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介绍
2012年教育部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进行的全国“985”高校本科专业在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中的整体排名评估中,民族学、博物馆学、社会学三个本科专业分列全国排行榜的第一、第二和第六位。2012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对全国具有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资格的一级学科进行的整体水平评估中,民族学学科名列第一位,社会学学科名列第十位。
目前专业设置有4个本科专业(民族学、博物馆学、社会学、社会工作);6个硕士学位点(民族学、人类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社会学、民族社会学、人口学);2个专业硕士点(社会工作、文物与博物馆);3个博士学位点(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其中民族学、社会学为一级博士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民族学、社会学)。具有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在读学生1000余人,其中半数为硕士、博士研究生。
招生目录
考研录取情况
分数线:单科42(满分=100)单科63(满分>100) 总分317
录取名单
参考书目
历年报录比
考试年份 |
专业名称 |
准考人数 |
录取人数 |
|
2017 |
社会学 |
108 |
17 |
|
2018 |
社会学 |
128 |
24 |
考研经验
(1)社会学理论
各位学弟学妹们,王思斌的这一本(社会保障那一块大纲没有提到,我就没怎么仔细看),如果你没有从头到尾地看过8遍以上,请不要问我重点、侧重点在哪。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王思斌读十遍,重点也就自然浮现了。我先批评一下有些同学,浮躁得很,一上来就问我重点在哪,我问他/她:“你王思斌看多少遍了?”,答曰:”一遍还没看呢。”我就要爆炸了。我也是跨专业,当初非常迷茫,准备得很晚,但是我坚定不移地相信王思斌,通读一遍又一遍,书都翻烂了,脱页了,这本书我以后要供起来,带着它一起埋了,倘若有一天有幸见到王思斌老师本人要找他签名。
刚才是强调这本书的极端重要性,真的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对于本书的熟练程度可以说是直接决定了你的理论分数。特别是到了复习的后期,西方理论中的很多一部分名词解释我都以王思斌的为主。
当我读了七八遍的时候,我大概已经有了一个社会学的初步框架,当时真的没有学长学姐给我划重点,我都是自己摸索的,虽然有点艰难,但是很值得,这是道坎,必须亲自迈过去,休想叫任何人代劳(此处重点说给跨专业的考生听的)。我再次澄清一个错误的观点,很多人以为拿了学姐学长的资料就万事大吉了,殊不知那只是个辅助的工具,毕竟从书本的知识点到最后脑子里自己的学识,这样一个迁移过程,只能靠记忆,而记忆的话,理解是最好的途径,没有人能够代替你理解书本。只有自己真正理解了,才能最大程度发挥这些辅助材料的效力。
郑杭生的那本我觉得用处不大,因为大纲里头有提到什么性别和种族问题,所以我就在很后期很后期的时候粗略地翻看了一下,主要用来比对一下和王思斌的差异,最后找出一些零零碎碎的知识点,不过考试的时候也没考。实在不放心的同学可以买来瞅瞅,毕竟现在时间还不是特紧张,瞅一瞅没坏处。
(2)西方理论
我重点看的是侯钧生的这本,说实话,我后来看了贾春增的反而觉得贾写得更容易懂,可能是纸张的问题,侯的这一本看起来太压抑了。还是和王思斌一样的套路,反复看反复看。
后现代的掌握布迪厄、哈贝马斯(咦,他算后现代吗?)就大概够了,至于福柯、吉登斯以及大纲提到的马尔库塞,没考过,我没怎么看,但是以防万一,大家还是瞅瞅吧,不然考到了都得赖我了。
现代的当然就那几个学派:功能学派、冲突学派、符号互动论、交换论、常人方法学以及芝加哥学派(舒茨别看啦,会看到怀疑人生的)。那几位的理论都要掌握,能复述出大概研究的都是啥,以及各自提出的最重要的概念、理论,这些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都能用到,特别是论述题,你要是有点印象,拓展一下,考试的时候简直下笔如有神,写到签字笔断水都浑然不觉。
古典的那几位我就不用多说了,孔德、涂尔干、齐美尔和韦伯,我个人觉得重要程度大概是韦伯>涂尔干>孔德>齐美尔(韦伯比涂尔干略微重要)
我有一个疑惑,大纲里面没有提到常人方法学,我没有总结,今年竟然考了简答题,我看到题目简直快要晕厥。只能最后用零星半点的记忆力拼凑出二分之一的简答题字数,掩面长泣。
(3)中国社会学史
考试前一个月开始看,确实内容涉及较少,民大相关的人物要注意一下,比如吴文藻、潘光旦、费孝通、林耀华等等。2016年是江村调查80周年,如此整十的周年,当然会考啦~嗅觉灵敏的我早已有所准备,我就不管你们2018考啥了,我只记得1917好像是涂尔干逝世的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