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在前面的话
1、我感觉今年的题跟前几年的题难度大体相当,没有过难也没有过于简单,这说明北大新闻院出题的模式越来越成熟了。也就是说大家以后不用太担惊受怕了,觉得未来有什么变数了。
2、我发现北大的题越来越涉及宏观了,需要你对整个学科的理论架构有很明晰的把握,但又不流于俗套。这就要求你涉及很多的知识点,有知识框架,融会贯通。例如今年专业一论述题第一题“论述大众传播学不同的发展阶段与代表理论”,一方面你要答出以效果观为核心的范式演进历程。另一方面你也要说出以研究方法为标志的范式演进历程。貌似问了一些同学都只答出第一种类型。然后你再说各个阶段的代表理论。
3、还是那句话,要知道考什么才知道学什么。北大有四个考察重点:新媒体,研究方法,批判学派,时事热点。北大的出题思路很难摸清,有鬼神莫测的感觉,但只要知道了考察重点,我们就有了把握试题的机会。14年我就准备到了大约65分的题。并不是我提倡押题,我也认为押就是赌,逢赌必输。我准备这些题就是为了考试的时候不至于一下子不知道会慌了神,也为了节省时间。当然有现成的答案得高分更好。后面我会跟大家说怎么把我出题点。
4、今年出题量要比往年大一些,专业一还好,专业二大了很多。同学们平常有空可以照着题写写答案,很长时间不写字有一点点吃亏的。而且你会背不一定会用,多练习一下没坏处。
5、专业一考理论和方法相对多些,专业二考知识的应用多些,发挥的余地相对较大。但是不管专业一还是专业二,都不要用死理论去套。一定要在坚实的基础上形成理论素养,不然很难适应北大的考试风格。不过今年有点反常的是专业一考方法只考了10分的简答。反倒是专业二考了很多,不知道这会不会成为常态。毕竟专业一就叫理论与方法。不过我还发现关于方法的题,越来越多的被安排进了名解当中去。方法的大题一般涉及方法论或者对比性的知识,很少考具体的研究方法了。当然这可能也只是我个人看法。
6、希望大家一定要好好研究试题。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考过的不一定就不考了。例如今年名词解释里“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人效果”“人种志方法”都是往年考过多次的。再例如以前公共广播的题一连几年都考察了,在许静老师的书上都可以找到。今年NHK闹得那么凶,谁也说不好考不考了。不仅如此,有时候上午考完的内容下午还会再考,例如2011年,上下午都考察到了媒介与社会的关系方面的问题,都与社会资本有关。虽然不一定年年如此,但是如果觉得有必要,还是要关注一下的。总而言之一句话,大家要好好研究历年的真题。网上的真题都是回忆版的,不可信。我直接去北大新闻院买的真题。我感觉有一定作用,但是大家也要考虑成本哈。
7、不要完全依赖别人的笔记。尽管有些笔记的确牛逼,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你用千百倍超于常人的努力学到的基础知识。如果连这些都没有,你只能是死记硬背了,不可能消化得了。
8、答题方法,总的来说需要名解当成简答来答,简答当成论述来答、论述当成论文来答。具体来说我推荐结构主义式的答题方法。例如说一个理论,你要回答的不光是这理论讲的是什么,还要答出这个理论由谁提出的(最好写上英文原名),理论的别名是什么(同上)、哪年在什么著作中提出的(同上)、理论讲了什么、理论的演进、学界对理论的评价、理论的应用与现状等等。这就是我所提倡的要超出老师预期的答题方法。具体我会在题里面详细说。
二、复试经验
复试时间
北大初试成绩的发布是数得上的晚,可是复试却基本上是全国最早。听说原因在于让落榜的同学有机会在别的学校开始面试之前就能够申请,不耽误同学们录取。听起来很贴心,但是总还是有点胆战心惊。
我发现北大不管分数线和复试通知发布的多么晚,复试基本也都在3月15日前后。这就要求大家寒假应该看看书,不然还真来不及。我这次时间就很紧,3月10号下午看到的通知,要求13号就提交材料,14号面试。我只能以最快的速度把所有的材料准备好,以最快的速度看了一点书和论文,然后提交期限的最后一天早上飞北京。感觉好紧张,所以大家应该早作打算。
复试准备内容
1、英语
英语要准备的东西有两份,一种是口语,一种是听力。
英语口语是面试的时候用的,主要包括自我介绍、英语研究计划、英语介绍你印象最深的专家著作等等。当然还有一种最绝的是用英语回答专业问题。听一位二战的学姐说,去年她抽中的是十八大与大部制改革和传播的什么什么关系……额,我听到的时候都晕了,十八大和大部制怎么说啊……学姐说他也不会,只能用汉语解释,老师也很和善的同意了。
大家也不用太紧张,我觉得这么难的题我们不会也是很正常的。老师只是想知道你的水平底线在哪里,所以你要尽量说。不能说老师同意你说汉语你就全说汉语,那就达不到检测的目的了。这也要求同学们在备考的时候要记一下教材上出现的专业英语名词,反正初试也要写,复试也要用,平常不记你会有麻烦的。
幸亏今年英语考题比较简单,据我所问到的,我们今年考的都是英语自我介绍。幸亏我准备到了。但是每一年做法都不同,同学们一方面好好提升语感和口语水平,另一方面要落落大方。紧张不可避免,但是要好好调整,老师肯定不喜欢小家子气的学生。可以找一些同学帮你预演一遍。
听力相对比较简单,但是也要练习。北大的听力大约是老托福的水平。在成绩出来之后,大家每天抽出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把一套老托福听明白了即可。北大听力总时间考30分钟,实际上真正放听力也就是15-20分钟。剩下的时间涂答题卡。听力的内容我听监考老师说是北大英语系老师录的,音质很好,水平也很高。题型主要包括听句子选同义句,听长短对话选答案等。总共折合下来是3分(其实在总分里算高了,不能浪费)。我看了一下被录取的同学基本都考到2分了,听说每年都有考零点几分的同学。我一个同学就认为不重要,没怎么听,分数很低。所以大家要重视。
2、专业
我个人觉得专业其实考的就不是你的基础知识了,而是你个人的素质和学术素养。因为能进复试的同学一般基础知识都不会很差,所以考的一般都是像专业二的论述题式的题。这就要求大家平常多关注新闻,多看论文、多用理论解释现实问题、多思考。我想这也就是北大难于别的学校之处了,对能力和知识都极端看中,要求也很高。
但是请大家注意要在平时适当的涉猎一下学术著作,这个工作也可以在准备初试的时候做。听说有的同学在老师问到看过什么专业书时只答上来几本教材和杂志,被老师当场就批评了。可见单纯的死记硬背和会考试是不行的。
2014复试流程
我们是八点开始面试。进去以后我们要填一张联系表,这张表要你自己带到面试房间里去,有一个学姐会用这个来记录老师和你的对话。同时记得带点吃的,因为你可能面试的很晚,中间也不能出去,午饭有可能在遥感楼解决。
我们当时每个人的面试时间是15分钟,一个人面试过十分钟左右会让下一个在外面准备。准备的过程是抽题,让你看题来准备怎么回答。不要试图记题,想一下要点就可以了,因为房间里会有题让你看。其实按照往年的惯例是有好多张纸,每一张纸上有三道题,两道汉语题,一道英语题,这三道题都要答的。可是今年不知道为什么只有两张纸,每张纸上也只有两道题,这两道题也只需要选答。瞬间好高兴啊。可是一开始师兄没跟我说明白,我把这两道题都准备了,进去以后刘德寰老师让我选一道答我还愣了一下。我说我抽中了第二套卷子,刘德寰老师还说怎么都冲第二套来了。
我的这两道题第一道是:自媒体在现实生活中作用越来越重要,ZF该如何管理。第二道是:马航事件和当年度两会上媒体应该起到何种作用(都是复试前几天发生的事情,大家看到关注新闻的重要性了吧)。我选的第一道。这样的题目答起来其实和论述题的回答方法是一样的,首先破题,说什么是自媒体,自媒体在现实起到的作用,我们如何看待媒体的作用(我提到了不能倾向枪弹论,我看到吴靖老师一直在点头),国家管理的三种方式(我在现代传播上看到过这一块,有国家规制、联合规制、自我规制,老师们也表示了赞许),然后我评价了三种方式的优劣,最后来了个总结说我们该怎么办。我感觉老师还是非常满意的。
第一套题我也看到了,但是记不清了,请大家参考别的同学的经验贴吧。当时一共有五个老师面试,我记得从左至右是刘德寰老师、吴靖老师、王异虹老师(这个老师是新来的国际传播的老师,大家可能不熟,是关世杰老师的学生,有好多人都不认识她)、许静老师,还有一个男老师不认识。现在回想起来,老师还是很和善的,问的问题也都不算难。刘德寰老师问我看了什么书,吴靖老师让我用英语自我介绍,王异虹老师问我本科时候的一门课是讲什么的,那个不认识的老师问了我以后的研究计划,许静老师似乎是一直在观察我的表现,一直都在微笑点头什么的,老师们问的也基本都是很常规的题。
我觉得面试其实也是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当然也不要过分夸张。我本科时候的经历还是蛮丰富的,学生工作、研究项目、学习成绩都还不错,老师们看起来对我的观感还不错,特别是我说到我的绩点四点多的时候老师们还“喔”了一声,我感觉也有加分。但是千万不能过度展示,会让老师反感。听说一位女同学说了一种自己很陌生的研究方法,老师就追问她,结果发现其实她不怎么很懂就批评了她。还有一个同学说自己可能是过于夸张了,老师都没怎么问她。
最后的时候老师还和我开玩笑,说你知不知道历史上有个跟你同名的人?正好我知道,我就说他下过西洋,还有一座岛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结果刘德寰老师还说以后我们到你的岛上去就找你了啊,我说一定好好招待老师。总体感觉还不错。
写在最后面的话
你真的还没到比拼天赋的程度
考研结果出来也几个月了,好多同学问我这一年的考研生活是怎么过的,我索性就写给大家知道吧。
其实我想说的话已经都在题目里了。过去总是有人说,我每天都起不来,那既然我时间顶不上,我就靠效率比别人高了啦。在这种时候我总是在想,你怎么能确定你的效率都比别人高呢?你的前提假设不就是别人都不怎么有效率?你要知道,别人是不是不如你有效率你根本不能确定,你唯一能确定的是别人是不是比你努力。我最后几个月一天能记四五百个单词两遍,能看三四百页书,能全文翻译三篇英语阅读,背大小作文各一篇,还能背至少一个章节的政治,再做完本单元相应的选择题。我想这个效率已经不低了,当然还有更高的人。可是那些每天睡到九点半的同学,你们是否达到了呢?我们真的还没到比拼天赋的时候,我们拼的不过就是谁努力而已。在此之前,请不要妄谈天赋。
我没有贬低任何人的意思。
有后来考研的同学问我,你是怎么做到的呢?我只能回答他,竭尽全力。有时候回应我的是不以为然的表情,那我也只能呵呵了。我说的是真话。
考研很辛苦。我每天五点二十之前起床,洗漱一下,背一篇大小作文。然后到图书馆等开门。兰大的图书馆一般是在六点半开门,我总是第一个。秋天以后的兰州,六点的天很黑,路灯都没开。为了等开门又不浪费时间,我就买了小手电筒在那里看书。因为我真的浪费不起时间。
一天开始了,就不太会停下来。一天三顿饭加午休再加上路上的时间,我也不过就用一个半小时,这还是刻意休息一下。还有其他很用功的同学,我知道的这些同学结果都比较好。晚上我回出租屋一般也就10点多,再看看书就到12点了。有同学问我你怎么坚持下来的呢,有没有秘诀?我当时也不知道怎么告诉他们,就只好说,追求梦想怎么能停下来呢。其实秘诀也很简单,就是喝好多咖啡而已。最开始我考研,一杯水加一包咖啡。后来一杯水加两包咖啡。再后来一杯水加两包速溶咖啡,再加一包黑咖啡。到了十一月份我进入疲惫期了,我是一杯水加两包速溶加黑咖啡,再加一包立顿茶包。现在想起来就已经不寒而栗了,怎么那时候喝这么多提神的饮料晚上还能那么快入睡呢。
北大复试的时候,我们好多同学坐在等候室里聊天,有同学说到其实传播学的理论你弄个三四个月就没问题了。我深表赞同。可是那其实是在你完全不走弯路的情况下,我们都没有这样做,我们不敢冒险。我深知这样一个道理:你学得好不好根本没人关心,重要的是你比别人学得都好。你排名在前面就可以欢欢喜喜,在后面就只能望洋兴叹。话说得很糙,但是经历过考研的同学都知道那是什么滋味。
有同学说,考一个自己梦想的学校,挑战自我的极限,就好像两世为人的样子。我想这不夸张。有的人在自习室里收获了安逸,有的人收获了爱情,甚至有的人都不来自习室里,那你就只能收获自己已经有了的东西。上天其实太公平了,你都有了一样东西了,他怎么会还给你别的?就像我在考研单词书上看到的一句话:成功并不是要获得什么,而是要放弃什么。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可是不以为然。
我只能说有很多同学只不过给自己的懒惰找借口而已。有一个考研的同学,常常跟我说,反正我考不上,那我就不好好学习,也不买书,那我考不上就什么都不会损失。我每次都被这种逻辑震撼的无以复加。这就像一种自我证明,前提不过证明了前提而已。只不过这个论证最后成立了,大家都知道什么意思。
我常常拒绝给别的同学占座,而且不解释为什么。这显得我不近人情。其实我是不想害了他们,因为我发现不需要占座的同学,往往能睡到九点半。让你多睡几个小时,那是害了你,不是在帮你。所以我看到那些拿了十几本书帮人占座还洋洋自得的同学,我都会在想,你这样没公德占这么多座位,还害了你的朋友却洋洋自得,你怎么这么可怕呢?不是我矫情,我知道考研这座独木桥上能过去的人不多,特别是考名校的同学,更是犹如千军阵中取上将首级,死生之事也。你潜移默化的把他拉到一边,会害死他的。
也常常有人问我,你怎么知道自己一定考得上?如果你没考上是不是会很沮丧?那你需不需要先参加招聘会、顺便考考公务员,如果考不上还有一份保障。我只能说,梦想只有在离我们还远的时候才看起来美丽。而且,我的目标就是北大,我为什么要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呢?我敢说,那时候我们肯定都觉得对方很傻。
考研是个很孤独又痛苦的旅程,谁也不敢保证自己是不是在这个途中就泻了气当了逃兵。过去的一年里,虽然跟自习室里的大部分同学都没说过话,但是都或多或少的知道大家的去向。有好多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放弃了。我其实也很难过。我不是说风凉话,我知道其中的难处。就好像有好多人一起去打仗,你很多战友都死了、失踪了,你会不会觉得内疚?你会想为什么会这样。虽然可能跟你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在复试的时候,有一位台湾来的留学生大哥,问我们为什么从来没见过彼此却都很亲密。有位同学说,我们是为了同一个目标,从五湖四海血战而来的。我们都没有说话,只是笑。我想这种感觉可能别人没办法懂的。
我之所以花两天时间字斟句酌的来写这两篇帖子,熬夜到一两点,并不是突出我多么崇高。只是我还很清晰的记得,去年此时我问过那么多人,把姿态摆得低到无以复加,可是还是没有人愿意理我。我就是看了好多经验贴,知道怎么学习,才有了一个好结果。我并不怪那些人,因为人家也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所以我想把这些写给大家看,希望能有更多人考上,希望大家能少走弯路。
最后我想跟大家说的是,请你一定再努力些,再踏实些,再专心些,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我们都是最美好的追梦人。套用前辈们说过好多遍的那句话,明年,我在燕园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