复旦大学中国古典文学考研参考书目:
1《中国文学史新著》 章培恒等 复旦大学出版社
2《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 王运熙等 复旦大学出版社
3《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朱东润 上海古籍出版社
4《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朱东润 上海古籍出版社
5《文学理论》 [美]韦勒克等 北京三联书店
6《现代西方美学史》 朱立元 上海文艺出版社
7《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钱理群等 北京大学出版社
8《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陈思和复旦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