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2014年考研,848理论力学148分,总分400+。
一、选对教材很重要
大纲中规定了两本教材,编者一样,一本工程力学(较老),一本理论力学(较新)。两本教材在内容上重叠,近两年的动力学题目一个是动能、动量、动量矩的计算,一个是加速度瞬心法、达朗贝尔原理运用。动量矩的巧妙计算和加速度瞬心法在工程力学的例题中没有涉及,我的建议是只看理论力学即可,两本教材在内容上有重叠,新的理论力学更新了许多新的例题和课后习题,代表了近两年的出题方向。
二、吃透大纲更重要
大纲要求掌握:用速度瞬心法、速度投影定理,两点速度关系的几何法或投影法对平面运动刚体系统进行速度分析,用两点加速度关系的投影法对平面运动刚体系统进行加速度分析,用点的速度合成公式的几何法或投影法以及加速度合成公式的投影法对平面运动刚体系统进行运动学分析,力系的主矢和对某点的主矩的计算,最简力系的判定,物系平衡问题的求解(尤其要掌握通过巧妙选取研究对象和平衡方程对问题进行快速求解),带摩擦物体系统平衡问题的求解,物系动力学基本特征量(动能、动量、动量矩、达朗伯惯性力系的等效力系等)的计算,动能定理的积分或微分形式的应用,动量守恒、质心运动守恒和质心运动定理的应用,对定点的动量矩定理、相对于质心的动量矩定理及其守恒定律的应用,用达朗贝尔原理(动静法)求解物系的动力学问题(包括动力学正问题:已知主动力求运动和约束力,以及动力学逆问题:已知运动求某些主动力和约束力),用虚位移原理求解物系的平衡问题,特别是利用虚位移原理求解平面机构的平衡条件(即主动力之间应满足的关系),会利用虚位移原理求解平面结构的某个约束力或求解其中某根二力杆的内力。
近两年的真题构成:平面运动(速度瞬心法、两点速度关系、两点加速度关系)1个题,复合运动(速度合成公式、加速度合成公式)1个题;物系平衡1个题,摩擦平衡1个题;动能、动量、动量矩计算1个题,加速度瞬心法、达朗贝尔原理应用1个题。
对比大纲和近十年真题:1.虚位移的题没出过,只是在做物系平衡的时候可用虚位移方法来解答,所以只掌握静力学的物系平衡就行了,虚位移不用看;2.动能定理的微分形式、质心运动定理、对定点的动量矩定理、相对于质心的动量矩定理的题都可用达朗贝尔原理解答,这四个不用看,掌握达朗贝尔原理就行;3.动能定理的积分形式,动量守恒、质心运动守恒前几年考过,这部分内容还是要掌握的,它可以和动能、动量、动量矩计算或者达朗贝尔原理一起出综合题;4.主矢、主矩和最简力系前几年也考过,不过继续出题的可能性不大,只需要立体几何套公式就行,这部分内容把公式记住,不用大量做题。5.平面运动刚体的复合运动、桁架、滚动摩阻力偶、碰撞问题、轴承附加动约束力大纲中不要求,可以不用看,直接跳过。
三、个人努力最重要
我从7月份开始看专业课,3个月绝对可以把教材看完,我指的是概念和例题,因为我中间玩的时候比较多。在复习过程中,我把课后习题中所有和真题类似的题目全都做了一遍,保留了解答过程,现在偶尔翻看回顾一下也很欣慰。我是从10月份开始做课后习题,每天晚上6点开始做6道题(题型设置与真题一致),做到9点多。理论力学的考试时间是3个小时,刚开始做肯定要多过这个时间,慢慢就快了,勤能补拙,熟能生巧,根本就没有什么神人。每天6道题,连续两个月,说起来简单,坚持下来难,每天做完这6道题我就回去休息了,当作奖励自己。人有的时候要逼自己,有的时候要自我调节,自己掌握。两个月的特训之后,对于常规题(类似真题题型)我可以在2小时内做完,当然最终答案的准确性还不能保证,计算是一个认真细致的工作,它也和你多年养成的数学素养有很大关系,我的方法是2个小时完成答题,剩余1个小时检查计算结果。分配答题时间这个要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人的方法都不一样。我想说的是不论你的基础怎么样,2个月的特训可以帮你完成一个质的飞跃。最后1个月做十年真题,一天一套,保持手感,剩下的时间把之前做过的题看一遍。
现在大家对教材、考试范围、复习时间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我要告诫大家,做题一定要自己独立完成,我做题的时候会在一道题上纠结好几个小时,还不一定能做出来,教材的课后习题只给答案,没有过程,解答所有习题消耗了我大量时间,而这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我做的习题解答的作用只是告诉你这种类型题该怎么解答,只有在你毫无思路的时候去借鉴一下,然后思考并掌握,相信会帮大家节约不少时间。如果你直接依赖习题解答,把它当成例题,只看不做,以为自己所有类型题都掌握了,但到了考场上就原形毕露了。教材和习题解答是帮助你学习的,不要让它害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