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介绍
2021年武汉大学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6900多名(含拟接收推荐免试生)。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400名左右(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约3450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约1950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500名左右。
本专业统考研究生招生人数:8人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23法学基础A(含法理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诉讼法学)
④824法学基础B(含刑法学、民法学、国际公法学)
试卷分值
623法学基础A:共150分,其中法理学50分,宪法学与行政法学50分,诉讼法学50分。
824法学基础B:共150分,其中刑法学50分,民法学50分,国际公法学50分。
初试考研参考书目:
1.“马工程”教材:《法理学》,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2.李龙、汪习根主编:《法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马工程”教材:《宪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4.周叶中主编:《宪法》(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5.“马工程”教材:《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6.江国华:《中国行政法(总论)》(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7.“马工程”教材:《刑法学》上册、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8年12月版。
8.马克昌主编、莫洪宪执行主编:《刑法》(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9.王利明、杨立新、王轶、程啸著:《民法学》(第五版),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
10.魏振瀛主编:《民法》(第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11.“马工程”教材:《民事诉讼法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12.赵钢、占善刚、刘学在:《民事诉讼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13.“马工程”教材:《刑事诉讼法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14.洪浩:《刑事诉讼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15.“马工程”教材:《国际公法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16.梁西主编、曾令良等修订:《国际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考研复试参考书目:
1. “马工程”教材:《宪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2.周叶中主编:《宪法》(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3.秦前红主编:《新宪法学》(第三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4.祝捷主编:《外国宪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二、考研初试经验
思想政治理论
按照我自己的备考经历,七、八月份用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和1000题,并跟着徐涛视频学习。九、十月份的时候开始记忆当年选择题的要点,十月下旬开始背诵分析题考点和记忆当代时政内容。十一月看肖八,十二月份背肖四。个人觉得考研政治的时间节点按照肖秀荣系列书籍的发行时间来安排最好。温馨提示肖老师在考前一星期会有一个点题班,会在肖四肖八的基础上再画重点内容,而且今年还有一份第五卷,很适合模拟。
英语一
首先,英语得阅读者得天下。做阅读几个关键的点:1.不要纠结不认识单词的含义,只关注它的感情方向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即可。2.先题后文,也就说先读题目,并且读完题目后在后面标记一下是推断题还是细节题还是例证题等等,然后带着题目去读文章,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3.定位好的句子就是解题的依据。
翻译、新题型、完型这类题目如果阅读理解可以掌握方法,实则换汤不换药。
翻译推荐唐静老师,可以买他的配套书《考研英语拆分与组合翻译法》,讲的十分详细,平时练习时就限时做题,然后根据这本书订正,然后日常积累即可。新题型、完型这两个题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技巧性特别强,仍然是建立在词汇量和阅读方法的积累之上,推荐宋逸轩老师的课,课时很少,看完后,掌握解题的方法,多加练习即可。方法大于一切!
作文最重要的是你会不会写长难句。很多老师都在讲各种各样的素材,让学生多背多积累,说到考场上自然就会写了。我十分不认同这样的方式,我认为我们在作文备考时最先关注的是我们会不会写英文的句子,会不会写长难句,我认为这是前提。然后再学习考研英语作文的结构,第一段写什么、第二段写什么、结尾段写什么。完成这一步后,我们可进行适当的素材积累,有选择性背一些优秀范文,我认为这个过程才是给整个作文的备考锦上添花。
623法学基础A和824法学基础B
备考武大的法学专业课的时候,备考科目还是比较多的,法理学、宪法、诉讼法、民法、刑法、国际公法都包含在备考内容里了。
暑假之前,通读专业课的所有书籍,结合武大的真题划下要考试的重点,自己整理各部分的知识框架,进而了解每章的核心内容。暑假期间,进行二轮巩固。九至十一月份的时候,疯狂背书,法学毕竟是文科范围,那么我们在了解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法言法语是必需的。一本书,只有背诵三遍以上才能真的熟悉。法考的几本书,我从头到尾按照大纲背了四五遍,第五遍的时候已经可以扔掉书本,看着大纲背出内容来,这也是为什么我的专业课可以取得如此高分的原因。
最后,有条件的一定要找到报考院校的历年真题,这样有助于对考场的答题时间、答题内容有所安排。同时,背笔记1-2遍之后我建议大家直接在10月买的机构的冲刺笔记(新祥旭考研),背4-5遍,可以覆盖到80%以上的考点,对于法综的考试来说足够了。最后说一下,不管是法综中的哪类题目,如果题目中出现了某一概念,在答题时一定要先对概念做名词解释!
另外,除了要对两门专业课的书熟练掌握之外,大家还要保持对于老师论文和社会热点的感知。因为这是你以后学习、研究的方向。只靠死记硬背是无法适应考试的,考试题目也并非都是课本内容。而且由于新法修改,其实课本已经有些落后了。所以大家一定要在熟练记忆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更新,建议大家背课本之后,有精力的话可以在课余时间看一看武大老师的论文。
三、我的经验总结
专业课是重中之重,每年都有落榜的同学说,如果自己的专业课再考高十五分、二十分就好了……
大家一定要明白,专业课提高15分和公共课提高15分,所需要付出的时间精力投入是完全不一样的。专业课提高15分,可能是你多做一两次真题、或者多背了半个月的专业书,就可以达到的;与之相反,公共课想提高15分,是什么概念呢,把45分变成60分如果掌握复习方法是可以做到的,但是,把英语从60分变成75分,就要花费很多很多的时间精力了!从投入产出比,或者机会成本的角度说,非常的不合算,最优解还是狠抓专业课!
也有同学会说,自己也想把专业课学好,但是确实有时候感觉用力方向不对,比如找不到真题,比如参考书目都在一轮通读了但是还是感觉云里雾里,比如自己看了后面忘了前面难以搭建知识体系……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提一句“专业课一对一”的优势了。
考研笔试的专业课本身存在着信息壁垒,自学的会消耗更多的时间精力碰壁,所以跟着靠谱的老师走,至少不会走弯路。而且,在实际的学习中,有疑问可以找授课老师及时提出及时解决,有困难也可以直接向你的教务反馈,这些都不消耗你的课时。
新祥旭考研,迄今为止,深耕一对一领域15年,从最初的北大校园里走出来,到今天,已经覆盖了全国各985、211高校的所有专业+普通本科的常规专业。助力你的考研复习,高效全面,快人一步!
名校考研,高效提分,你需要更聪明的备考方式!
大家在考研时如果遇到了困扰,不管是择校还是备考,都可以找新祥旭毕老师。
需要试听【20年考研成功经验公开课】的,加我微信备注“目标院校+专业”,带你听课!
最后,希望大家坚持到底,预祝2020考研的你成功上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