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在阅读本篇考研帖之前,同学们需要了解一个很著名的理论,叫做幸存者偏差,指的是人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
举个例子,之前听说有一个学姐准备了一个月就考上了,而且分数还不低,直到快考试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人家已经考了两年的新传了,而且好像都是高分进了复试,再比如还有什么裸考的英语二就考了80+的,其实人家本科就是学英语的……所以所有的经验贴都只能作为参考,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正解。我的做法呢,就是,看遍所有经验贴,看书看累了就看经验贴,一边放松心情一边抓取关键信息。
个人相关:17年本科毕业于某吊车尾985市场营销专业,现任某4A广告公司员工,高中理科生,四级低分飘过。
结合以往的分数,当时给自己的定的要求是政治60,英语70,专业一110,专业二110,总分340就够了。
最后出来的总分是366,英语75(客观题53),政治68(客观题37),专业一107,专业二116,初试排名第9,比预期的要高一些。
先说一下考研动机,和我一起备考的同学,有半数都放弃了,核心原因是没有想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考,充实自己?提升学历?打发时间?这是考研的源动力,也是一切的根基,想不明白这个问题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对于我而言,是想在人生的黄金期用周末的闲暇时间提升自己,拿个硕士学历,跳槽也更有底气一点~还能拿个清华名号装装逼,何乐而不为?
最早是看身边有同学报考了同等学力的硕士学位,觉得反正自己周末也没事,不如去提升一下自我。非常偶然的一次机会,在网页搜索在职研究生的时候,发现了关于在职双证的研究生的信息,就去详细了解了一下,发现实在是太适合我了,但是由于目前在职双证的认可度还不高,所以考虑考一个国内TOP的学校,这样甭管怎么样,至少说出去能好听点【没错我就是这么虚荣】,所以我就下载了清华和北大的考研目录,一个一个的往下翻看,终于看到了这个超级超级棒的项目。
综合来看这个项目,对于非国企职员来说,性价比是非常高的,优势如下:
-
硕士学历,不管是跳槽还是社交,都是一块很好的敲门砖,管你是非全还是全,写在简历上都是很有力的加分项;
-
清华背景,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近期跳槽面试的时候,部门leader就是清华的校友,面试过程一路顺风顺水;
-
工作学习两不误,不同于全日制,可以边读书边累计工龄,在互联网行业,三年的工作经验对薪资和title的提升是飞跃性的。而比起全日制的专业,即便进校就实习,也不会因此有任何的薪资title有任何提升,都是批发价;
-
未来认可度较高,这个是源于我自己的猜想,因为专硕本身就和非全日制完美契合,所以我大胆预测未来大部分的专硕都会开放非全日制培养,另一方面来说专硕从质疑到社会大面积认可,也就3年左右的时间,企业不是傻子,根本不care你是专硕还是学硕,只要是通过了考研的选拔考试,就证明你足够优秀,这一点,清华的非全也可以证明,毕竟都是要参加统考的,未来报考的人越来越多的话,认可度自然也就上去了。
二、学习时间分配
之所以我可以速成,是因为这个考试本身的难度就不大,只要按部就班的坚持下去就可以,我是从8月底开始准备的,每天上班时间是11:00-22:00,双休,碎片时间较多,忙的时候睡不了觉,闲的时候也没事干,平均下来工作日的学习时间大概是5个小时左右,因为公司离家比较近,所以基本是下班以后会学到很晚才回家,我一般是利用早上起床、中午吃饭的时间来背英语单词,用路上的时间听网课,用晚上2-3个小时的完整时间看专业课和做英语真题,周末都是两整天的学习,因为需要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我选择周末来公司学习,一是比较清净效率比较高,二是离家近不会耽误时间。
时间长度其实并不重要,效率才是关键,有时候写了一天的方案脑子变成浆糊的时候,我就会选择背单词这种比较轻松的学习方式,在做英语真题的时候,有一篇文章提到了一个概念叫做精力,文章大意是要提高自己的效率,就要放弃那些会耗费精力的事情,比如玩游戏,作为一个非常爱玩手游和网游的人,我深有体会,之前有试过在学习中途休息20分钟玩一盘王者荣耀,玩完之后会发现整个人非常的疲惫,而如果看20分钟资讯和闲书的话就不会这样,所以我戒除了所有的游戏,在学习过程中用散步和远眺来休息,大大提升了学习效率。
当然,在忙碌了一周的时候,周末我也会抽时间去看动漫喝酒唱歌蹦迪,放松身心,总之,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三、各科备考方法
1、英语二
因为本人高中英语成绩还算可以,也比较有sense,所以定了个70分的目标,英语准备的核心就是:背单词!!!!!!而背单词的核心就是:快速反复!!!!!!
在做了一套英语真题之后,发现太多生词之后,就开始放下题目,认真背单词了,背单词的逻辑是只要认识即可,不需要会运用【是不是很功利??】
我是先背了一半的红宝书,后来用扇贝单词一天700个的背,把考研单词书用扇贝来来回回背了4遍,基本上是20天左右就可以过一遍。700个单词虽然很多,但是后期的话基本上一天只需要花40分钟就可以过完了,前期的话可能需要3-5小时,不过真的十分有效,让我的单词背的相当熟悉。
单词背完1-2遍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做真题了,真题也不多,一共十套左右,我是做完以后把生词记下来,然后看新东方唐迟的阅读讲解,为我提供了很多解题逻辑和解题思路。综上其实就是单词+真题+唐迟阅读讲解,下面具体讲解一下各题型的解题思路。
英语二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考的都比较基础,题型主要是:完型、阅读、新题型、翻译、写作五个部分。
① 完型
一般是靠感觉,提分比较难,考验综合能力,不过一共就10分,全蒙一个答案也能拿到2.5分,所以这里略过不讲;
② 阅读
重头戏,共40分,占据了英语二的半壁江山,得阅读者得天下,背单词也是为了这个,实话说,在这次考试中,四篇阅读第一遍我都没太看懂,但是由于时间比较宽裕,每篇我都看了两遍,最后大致意思基本都明白了,一共错了两题,这也为我客观题的高分打下了基础。所以理解整体的文章意思非常重要,很多题目都是会扣着文章主旨的;
③ 新题型
基本就是段落大意总结,基本都送分题,做几套就明白了,略过不讲;
④ 翻译
因为本人采用的是速成模式,所以基础不够牢靠,这也是导致了主观题低分的主要原因,所以关于写作和翻译有条件的话大家还是多找大牛学习学习吧,这里只谈谈我的做法。翻译的话整体逻辑和完型差不多,得分全看命,信、达、雅,按照这个逻辑去翻译就可以;
⑤ 写作
小作文基本分数差距不大,练个3-5套就能找到规律了,掌握几个句式,编几个理由就可以,但是要注意审题,今年考试的时候,题目是:教授让你组织一场以城市交通为主题的讨论会。但是很多同学没看到debate这个单词,就写偏题了【我也是写到一半才绕回来的】。而大作文基本上每一年都是图表题,准备两套模板、把关键词记牢即可,比如变化趋势的单词之类的。模板不要生搬硬套,可以在淘宝选购1-2套,然后根据自己的风格修改一下,进考场前背熟即可。
2、政治
作为一个高中文科各种不及格的理科生,我对政治考试的理解是:属于科普类考试,只要背了肖四,不出意外就没问题。
首先政治需要用的核心材料就是肖秀荣四套卷,今年五道大题中了四道,基本上都是送分模式,所以只要把四套卷的20道题背熟即可,我大概也就背了半个月不到的时间。选择题是拉分重头戏,我采用的方式是刷1000题,然后看徐涛的政治班。但是由于时间原因,1000题和徐涛的班我只看完和刷完了马原、史纲、毛概部分,考试的时候就凭着政治感觉自己连蒙带猜,像思修、时政这种题感觉只要思维正常基本都能做对,但是马原、史纲这种就是需要硬记忆了。总体来说我的政治没有什么参考价值,更多是在碰运气吧,但是也从侧面说明,政治的考试不是太难,按部就班的去走就没问题了,综上就是:1000题+风中劲草+肖秀荣四套八套+徐涛政治课
3、专业课
其实今年的专业课一二感觉差距并不是很大,所以就统一来说了,清华MJC的专业课主要分为三个模块,分别是传播学理论、传媒经济学、业界传播热点三个模块,按照今年的占比应该是传播学理论占30%,传媒经济学占20%,业界传播热点占50%。今年考的新闻专业主义、使用与满足都属于传播学理论范畴,而传媒产业、数字经济、搭便车问题都属于传媒经济学领域,业界传播热点包括两个舆论场、传统新闻业危机、网络空间治理、AI对传媒业的影响等等。下面会分这三个模块给大家讲一下如何去准备。
① 传播学理论
用的教材主要是《传播学教程》《网络传播理论》《夏日之阳传播学圣典》,其实要背的也只有传播学概论,其他的多看看就行了,主要是培养感觉,传播学很多内容都是相通和交叉的,多看就OK。
《传播学教程》这本书我是认认真真的背了的,配合笔记从头到尾背了三遍左右吧,虽然考试的时候考的题目不多,但是很多论述中可以用到其中的理论,我几乎每一道题都用了大量的传播学理论去解释现象,非常好用。但是这本书整体逻辑非常差,并且有很多遗漏的知识点,重点遗漏的部分有批判学派的相关内容、定量定性调研的相关内容。最尴尬的是定量定性今年还重点考了,导致我没拿到分。所以备考的同学一定要记得把其中的内容补齐,尤其是定量定性分析,很遗憾我并没有找到合适的材料,希望有同学今年可以找到~新闻专业主义其实也是,没找到比较权威的材料,同学们可以参考其他学长学姐的经验贴。
《传播学圣典》我也是在写这篇经验贴的时候才问到这本书叫什么,因为书皮上只写了高分笔记,是一个中传的学姐给我的,没想到就是大名鼎鼎的圣典,这本书真的是相当好,无论是整体的逻辑还是知识点的讲解都非常优秀,举个例子,在“沉默的螺旋”描述中,郭庆光老师的概念描述非常不好背诵,是一大段概念,我抄了好几遍才背下来,但是这本书就总结的特别好,分别是:①孤立的恐惧②社会的意见气候③螺旋式扩散,真的一遍就背下来了,用一张图来说明一下,大家可以对比一下《传播学教程》是怎么划分框架的。
在背完传播学概论以后,我用这本书重构了传播学的体系,让我牢牢的记住了相关的知识点,里面补足了《传播学教程》缺失的很多知识点,尤其是批判学派,这本书里也很好的补齐了,我吹爆!!!可惜因为看的时候已经太晚了,没办法好好消化,建议大家入手一本,真的从各方面完爆传播学概论,是我目前看到的关于传播学最好的教材,没有之一。
《网络传播概论》非常经典的教材,建议一定要过一遍,因为传播学的理论大多偏老,和现实生活很难建立起来联系,而这本书恰好是一个好的桥梁,谈了很多传播学理论的发展以及在现代生活中运用,比如议程设置理论就有很详细的描述,不仅有基础的议程设置,还有属性议程设置以及网络议程设置,不仅如此,包括信息茧房、后真相这种新兴名词也有提到,这个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起传播学的思维,真的大有裨益,在我每次遇到生活中的现象的时候,都会尝试用传播学理论来解释,一方面可以帮我牢记理论,另一方面是真的可以帮助理解各种现象。
② 传媒经济学
这部分用的教材主要是《媒介经济学》、《理解传媒经济学》、《传媒经济学理论与案例》,我在学习这部分的时候,感觉就是经济学在传媒领域的运用,基本都是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只要挑里面的理论去理解和记忆就可以,比如边际效应、交易成本这种常考的理论,需要重点提的就是《媒介经济学》这里面有大量的公式推导,不用去管,只看理论即可,然后结合案例去理解背诵,如果要背的话,可以去考研文库下载学长学姐的笔记,是精华中的精华,全部背诵即可,建议是结合自己的理解去补充再记忆,很有用。初试复试都考到了上面的题目。
③ 业界传播热点
这部分我的学习方法是《传媒蓝皮书》、《新媒体蓝皮书》、导师论文、公众号,蓝皮书可以帮忙建立起来宏观视野,让我们知道传媒行业的相关产业都在做什么,以及新技术对于它的发展以及遇到的困境,导师论文也十分重要,今年考了不少数字经济和传媒产业的内容,清华有不少老师都是研究这个方向的,不看论文很难答出老师想要的答案【你懂的】,而导师的论文是清华学姐帮我收集的,省去了大量的无效时间。12月开始我就结合本年度的热点、蓝皮书、公众号、论文来总结专题以及自己的答题思路了,其实每年的热点就那么多,清华会考的也就那些,所以只要按专题去整理就可以了,比如AI、网路治理、两个舆论场等等,按专题去整理,比较容易去答题。
关于专业课的准备就是以上内容啦,还有一点需要提醒,考试的时候题量非常大,根本没有任何时间去思考,所以平时练笔非常重要,好像有很多的专业课答题模拟,可以找个学长学姐帮忙建立答题思路和批改题目,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了解一下,因为本人比较懒,一次也没有练,所以答题的时候比较慌乱,逻辑性也比较差,没拿到比较高的分数。另一方面字也很重要,现在开始准备的同学可以开始练练字,因为毕竟是主观题,字的好看程度与老师的耐心成正比,我高度怀疑是因为我的字太丑了所以分才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