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仰韶文化
2、辛亥革命、
3、玄奘
4、四合院
5、《马可。波罗游记》
6、语言能力
7、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8、教学评估
9、标准化测试
二、简答题
1、简述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2、中秋节的来历、特点及节俗
3、班超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的意义
4、简述汉字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5、偏误产生的原因
6、基本词汇的特点及其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地位
7、教材编写的原则
三、案例分析,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1、李老师在美国一所学校,为了赢取学生的好感,李老师平时或课间经常寻问学生“天冷了,多穿衣服”“这周末去哪里玩啊?”,结果却事与愿违,引起一部分学生的反感,找出李老师的症结所在。
2、刘老师在一所学校进行汉语口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刘老师发现欧美学生表现活跃,积极主动。而日韩学生则表现沉默,老师就无法了解日韩学生的情况,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老师应该怎样调整教学方法?
3、李老师在读圆明园这篇课文时,突然停下来问了一句“你们知道圆明园是被谁烧毁的吗?”然后接着说“英法联军”这时候班上的同学都齐刷刷地看向班上的一个英国学生,英国学生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并觉得有点恼怒。你怎样看待李老师的做法,你觉得应该怎样上历史文化课?
名词解释一共是10个,每小题3分,简答题一共是9个,每小题10分,案例分析3个,每小题10分。目前只回忆起了这些,民大的题跟考纲完全不一样,我一直以为都是填空选择判断这些,结果没有那些题型,哎~~看傻了我,这个给明年要考民大的同学一个参考,希望没有人再跟我一样认识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