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本情况
(1)关于择校和定专业
本人是二战22考研,考虑到今后的从业就是想做翻译,自身本科出身双非,未来想去好一点的院校,而且本科专业就是翻译,考研目标院校基本就定在了理工类211的英语笔译翻译硕士。备选地大(武汉)、中石油(青岛)、北交大,最后综合考量,结合自己的英语基础和备考规划,选择了北交大。因为从学姐还有前人的经验贴了解到,北交大不歧视“双非”出身,复试公正,没有黑历史,就基本定下来了。
(2)该院校该专业考研报录情况介绍、考研难度分析。
北交近几年翻硕招生32人,推免和统招几乎都是对半开,但推免一般推不满,名额不会给统招。22考研比较特殊,初试成绩出来之后,突然扩招了,拟招14人,实招23人(其中3个少干)。2020年开始北交复试采取自主划线,34所复试线出完了北交的就出来了,22年的复试线没有21年高,因为汉百难度上来了,总体分数就没有21年高。北交的报录比大概在10:1左右,22考研进复试28人(含3个少干),刷了5人。
北交的难度集中在政治和汉百上,北交的翻译和基英都比较中规中矩,按部就班复习,正常发挥,分数不会太难看,但北京地区的政治得有70+才可以说不拖后腿,汉百变化不定,题型不变,但重点可能会有变化,所以非常考量知识的全面性。个人认为北交是翻译硕士考研儿择校性价比比较高的一所,难度适中偏上一点,不过具体情况也得根据自身基础和复习规划考量。
2、 初试
(1)101政治
资料:
肖秀荣精套餐、腿姐技巧班视频课、腿姐背诵手册、苏一选择题提分手册、徐涛公众号带背
今年的政治成绩在我的意料当中。想想自己“一战”的政治天津地区62分,“二战”的复习思路还是改变了不少。
“一战“涛涛的视频看得不亦乐乎,看过了就过了,做题一错再错,“二战”我直接看肖老的精讲精练,完了上手练习。1000题刷了一遍,其中的马原和史纲刷了两遍,真题的马原和史纲也刷了两遍,后期的肖大大时政选择题过了一遍,结果一题都没考。
11月会有腿姐的技巧班,认真看,耐住性子背,好好复盘,选择题会有质的提升,得客观题者得政治,北京地区选择题至少40+才有机会上70分。我本来买了红果研的苏一政治选择题提分手册,彩色的内页,重点分明,但是勘误也不少,后期需要跟进修改,而且有的知识点不是很全面,得自己补充,大家可以直接入腿姐背诵手册。但是苏一后期在公众号上会提供肖四的选择题解析,以及肖四大题的背诵思路,还是很有用的。今年大题肖四全军覆没,腿姐答题模版一骑绝尘,跟人感觉腿姐的方法越来越符合政治的出题导向了,大家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老师,不必死跟着一个,可以各取所需。
后期我也有跟着徐涛的公众号打卡大题知识点的背诵,早上会听涛涛的录音,晚上就背涛涛总结的知识点。
总有人说北京政治主观题压分,其实不是改卷的老师们故意压分,大家可以想想,统一改卷,你前一个人考的清北,老师改得爽了,一下子看到你的答案,老师肯定会有落差对不。客观题咱们不强求,该背背,你就当自己拿30分,重心放在客观题,48、50的大有人在。
(2)211基础英语
题型+资料:
单选1分×20题(华研专四1000题)
完形1×10(六级完形)
阅读理解三篇2×15(英一阅读+专八阅读)
summary 10(北交真题)
作文30(武峰实战翻硕)
基英就是拖我后腿的那科,复试没有比我还低的了,或许这门我的方法不值得借鉴,但是我的反思值得参考。
背单词必须贯穿复习全过程,到11、12月,词汇量应保持1万+,这样练基英和翻译才没有那么吃力,不然做题还是一堆一堆生词,既影响复习效率,又打击信心。如鱼得水专四专八就够,如果还想挑战一下,可以试试GRE。
于我来说,尽管我每个题型都有练,但是做阅读理解的时候有很大缺陷,就是对模棱两可的东西嫌麻烦,不深究,放放就过了,这是非常不可取的。以至于后期的阅读理解还是5错2或者错3,词义辨析还有模棱两可,这非常危险,基英的客观题占比很大,所以手一定不能生,阅读理解要找出处,针对不同的设问要用不同的逻辑来解题,保证正确率的情况下再慢慢掐时间提高速度,切忌操之过急。
北交阅读理解偏好英一、六级和二笔的真题,大家可以朝这个方向靠拢。
summary这题要求大家阅读英文文章,写一个不超过200字对中文总结,我本身没有找到合适的题来练习,大家可以自己找一下有没有合适的题。也可以从中文文章入手,再慢慢提升难度。summary要注意每段首句、尾句或重心句,还有文章中自带概括的句子,比如有并列成分的。今年考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和汉百对知识点有穿插,这也稍微点明了了大家日后的复习方向。
作文的准备时间不宜过短,北交要求400words,属于中等偏长的了。我自己快10月底才匆匆忙忙地写了几篇,完全不够,而且我没有读外刊的习惯,缺少地道的表达和缜密的思维逻辑,也没有新颖的观点。后面我了解到别的同学写作文会找学姐修改,如果不想找学姐改,可以去批改网找老师修改,甚至还可以上grammarly修改。
(3)357翻译
题型和资料:
词条英汉1×15、汉英1×15(黄皮书词条翻译)
英译汉三篇60、汉译英三篇60(翻硕黄皮书相似文本+武峰实战翻硕+《商务汉译英教程(第三版)》+星火专八翻译)
翻译这门的分差并不大,十分左右,我感觉老师们改卷都还比较仁慈,加之今年的难度并不大,所以整体的分数还是比较可观的。
准备这门课的时候,我把真题研究了一遍,把每个词条和每道翻译分门别类,总结出重点和难点,然后依次练习。这一步非常重要,因为北交的词条和翻译题型庞杂,每年都有细微的变动。 将黄皮书词条分成若干份,每日定量背诵,考前至少背完一遍,我当时就是一直快背到考前,第二遍只开始了一点点,时间非常紧张,后悔没早点开始,最后30个题里有两个写错的,22年难度不大,推测应该有人是满分的。着重看黄皮书政治、经济、科技、翻译这几个板块。
翻译是重头戏,如果跨考的同学能简单了解一些翻译理论常识,入门会更加轻松。从非文学文本练起,比如政工,catti的真题就是很好的训练素材,对照官方的译文修改自己的译文,想进阶的可以看看韩刚老师的译文,但是我更喜欢简洁明了,所以韩老师的看的比较少。 《商务汉译英教程》,也就是每年唯一指定参考书目,我练习了一遍,着重联系里面比较特殊的文本,比如说合同翻译,书信翻译,标书翻译,北交曾经也是考过的。
政工、科技、企业宣传等等非文学文本,我们也可以叫实用类文本,都是翻译学习的第一个台阶,也是现在翻译市场需求最大的文本类型。
其次是文学文本,有人推荐张培基的散文翻译选集,说实话,个人不推荐用这个练习文学翻译,一是文本过长,翻起来消耗意志力,二是翻译大家岂是我等翻译小白可以轻易效仿的?可以日常欣赏,锻炼一下翻译思维,足矣。
我自己练习使用的是《星火专八翻译》,里面的文本长度和北交真题相当,而且各种文学翻译体裁都能练到。直到考前,里面的40篇文学翻译我练习了一遍,个别我非常喜欢的文章翻了两遍,哲理类散文做了几篇。
拿到一篇翻译,先通读,标记生词,根据上下文猜词义,练习尽量脱离词典,然后以句为单位进行翻译,标记难句。当日的翻译当日订正,不建议抄参考译文,比较费时间,可以标注错译、漏译的地方,多思考比抄答案有用得多,想想用了什么翻译方法和技巧,多问问为什么。
不用纠结自己的翻译怎么和答案不一样,翻译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保证不失原意的情况下,你有充分的理由肯定自己的翻译,但这也不妨碍你背诵别人的优秀表达,这些表达可以丰富自己的译文,让其更加饱满。查词典的时候,不管是什么app都好,可以多牛津、柯林斯等大辞典的解释,学到这个单词的具体用法和其他意思,因为一词多义在翻译中是经常出现的情况,这样可以提高译文的准确性。
每隔几天重译之前的文本,或者拿自己之前的译文再琢磨,3~4天为宜。重译并非从头到尾再译一遍,而是把你曾经标记的难句,或者错译的句子,再翻译一遍,看看自己是不是又栽了跟头,还是做得更好了。看自己以前的译文就会发现,“我当时怎么会犯这种错误”“明明这里用xx更好的”。
翻译是需要打磨的,每天算上词条,我用在这门课的时间3小时左右,之前有的学姐说,翻译是要靠 “悟” 的,个人非常赞同,当然有点玄学啦,但是慢慢做,每天做,就能拨云见日,体会到翻译的妙处了。
(4)448汉百
题型+资料:
单选1×5(黄皮书单选)
词条汉译英1×5(同上)
名词解释4×10(黄皮书百科词条词典,《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李国正)》、喜马拉雅--黄皮书汉百词条有声书,关也视频课,《最后的礼物》,百度百科app)
应用文40(黄皮书写作手册,《公文写作格式与范例大全》)
议论文60(黄皮书写作手册、《疯狂作文——高考满分作文》、纸条app)
对于汉百,私以为不是靠前一两个月突击突击就能考好的,从6月份开始,就要开始熟悉黄皮书的内容,不必逐字逐句背诵,但你就假设抽到一个主题,好比“五四运动”,然后需要你进行演讲,总要能说出点什么的感觉。近年分数的阈值非常广,而且今年进复试的只有我一个上了120,总结一下就是运气和努力缺一不可。
单选题不难,非常基础,5个分值也不大,大家正常复习背诵基本就是秒选。
往年的名解基本就是书籍和名人,外加几个热词,语言学和翻译理论几乎不涉及。但今年真是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在考场上我都蒙圈了,前五个都是我根据自己的所学编的,从没背过,好在自己有一点语言学基础,本科又是翻译专业,所以还能写出来些,但是由于胡编乱造也写错了不少,估计给个1~2分吧。
cop26(联合国气候大会)还写成了cop15(生物多样性大会)……里头我切实背过的只有“双减”和“希腊三贤”,可想而知“胡诌”的能力有多么重要(狗头)。大家如果在考研复习过程中有困难的话,也不妨报一个辅导班,比如新祥旭考研全科一对一私人订制VIP辅导课程,针对性强,上课时间可以灵活协商,课下还可以免费答疑解惑,对考研初复试应试备考这块的帮助是非常明显的。
当年的文学诺奖一定要了解,《最后的礼物》会帮大家归纳的很好。22年单选题有一题相关的,然后名解“离散文学”也是诺奖相关的。2021年文学诺奖是一个坦桑尼亚后殖民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就可以归类为“离散文学”……这都是我考完试才了解到的,真是悔不当初了。
名词解释再怎么不懂,也不能空,主观题空着,你怎么敢的呀,老师想给你分都不能,不能准确写出词语的定义,那沾边的多少也要写点,只要你是你知道的,尽量用书面的语言,组织个100~150字左右的答案,墨水分老师不能少你的了。
名词解释有人是分板块背诵的,我除了按照板块背诵,还按时间顺序学习了一遍,用XMind梳理了一遍,其实就是学历史一样的,浏览了《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李国正)》,把黄皮书没有的知识点又着重看了一下。这样零零散散的知识点就能串起来了!
词条太多了,我相信没有人能背完,每周翻译硕士考研网公众号和微博都会更新填空题,后期还会更新名词解释,我会跟着做一下。11月开始自己从《最后的礼物》和黄皮书里抽题,10个10个来,掐时间默写。然后我还逮着词条词典里重点那几章,每天起床就喜马拉雅外放,边听边洗漱,晚上洗澡也在听,当时真的走火入魔了,最后还不考书籍和名人,不愧是我大汉百。
应用文,今年考的题型往年没出过——“述职报告”,往年重复过的题型只有 “通知”。我把黄皮书写作手册里的题型挨个练习了两遍,着重看看没出现过的题型,但是手册里是没有“述职报告”的,《公文写作格式与范例》里才有,好在这本书我也浏览了2遍,大概知道述职报告要写什么内容。一定要多看,多熟悉套路。这题是拉不开差距的,从没练过,从未见过,那就非常吃亏。
大作文我10月才开始准备,太晚了,大作文不需要具体的开始时间,高考大家伙都写过议论文,素材积累和有意识练习论据论证的结合真的很重要。北交近两年还直接给了主题,不是任务驱动型作文,难度还降低了,但是保不准它今年就要你分析故事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刚开始练的时候,我早就忘了议论文怎么写了,一篇作文2、3h时有的事,真的费时间又费力气。起初一周一篇,分题材练习,在“纸条“上积累句子和素材,每写完一次就修改自己的作文,补充切题的论据,仿写别人优秀的段落,背诵一些名言,闲时就拿作文出来看看。后期一周两篇作文,时间和卷面都把控得还可以。
到考前大概练习了17、8篇作文,一直担心会考到自己没写过的题材,拿到卷子第一件事就是看大作文,一看“文化自信”,当场就啪嗒啪嗒掉眼泪,坐我旁边的男生都傻眼了,我写过啊这个题目啊!
整个汉百卷面都是汉字,日常练习,不管哪一科,尽量用空白纸,如果不能写的很漂亮,至少要工整,把你的字给老师、家人、朋友看看,能快速知道你写的什么内容就够啦。
百科是我这几门里最喜欢的一科,因为我非常享受源源不断地汲取养分的状态,发现自己的无知和愚昧,然后弥补不足。希望大家在百科学习的时候,也能调整心态,不要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主动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也是会让人满心欢喜的一件事。就像自己想学习和别人催着你学习,那心态和效果完全就是两码事。
3、复试经验。
22考研的复试分数线370,我记得有几个同学都是这个分数,比前一年降了9分,今年总分没有400+的,大家多少都有一点短板。一共28人进复试(含3个少干),拟录取23人(含3个少干)。复试录取比例大概在1.3或1.4:1的样子,线上复试总分220分,初试分数和复试分数直接累加成总分。我的复试准备时间为1个月,大家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来调整,尤其是应届考生,那时毕业论文的任务也会比较重。
我用到的资料有:从学姐那里获得的复试资料(中西方的翻译理论和流派的归纳);俗语的背诵我用到了学姐的资料里的,还有黄皮书词条俚俗语部分,以及我在网络上自行搜索补充的;六级听力原题;小媛译站公众号,可可英语app-“数字口译天天练”栏目。
复试内容:
(1) 个人问题
一般会让你做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紧接着可能会根据你的自我介绍问问题,像我是“二战”,老师就让我介绍了毕业论文。复试准备就要根据自己的自我介绍列举一切可能想到的问题,然后写好逐字稿,背诵可能会让你的回答过于死板,而且一忘了还会紧张,所以要不断熟悉自己的答案框架和要点。
(2) 专业问题
这个部分包括翻译专业的问题、翻译赏析、俚俗语、口译、听力。专业问题考察大家的翻译理论,中外翻译理论,要会用英文背诵,具体的翻译术语的定义,比如说什么是“译者的主体性”“直译和意译的区别”等等。回答要有条理,懂得“一二三四…”,定义说完就举例子,最后附上自己的理解,就是非常完整的答案了。翻译赏析不会很难,都是基于翻译理论来问你问题的,像我当时就问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两个译本,一个是直译,另一个是意译,那实际就是考察直译和意译的区别,结合两种译法的特点和译文,就可以组织答案了。
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向老师再次确认,确定老师的考察范围,简单道歉一下(哈哈哈),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切忌不懂装懂。
口译大家可以跟着徐老师或者小媛译站每天EC、CE各一篇,我当时考的是政工类的中译英,时长1min,不知道英译中考不考,都练保险!
听力是六级难度,文本较长,最后考察。我当时最后脑海里全是复试自己讲过的傻话,迷迷糊糊啥也没听进去,最后蒙了仨,大家不要学我!
4、给学弟学妹的建议、鼓励。
我已经是第二次参加考研了,“一战”走过的弯路,我都还比较清楚,从我选择南开大学起,我只能算是拿到一张考研体验卡。择校和信息收集整理非常非常重要,无论是择校也好,还是各个阶段的复习也罢,不要人云亦云,盲目跟风,经验要看,自己的情况也要考量,最后制定只适合你的独一无二的考研计划,然后无论天气怎样,心情怎样,稍稍整理一下自己就要重新振作啦!
有时候我会觉得吧,一些坎坷和弯路真的得亲身走过,印象深刻,下一次才知道解决和避让,“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嘛。当然啦,如果真的能乖乖听学长学姐的也行(其实也不必哈哈哈哈)。
我见过尽管已经保研成功,依然没有松懈的同学;见过目标明确,“一战成硕”的同学;见过知耻而后勇,“二战上岸”的同学;也见过屡败屡战,四战、五战的同学……很多时候考研一开始只是一种选择,往往在人们努力过后,它就成了一种执念,在很多年以后某个平常的下午,或许在小隔间里码字的你,蓦然想起当初考研的岁月,成与不成,都会让你沉思良久吧。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既然想做好某件事,在前人走出的条条道路面前,大可沿着车辙和脚印前行,也可以自己做探路者,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更多信息,欢迎下方扫码留言!
一对一辅导高分咨询:萧老师15271864561(微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