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是一门研究自胎儿至青少年时期生长发育、身心健康和疾病防治的医学科学。研究对象是胎儿至青春期( 18岁) 的儿童。研究内容包括: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不断提高儿童体格、智力发育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研究儿童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和技术,不断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研究各种疾病的预防措施,包括免疫接种、先天遗传性疾病的筛查、科学知识普及教育等; 研究儿童各种疾病的康复可能性及具体方法,尽可能帮助其提高生活质量乃至完全恢复健康。儿科学研究目的是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近年来儿科学完成了从单纯临床儿科到儿童医学( 广义儿科学) 的历史演变。儿童医学不再是以成人医学为主的医学架构中的一个小小的年龄分支,它是以生长发育为主线的生命过程的医学。
1.国内外儿科学专业新进展
上世纪医学领域内DNA 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聚合酶链反应( PCR) 技术的应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现等高科技成果相继呈现,展示了人类科研思路的发展和方法学上的开拓进取,也预示新世纪儿科学大发展的美好前景。当前儿科学发展面临新挑战、新机遇,也迎来了深化、提升、发展的大好局面。保障儿童生活质量与生命质量是全社会对儿科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未来儿科工作的价值取向和学术取向。
1. 1 新诊断技术的涌现
1. 1. 1 代谢组学的应用: 随着生物技术发展,基础医学生物学科给医学诊断领域带来新的曙光。进入新世纪,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等遗传生物学相关技术的应用对儿科领域疑难杂症的诊断更加深入,成为儿科学研究的有力工具。近年来,人们已经意识到生物学的整体复杂性以及基因构成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复杂交互作用,而对这些交互作用的理解已经不能单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或转录组学水平去揭示。关注生物分子之间途径及网络的动态变化和关系的系统生物学( systems biology) 或整体系统生物学( global systems biology) ,则通过研究DNA、RNA、蛋白质和代谢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整合各种生物信息,从全局反映遗传背景和所处环境对生物个体的作用和影响。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重要的组成部分,由Nicholson 等于1999 年提出以来,迅速发展并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已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药物开发、毒性评价、环境评价、生理学、功能基因组学、个性化治疗、营养学等科学领域。目前代谢组学在临床的研究尚未大量开展,特别是在儿科领域。尽管目前代谢组学在临床研究不多,但在疾病诊断及治疗策略发展方面均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贯穿于近乎所有的儿科疾病研究领域,从饮食的影响、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发现、疾病分型及严重程度的判断、疾病的预后、疗效的评价到疾病分子机制的探寻。
1. 1. 2 分子影像学的发展: 电子学与计算机技术驱动着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儿科医学影像技术步入一个日新月异的发展阶段,由单纯反映宏观结构向功能成像、分子成像、基因成像等多领域扩展,在某种意义上其发展趋势代表着医学发展潮流中的热点问题,对儿科疾病诊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分子影像学是运用影像学手段显示组织水平、细胞和亚细胞水平的特定分子,反映活体状态下分子水平变化。因此分子影像学是把分子生物学和现代医学影像学相结合的产物,在探索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起着桥梁作用。近年分子影像学的利用促进了干细胞移植治疗疾病的发展。
1. 2 治疗方式的突破
1. 2. 1 干细胞移植: 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技术在儿科疾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干细胞在治疗许多神经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疾病、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中显示了良好的效果和应用前景。其中,神经干细胞( NSCs) 移植已经在动物实验中显示出对儿童缺血缺氧性脑病、脊髓损伤、脑瘫等的良好疗效,但仍有一些争议:①NSCs 来源: 主要由人胚脑分离或胚胎干细胞分化而来,存在伦理学争议; ②NSCs 定向分化调控问题:如何控制其定向分化为所需的功能细胞,而不是其他无效细胞或无序生长的肿瘤组织,从此角考虑,目前投入临床应用尚须慎重。
1. 2. 2 儿童微创诊疗: 纤维支气管镜和鼻咽喉纤维镜安全、直观使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对X 线胸片提示肺不张、肺部块影、阻塞性肺炎、肺炎不吸收、吸入性肺炎、疑有食管气管瘘、支气管异物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明显提高。国内消化内镜和呼吸道内镜受检者范围已经扩大到新生儿,其中,纤维支气管镜受检者最小体重仅为900 g。消化内镜极大地提高了消化道黏膜病变的确诊率,一些患胃肠道息肉、胃肠道出血、腔内狭窄等疾病的患儿不仅解除了病痛也避免了手术之苦。脑室镜下脑室造瘘术借助脑室镜在内镜电视摄像系统下脑室造瘘,疏通堵塞的脑脊液循环通路,为脑积水致残的患儿带来福音。微创外科技术是21 世纪外科学发展的新的里程碑。儿童腹腔镜手术的发展虽然只有近20年的历史,但其发展极为迅速。随着临床医师经验的积累,微创器械和技术的改进,儿童微创手术被证明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术中出血少、住院天数少的先进技术。如今,是否开展儿童微创手术已作为衡量儿童外科水准的指标之一。
1. 2. 3 儿童介入治疗: 数字减影设备催生了介入诊疗技术,儿科介入诊疗涉及到机体的每一个区域,尤其是在实体瘤和心、脑血管病的诊疗领域成绩斐然。儿童先天性或后天性的心血管疾介入性治疗技术飞速发展。尤其在许多心血管畸形的治疗,如心房交通的开放术、异常心血管交通的关闭术、球囊瓣膜成形术、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等,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手术。脑血管介入诊疗拓开了儿童脑血管病变的广阔视野,从认识论的根本上更新了许多神经系统疾病诊疗策略。但目前儿童介入诊疗仍存在很多问题,如: 缺乏新的统一操作标准; 在中长期的效果方面与外科相比尚缺乏足够的资料,特别是尚无多中心、随机的、长期的临床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在器械方面型号较少且固定,根据患儿自身情况进行调整的余地较小。
1. 3 儿童保健的兴起儿童保健是儿童医学领域
一个重要的学科,其内容包括基础儿科学、前瞻儿科学、社会儿科学、儿童心理学、儿童行为学等理论研究,也包括个体疾病诊治、人群疾病控制、人群健康促进等临床实践。躯体疾病虽然仍是保健临床门诊的常规内容,但有了新的要求和任务。在这个领域急需启动基因多态性研究,基因多态性研究将为保健临床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危险因素识别参数,使精确诊断、治疗干预更加个体化。心理- 行为发育和问题在我国已成为儿童保健日常处理的课题,但有关性格塑造、气质养成、能力培养、品德教育、潜能开发等许多基础课题亟待认真展。
有关儿童营养- 喂养、早期适宜刺激训练、精神- 心理卫生的知识、适宜技术需要多学科深入研究。我们生活其中的外环境,充满了越来越多的危险因素( 如意外伤害、环境污染、儿童生活重负、不良生活方式等) ,如何识别、预防这些危险因素,如何防止它们卷入儿童生活中去,如何阻断它们延续到成人期都是必须予以解决的重大课题。环境基因组规划为儿童保健研究临床实践提供了广阔天地和巨大的机遇,使得我们增加了对这些危险因素预防干预的准确性、有效性。在儿童保健领域内开展环境基因组计划和基因多态性研究是新世纪对儿童保健将理论研究与医学实践结合提出的新挑战,也提供了儿童保健大发展难得的机遇。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保持健康水平的需求越来越大,更凸显儿童保健的重要性。儿童保健研究和工作中,生长发育是一个经久不衰的主题,生长发育和老化过程有许多相似但又相反的进程,如在骨结构与钙营养、味觉的发育与衰退、认知与人际交流、行走与跌落、情绪控制与表达等。
2.我军儿科学新成果
在全军及总后对儿科发展的支持和帮助下,通过全军广大儿科工作者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我军儿科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涌现出一大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学科、研究人员和知名专家。
2. 1 建立了我军第一所儿科专科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于2007 年建立,如今已经发展为一所集临床、科研及教学为一体的大型儿童专科医院,其专业范围覆盖基础儿科、儿科重病领域、儿童发育领域、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临床遗传学领域。开展了16 个特色专业,整体实力已经跻身国内儿童专科医院前列,尤其是在危重新生儿救治方面,已建立起国内乃全球最大的NICU,拥有生命岛300 个。在早产儿救治、肺发育及肺损伤修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防治及脑损伤干预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此外,在儿童生命支持、PICU介入肺科、儿童微创外科手术、儿童肾脏免疫及遗传代谢病筛查方面均已居国内前列。
2. 2 全军儿科取得的主要成果在国内率先开展
新生儿重症转运网络,全面开展了发达国家III 级C( 顶级) NICU 技术项目,国内首例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成功救治暴发性心肌炎、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儿生命,开展连续血液净化技术成功救治中毒、代谢性脑病、脓毒症、免疫性疾病及肝肾衰竭,在国内率先应用气管支架成功矫治儿童气道狭窄,率先开展腹腔镜成功治疗婴儿胆道阻塞、儿童单孔腹腔镜技术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率先开展了儿童遗传性肾小管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如以肾小管性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的小儿Dent 病的研究) ,以及异基因骨髓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各种血液疾病,神经干细胞治疗儿童脑损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此外,在儿童感染免疫、儿童哮喘、儿童癫痫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得到国内同行的肯定。
3.军队儿科学专业发展方向
军队儿科学专业要继续发展壮大,需要全军儿科工作者付出更多的努力。
3. 1 健全管理体系,加强队伍建设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改善,军队儿科专业发展较快,诊治水平不断提高。但要实现军队儿科的大发展,就要建立健全我军儿科管理体系,加强我军儿科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要优化结构,注重人才的全面素质和提高,创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使之早日成才,要关心照顾、保护好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学科建设的科研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科与学科间的交叉、碰撞和融合。通过学术交流,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带动人才成长,强化学科内涵,从而不断提高儿科专业的医疗质量,更好地为军地儿童健康服务。
3. 2 注重基础研究,跟踪国际前沿基础教育和科研水平是代表一个学科发展的风向标,也是国外发达国家地区努力打造科研型医院的原因。注重儿科基础研究对提高医院在该领域的整体水平和知名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及时跟踪学科前沿,才能站在学科发展的前列,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目前在遗传儿科学、内镜治疗、儿童危重病治、新生儿医学等前沿技术领域,军队儿科界已经具有良好的基础,应在现有基础上,继续不断开展基础研究,跟踪国际前沿,选准热点和难点,勇于开拓,为打造军队精品儿科努力贡献。
3. 3 建立军事儿科学,形成军队特色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在战争、灾害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更加容易受到伤害。军事儿科学是指在军事活动条件下如何保障儿童和青少年生长发育、身心健康,防止损伤与疾病的医学学科,是军事医学重要和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目前我国军事医学的薄弱部分。军队儿科学除了儿科学的基本特征外,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为部队服务,为战争服务”,是军队儿科专业的鲜明特色。军队儿科专业的发展,应始终牢记 “姓军为兵”的服务宗旨,除了大力发展儿科先进诊治技术外,重视加强战时以及重大突发事件中的征集、组织、管理和展开等军事卫勤学的训练,形成军队儿科专业独有的特色。近年来,全球范围的军事活动及自然灾害比较频繁,在这种条件下儿童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军事儿科使我军未来的医务人员增强在战争及灾害条件下救治少年儿童的能力,这是当今国际形势下,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