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祥旭考研官网欢迎您!

预约报名

2020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凝聚态物理考研经验参考

新祥旭佳明老师 / 2019-05-21

 学院介绍

物理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180多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3位、长江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9位、教授76位、副教授69位,高级工程师38位。物理学院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1位。学院还有“量子色动力学与强子物理”、“飞秒光物理与介观光学”、“生物网络研究 ”三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学院每年招收博士后约20位,博士生80多位,硕士生约110位,形成了完整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下设2个教学实体单位(基础物理教学中心、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中心),8个研究系所(理论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物理研究所、现代光学研究所、重离子物理研究所、等离子体物理与聚变研究所、技术物理系、天文学系、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同时依托学院建立了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物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李政道高能物理研究中心、国际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等多个科研机构,研究方向涵盖了物理科学及相关的主要领域,并建有北京大学电子显微镜专业实验室。

学院现有物理学、核物理、大气科学3个国家理科基础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物理学、大气科学、天文学、核科学与技术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物理学、大气科学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含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气象学等6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天体物理、核技术及应用为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突出科研能力的优秀人才,每年招收约200名本科生,200名研究生和20名博士后,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最优秀的学子,形成了一套科学完整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物理学院毕业生基础扎实宽厚、综合素质突出,广泛活跃在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金融实业等领域。

学院科研工作以国际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既鼓励原创性基础研究,也积极推进面向国家重大科技需求的应用研究,同时提倡不同优势学科之间的交叉拓展,取得了一大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承担和完成了300余项国家科研项目,包括多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等。学院每年以北京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SCI论文约400篇,获得和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多项。学院的科研和教学成果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级教学奖、国家精品课程等在内的多项国家级奖励。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在学科布局、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对外合作、基础设施等各个方面迈开新的步伐:着力引进和培养杰出的学科带头人和优秀的青年后备人才,新增多位“*计划”、“长江学者”和“百人计划”研究员;继续探索和完善素质教育培养体系,建设“未名物理学子班”;进一步活跃学术研讨氛围,创办“北京大学百年物理讲坛”、“格致青年学术论坛”等高端学术讲座;广泛建立与国内外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关系,更大范围提升物理学院的国际影响力;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学院教学科研环境,物理学院园区改造计划于2013年北大物理百年时完成。

 

招生目录

(参考2019)

学习方式

全日制

招生人数

2019拟招13人(含推免10人),实录统考4名

研究方向

01. 凝聚态理论物理

02. 凝聚态计算物理

03. 宽禁带半导体物理和器件

04. 纳米半导体与半导体光子学

05. 微纳光子学及近场微区光谱

06. 纳米结构和低维物理

07. 高温超导材料、物理与器件

08. 软凝聚态物理和生物物理

09. 磁学与磁性材料

10. 低温物理和量子输运

11. 超导与强关联电子体系

12. 表面物理与化学

13. 磁学与自旋电子学

14. 冷原子与精密测量

第10-14项研究方向只招收推荐免试研究生,不招收应试考生。

考试科目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627 量子力学

④ 919 固体物理

 

复试线

19年:总分310    单科55/90

18年:总分310    单科50/90

17年:总分320    单科50/90

 

录取情况

19录取:


18录取:

黄华洋   初试分数:419

王家明   初试分数:397

阳成熙   初试分数:388

张霖      初试分数:378

 

指导参考

如果家里条件允许,可以考虑新祥旭一对一辅导班,针对院校专业的重难点进行授课,如果是搜寻资料那么可以在考研文库:www.kaoyanwenku.com进行查阅,或者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  PKU燕园考研联盟

1、量子力学:

    我自己选择的是Griffiths的《Introduction to Quantum Mechanics》,并买了本课后习题解答,自己边看边练,算是自学一遍。(系里讲《量子力学》的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杨主任,可惜的是当时没怎么上他的课,结果应验那句“出来混迟早要还的”,最后还得要靠自个儿花时间自学一遍)。这本教材质量不错,曾被亲切称为“猫书”(因为原版封面上有那只著名的“薛定谔的猫”)。然后真正针对考试习题而练习用的是有口皆碑、闻名九州的《量子力学习题与解答》(陈鄂生著),这本我算是一题题都做了下来,并且跟着最后的许多大学的历年真题又回顾了一遍,其中的题目类型全,解答质量高,对于提升应试技巧很有裨益,属于“大宝啊天天见”的一类辅导书。钱伯初的教材对于基本概念的理解很有帮助,课后习题质量也很高,遗憾的是貌似没有配套的习题解答,只有书后附的简略答案。中间一段时间也在做中科大出版社的《量子力学学习指导》,这本书是配套的曾谨言的教材课后习题而增编的,书前附有知识要点,书后有几套练习题,总的说来质量不错,值得拥有~当时开始做题时碰到啥合流超几何方程贝塞尔函数真是头疼,又记不住这些公式,不过从最后出题风格来看一般不会考这类方程难解的题。今年考试就没遇到,而且竟然试卷最后还友情提供了许多公式,如一维谐振子的波函数(虽然有些没有归一化)和一些积分公式,令人感动它提供了这些公式其实都是有用的,甚至还有一些提示作用,比如倒数第二题是散射问题,第二问就要用到其中一个含有正弦函数的积分公式,不用的话算不出来多可惜。需要注意的是,量子力学复习一定要全面,今年考试第二题就考了玻尔索末非量子化条件,应该是属于中文一些教材的绪论或首章介绍经典物理向量子力学过渡那段历史历程的那部分,当时拿到试卷时扫了一眼不禁暗暗冒了冷汗,毕竟复习时有意无意地将首章忽略了,记忆有些模糊。不过好在最终还是写了出来。

2、固体物理:

    黄昆的《固体物理学》都快被翻裂了。这本书的质量之优秀和里面的低级印刷错误之多是其两大特色。总的来说,这本书值得拥有,值得一看再看,对照着物理学院网站上的“固体物理学基本要求”将知识点一个个过威力倍增。物理系上这门课的是和蔼可亲的翟奶奶,其实翟奶奶讲课很有条理、循序渐进的,公式模型她都自个儿一个个在黑板上推导,十分难得,感动常在(当时固体物理还有期中考试,不过是开卷的,期末考试闭卷,难度就降低了些)回到这本固体物理教材,这本书课后习题的数量很少,但是质量很好,许多课外习题的解题思路都是从中衍生的。配套的《固体物理学全程导学及习题全解》里有详细的解答,还有知识点概要和补充题,对于理解知识点很有帮助,不过令人头疼的是里面也有许多印刷错误,需要火眼金睛辨别。基泰尔的《固体物理导论》也很不错,有时间可以配合看看,顺便做做课后习题。有一本陈长乐主编的《固体物理学习题解答》非常好(虽然它是配套的另外一套教材),对于巩固自己知识加深对习题理解很有好处。固体物理的题型较为固定,书中的几个模型很经典,其中概念很碎,需要反复回顾理解。有一本《固体物理学大题典》很有名,我也尝试着做了一些题,它主要摘录的是国外大学的考试题,风格较杂,我无福消受,最后束之高阁。另外,中科院历年的真题是不错的练手资料,虽然题目类型较为固定,难度略低网络上有人整理的很全,下载打印出来练一练找找自信是很不错的选择。

全方位权威辅导,考研复试效率高

面授一对一
在线一对一
魔鬼集训营
咨询课程 预约登记

以效果为导向    以录取为目标

填写信息获取考研一对一试听名额
姓名:
电话:
报考学校及专业:
北清考研定制 985考研定制 211考研定制 学硕考研定制 专硕考研定制 北京考研私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