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分享2020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文物与博物馆考研参考书、历年分数线、备考经验!
一、院校介绍
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史于1988年被列为国家重点学科,并于2001年和2007年两度顺利通过教育部评估继续被列为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世界史被增列为国家重点学科。2008年,历史学一级学科被列为湖北省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世界史被列为湖北省优势学科。
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70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40人,硕士研究生225人,本科生340人,外国留学生5人,港澳台学生7人。目前在岗教职工77人,其中专任教师61人,管理人员10人,教辅人员6人。
二、招生信息
历史学院(2020)
065100文物与博物馆
01 (全日制)考古与博物馆
02 (全日制)文物学
03 (全日制)科技考古
招生人数:18人(参考2020招生目录)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48文博综合
复试科目:①外语面试②专业面试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中国通史②古代汉语
三、参考书
348文博综合
1.《文物学》,李晓东(作者),学苑出版社
2.《中国考古通论》,张之恒(编者),南京大学出版社
3.《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作者:王宏钧主编(作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4.《中国大百科全书·文博卷》,大百科全书编委会(工具书)
四、分数线
2019:325/55/45/180
2018:315/55/45/180
2017:315/50/50/170
2019历史学院复试细则重点
复试内容及形式
进行专业综合面试和外语测试。外语听力口语测试10分钟,该测试通过对话形式进行;专业综合面试(含治学态度、动手能力、专业思想、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和培养潜力),每名考生专业综合面试时间不少于20分钟。
成绩核算
初试笔试成绩占60%、专业综合面试成绩占35%、外语测试成绩占5%。
计算公式为:总评成绩=(政治+外语+基础课)/5×0.60+专业综合面试×0.35+外语测试×0.05。
以上成绩将依次排序,作为录取依据,并由此确定基本奖学金的分配名额和等级。复试总评成绩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近几年报录情况
2018文物与博物馆报考58人,录取25人,其中推免0人,统考录取25人
2017文物与博物馆报考40人,录取16人,其中推免0人,统考录取16人
2016文物与博物馆报考30人,录取16人,其中推免0人,统考录取16人
2019录取名单
文物与博物馆录取19人,一志愿16人,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各调剂1人录取
五、备考经验
专业课备考计划
购买书籍:专业课的备考资料是《中国考古通论》《中国博物馆学基础》《文物学》三本,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找一本楚文化的书看一看,浏览一下考古学老师的论文。
整理真题:在翻开这三本书之前,建议找一找武大文博历年真题以及其他学校文博真题,分门别类的整理归纳,益处有二。
其一,有些考点会频繁出现;其二,可以总结到一些出题规律(如名解中古遗址,古墓葬,历史文献等年年考,再如简答论述三国至五代考古最重要)。
这两项工作需要花费不少时间,但是整理出真题后,有利于在看教材的过程中高效地把握住重点。
死磕教材:看教材切忌不加整理无脑背书!因为涉及专业术语很多,有些不容易理解,有些十分相似,上来就背的话一来很累,二来效果也很差最后记得不深且容易造成知识点混乱。
所以我建议同学们在看第一轮的时候要十分细致,并且做好记录与整理。用马克笔把每一句话中出现的可能会成为考点的专有名词标记出来,然后把每一个名词填在分好的类目中(类目可以分为时间,地域,文物类别三种)。
第一轮之后会得出分好类的名词解释索引。
第二轮我把每一个名词完整的写出解释(以课本为主,课本没有的参考大百科全书和百度百科)。
第三轮为了方便记忆我把每一个名解写出了核心关键词,通过看关键词回忆,这一轮工作相对轻松,所以我又把课本过了一遍。名解我花了大部分时间,整理出A4纸400余页笔记,功夫不负有心人,拿到试卷发现8个明解中7个都整理到了,顿时感觉不那么紧张了。
名词解释整理出来后,简答论述会轻松许多,因为简答论述的核心大部分是基于名解的串联,少部分是扩充。
但是我还是在看书过程中把每一章可能会出现的简答论述题目自己整理了出来,结合了课本和论文,感觉这样更全面且一目了然,背诵阶段对着题目回忆。
想了解更多可关注“理工考研联盟”公众号。
考研高分咨询新祥旭罗老师
电话/微信:13701149740
咨询QQ:3219057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