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一个8分):
弭兵之会、征辟制、九品官人法、变文与传奇、庆元党禁、《恰克图条约》、湖北自强学堂、片马问题、三青团、金圆券改革。
二、材料题
1、《治平篇》曰:天地有法乎?曰: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然民之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不过十之一二矣。曰:君、相有法乎?曰:使野无闲田,民无剩力,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赋税之繁重者,酌今昔而减之,禁其浮靡,抑其兼并,遇有水旱疾疫,则开仓廪,悉府库以赈之,如是而已,是亦君、相调剂之法也。(原文繁体)。
(1)作者的观点是什么?(5分)(2)背景是什么?(15分)
2、材料一:毛泽东说:“须知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共产党如果不能争取中间阶级的群众,并按其情况使之各得其所,是不能解决中国问题的。”
材料二:《胡绳论“从五四到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段关于中间势力的话。
(1)什么是中间势力?(2)结合材料和史实谈谈你对中间势力的认识。
三、简答题
1、简述西汉黄老政治实施的背景。
2、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条件。
3、简述元代的“钞法”。
4、简述清政府巩固边疆的措施。
5、简述早期资产阶级形成过程及其他点。
6、简述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建设。
四、论述题。
1、论述王莽改制的内容,并逐一分析其失败原因。
2、陈寅恪在《邓广铭送时至管制考证序》中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结合两宋史实,谈谈你对这一论断的认识。
3、民初边疆危机有哪些表现:民国北京政府边疆治理的政策有哪些,谈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