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个模块是从2010年进入考研政治大纲的,每年占据考研政治18分。其中单选题四道题,多选题两道题,一道分析题,其中分析题的出题范围是当年社会热点问题,考查的知识点都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2010年考查的内容是文明出行,2011年考的内容是献血活雷锋郭明义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2012年考查“信义兄弟”的诚信道德品格;2013年考查的内容是有关人际关系处理。可以看出,每年的分析题一定是当年社会热点问题,换句话说,备战2014考研的同学们平时一定有针对性的阅读时政要闻。那么截至到目前,2013年的社会热点问题中,最突出的是食品安全问题。有关食品安全的资料:
食品安全领域仍不淡定。近日,潍坊峡山区农民使用剧毒农药神农丹种生姜,狐狸、水貂、老鼠肉冒充羊肉事件引发全国舆论哗然。商家无良,秩序失范。可以肯定的是,卖“神农丹姜”的一定不会吃这种生姜,而以老鼠肉鱼目混珠的也一定不会吃这种假羊肉——这就是活脱脱的“易粪相食”。
在这两起公共事件中,有个细节是值得注意的:潍坊的“神农丹姜”生产者,并不是不能生产合格的、安全的生姜;而卖羊肉的业主,自然也不是连老鼠与羊都区分不出来。内外有别的标准、坑蒙拐骗的勾当,监管自然难逃其咎,制度也有阙如的嫌疑,但同样值得反思的,是从业者的基本职业道德素养。从汉字上看:“食”,仁者良心。
一切舌尖上的事情,都离不开出于本心的责任。食品生产领域本就是个良心活儿,从传统小作坊到现代生产线,监管再是无缝、制度再是完美,也总有“天知地知良心知”的隐蔽环节。不能指望从事食品生产的人,都能在制度倒逼、法律威慑之下,生产出安全美味的食品,如何平衡好逐利冲动与道德底线的关系,这显然不是法纪能全盘解决的问题。这些年来,围绕食品安全构架的机构与制度并不少,职能机构有了、新法新规有了、专项整治多了,然而,相关问题似乎仍处于频发状态。有数据显示:2011年、2012年审结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食品刑事案件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刑事案件同比增长分别为179.83%、224.62%。
实践证明,制度与法律的进步,与食品安全事件高发之间,未必存在想象中的关联。换言之,食品安全问题,需要从更全面、更实际的视角来需求解决之道。食品安全形势严峻,国家在严惩食品安全犯罪上的决心很笃定。最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共同发布《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了有关定罪量刑标准。根据司法解释,利用“地沟油”加工食用油等行为属于刑法规定的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最高可判处死刑。
只要执法到位,严苛的法律必能产生应有的效力。于此同时,我们仍须看到,构建并重塑食品生产领域的“道德血液”,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乱象并不可怕,“掷出窗外”也不是唯一选择,只要以道德良心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同时完善制度、规范执法,食品安全上的种种不堪,定不会成为有碍中国梦的一声叹息。
在读过类似的时政材料之后,要学会给自己构建一个比较清晰的逻辑框架,首先你要知道这个材料它说的核心是什么?其次是要学会思考,思考如何治理、如何克服这些弊端?上述材料,它所谈的核心就是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各种市场经济本身所具有的趋利性、自发性等弊端,很多不法商人为了图一时之利,作出违背市场原则以及社会主义道德的不法行为。那如何克服上述种种弊端?必须要通过两种方式:既要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也要利用法律的手段对这样的不法行为进行惩罚,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法律规范的进一步调整。当同学们学会用这样的思考方式去对待我们每天看到的时政要文后,我们距离在真正的实战中拿下7-9分就更进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