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介绍一下我的基本情况,本科就读于某普通双非院校,本科专业是金融学,绩点中等偏上,没有很突出的科研成果和奖励(在学生会打过酱油)。2020年报考南开大学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一些伙伴的分数或者学校比我更理想,比如有初试400分+、也有上岸浙大这种名牌院校,而我确实也有不少收获。每个考研人的情况或许会有不同,仅希望这篇经验能为学弟学妹带来些许启示。
一、考研选择篇
考研一程,无非就是选择和努力。努力渗透于每天全神贯注的学习,选择就表现为很明显的两个问题:(1)选择专业(2)选择学校。在选择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倾向和趋势,我在这里只能分享一下自己的思维过程,大家略作参考。在选择问题上,我遵循的理念是选择能接受的最低限度,因为好学校和热门专业的竞争会更大,具体的步骤:
1.专业选择
(1)是否跨考:排除考数学的专业,若干次的经验告诉我数学并不是靠努力就能拿高分(来自文科生的心酸),这样我就决定放弃金融而跨考其它专业(热门院校的金融对数学的要求很高),很多同学害怕考其它专业没有基础,其实本科学习的知识对考研结果影响不大。就我个人而言,大学期间很多专业课都是考试之前一周冲刺,这种程度的学习自然达不到考研层次。
(2)何种专业:有明确的就业方向,可以坚定地选择相关专业,比如有同学想向计算机专业发展。如果和我一样比较迷茫,建议选择就业面比较宽的专业。我的想法是,法律这门学科可以考公务员,还可以和本科的金融进行结合,就业方面在文科中还比较好。关于考学硕或专硕,我的选择考最容易上岸的。当时我打开了中南大的录取分数线(很良心的学校数据超级全),法律专业中最低的就是法律硕士(339分是2019年的复试线),也许有同学会说这样选择不够科学(判卷给分可能不一样),但是学硕一般比专硕难且招生人数少。
2.学校选择
排除211以下的学校,因为本科双非,而且在考研之前有求职的经历,如果小伙伴在是否考研中犹豫,可以先试着找下工作,坚定自己的决心很重要。参考报录比和招生人数,南开大学报录比也不低,性价比还行。复试形式,在初步确定的两所学校中,南开大学的复试主要是面试、也比较公平。
我的选择方法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但这种方法能说服自己,让我不会再因为择校和专业问题而纠结,然后专心复习。其他人的方法也可以和我不同,建议在选择之后问下自己能否心安,不然对于后续的复习会有很大影响。
二、复习方法篇
1.时间安排
备考过程中,我每天都会用便利帖写下当天的任务,不一定要强迫自己全部完成,但是如果忽然遇到一些事情(比如考试或者开会),可以按照原定计划进行。我也提前参考了很多经验,在尝试后总结出自己的复习方法。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我在网上买了那种计时器(十几块钱包邮的产品)。将最小的时间段设置成45分钟,复习完一个时间段就休息一下,去打水或者上厕所之类的。
2.从各科的学习角度:
(1)思想政治理论:精讲精练、1000题、肖四肖八(一定要吃透)
说来惭愧,虽然投入了很多时间,但我的政治分数才64,这在今年普遍高分的情况下简直太低。成绩出来后我也有所总结,前期的复习思路基本没有问题,但后面对于肖四肖八没有吃透,政治的时政性很强,想得高分必须重视这一部分。对于应届生,建议在暑假时开始复习政治,参考书可以用肖大大的精讲精练+1000题,搭配徐涛的强化课,1000题刷2遍以上效果比较好。政治的后期更为关键,特别是肖秀荣八套卷和四套卷出来后,对于肖秀荣八套卷一定要重视选择题,材料题有时间可以看下或者写思路。等肖四出来之后,关键在于背诵后面的材料题,肖四押题从内容上还是很准确,有些题目即使不是原来的问法,在考场上也是综合在一起进行考察。另外,今年的材料题给分也出现了层次,很多人政治接近80分,也足够拉开差距,如果不会分析材料的同学可以听下主观题策略班。
(2)英语:历年真题(对于2005年之前真题的阅读部分也可以做一下)+墨墨单词app+何凯文长难句+王江涛作文+唐迟阅读课+宋逸轩完型课
1)单词:英语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而且具有零碎化的特点,我一般是利用早上走去图书馆的时间在墨墨上记单词,剩下的部分就吃饭或者晚上睡觉之前完成。
2)长难句(翻译部分也只是听了长难句的课程):长难句部分我是放在最开始学的,主要是听了何凯文的长难句解密课程,对于他的每日一句偶尔会看一看,在听长难句课程时,会按照学到的方法找几个句子课后复习。
3)阅读:阅读是英语考研的主要拉分项,每个选项2分,比完型填空的性价比高太多,开始时推荐听一下唐迟的课程(我是听的老题强化班),感觉更系统,后面的按照年份进行讲解的课程不用全部听,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找来理解一下。虽然唐迟的课确实不错,但是强烈建议不要沉迷于听课,英语阅读最终的目的是读懂,不能完全按照老师教的解题技巧。
4)新题型:新题型部分有三个类型,我们今年是比较简单的小标题,排序和七选五的题目会更难,我跟的是唐迟新题型串讲,然后主要是做题,还是需要把三种题型都认真训练,比如去年考察排序,很多同学猜测今年考察七选五,没想到是很简单的小标题类型,因为题型不熟悉导致丢分就很可惜了。
5)作文:一开始听王江涛的课程,准备大作文和小作文各背诵10篇范文,尝试了好几天发现根本背不到滚瓜烂熟的程度。于是听从同学的建议,选择了最经常考察的四个模板,分别是个人品质类、环境保护类、文化生活类和科技产品类。很多老师宣传作文使用模板很难得高分,我的建议是可以在作文中加入和自己生活有关的事例模板,比如我在个人品质类的模板中,准备了挑战自我去参加演讲比赛的事例,今年正好考察到了习惯这一主题,就可以说养成了挑战自己的习惯,然后赢得比赛。所以作文基本上相当于把背下来的模板摘抄下来,这样就有很多时间去做阅读和新题型。
6)完型填空:因为完型填空的分值太低,我考场上把这个放在了最后,平时准备就听了宋逸轩的完型填空讲解。在正式考试时,做完型距离考试结束不到8分钟,所以大部分的题目都是猜的,比起认真做可能会少2分左右,但是为其它题目争取了时间,还是值得。
(3)专业课:专业课我也是报了新祥旭的辅导班跟着学的,首先要选好参考书,其实最好是《考试分析》,考试分析书较薄一些,而且知识点很详细,不推荐使用指南,《考试指南》太厚,虽然详细,但是不利用后期复习,在复习过程中应该持续使用一本书,这样可以不断添加自己的笔记,自己的理解。当然复习的办法也可以是通过视频课或者面授课建立起学科框架,对一些重要概念进行理解。当然作为0基础的考生,第一遍进行学习,哪怕是有老师讲授,吸收起来也是比较困难的,但是这是一个不能避免的过程,你能做的就是尽力理解尽力去重复。并且分章节做一些基础性的题目,看一下简答的出题点。看视频课的时候往往用的都是授课老师的讲义,比较精当,但是我建议看完视频课之后要回到《考试分析》上,尽可能的进行精读,毕竟还是参考书要盯准一本。我开始的时候看了一遍音频课,过了一遍考试分析,但是我觉得还是对内容理解的不到位。所以要不断的重复,别怕麻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专业课复习前期把大段时间要放在法律基础上面,这些注重理解,看书时应该没什么看不懂,但是理解会有偏差,听听课还是很重要,有时老师上课讲的拓展的东西书上是没有的,或者你是理解错了,所以要听。后期就是做做题,重视错题,重视近五年的真题,重要的知识点是会重复考察的。然后后面的简答,案例分析应该对照着标准答案,学学法言法语,答案格式。
后期就是以法律综合为主,该部分主要是背诵,要背熟,也就是背多分,多背点,有时虽然不理解但是背下来总归是对的,最好也是多听课,老师能帮助你更好的记忆,比如宪法的几次修改部分,这部分很难,但是老师会用顺口溜的形式帮助你记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节省复习的时间,而且老师押题的部分也是帮助很大。做题时也要注意,尤其是大题,论述部分什么的,这些很讲究技巧,需要写的很多,同学也需要逻辑清晰,对于初识法学的人来说很难,需要掌握其中的答题脉络和思路。
文科的知识和理科不一样,有很多记忆部分,所以无论法律综合还是法律基础到了后期都要成篇成段的背诵,很多人理科思维,一边看书一边刷题就行了,这样不行,后期的背诵压力很大的。我当时才用的思维导图,一章一章的画,虽然自己画有些繁琐,但是记忆效果还是比较好的,最好不要通过别人的思维导图,因为别人的思维导图是别人学习的过程。
考研的心态:考研到最后很大程度上是心态的比拼,首先要明确是否真心想考研,特别是想考名校,给自己留了太多后路就很难全力以赴。试想一下,如果总想着考不上还可以找工作,怎么可能还拼命学习呢,但是我们要面对的竞争对手却那么多。所以,建议在工作和考研选项之间犹豫的小伙伴,可以在大三甚至大二的时候去跑跑招聘会,看看工作单位对于学历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