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祥旭考研官网欢迎您!

预约报名

【新祥旭考研】2017古代文学考研精华笔记

【新祥旭考研】 / 2016-08-26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 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

 

  名词解释

 

  上官体(华师09

 

  1.上官,指初唐诗人上官仪,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上官仪贵显,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人称为上官体。

 

  2.特点:细致体察、情思婉转、笔法精细、对偶工整。

 

  馆阁体

 

  馆阁体是唐代一种分题赋咏和寓直酬唱的诗体。在对于诗律和诗艺的研炼发展上,为唐代近体诗的定型做出了贡献。

 

  初唐四杰(江西师范08

 

  1.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而并称初唐四杰。

 

  2.初唐四杰能真正反映社会中、下层一般人士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

 

  一、简述初唐四杰在创作上的共同特点。

 

  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而并称初唐四杰。

 

  1.四人的创作个性是不同的,所长也异,其中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律诗。

 

  2.他们自负很高,名高而位卑。

 

  3.他们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

 

  4.都有一种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

 

  二、概述初唐四杰诗歌的创作特点。

 

  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而并称初唐四杰。他们的创作特点有:

 

  1.重视抒发情怀和不平之气,面向市井,写个人生活情怀,也写沧海桑田的感慨,思索人生的哲理。

 

  2.四杰往往用七言歌行来铺叙抒情,夹以议论,篇幅可长可段,句式参差错落,工丽整练中显示出流宕和气势。

 

  3.当时渐趋于成熟的五言律,对偶的整齐、声律谐调,表现感情具有稳定性,而四杰的五言律也透露出非常自负的雄杰之气和慷慨情怀。

 

  四。四杰诗风并没有完全摆脱当时流行的宫廷诗风的影响,他们的一些作品,不免有雕琢繁缛之病。

 

  三、简述陈子昂《感遇》的思想内容。

 

  初唐诗人,对唐诗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他的诗歌内容有:

 

  1.他是一个政治色彩很浓的诗人,借《感遇》来恢复风雅比兴美刺的兴寄传统,使诗歌创作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干预现实的作用。

 

  2.一部分诗歌抒怀言志之作,将匡时济世的人生抱负化为慷慨悲歌的情思,具有昂扬壮大的感情气势。

 

  四、试论陈子昂诗歌的风骨兴寄及其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初唐诗人,对唐诗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他的诗歌创作表现有明显的复古倾向,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

 

  1. 提倡风骨和兴寄,对于当时诗风的变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他将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联系起来,反对没有风骨、兴寄的作品。

 

  2.提出诗美理想。即创造了一种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的采美相结合的健康文学。

 

  3.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主张影响了唐代,他提倡的风骨兴寄和诗美理想对于躺市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这被后来唐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盛唐诗歌的繁荣所证实五、 陈子昂的诗歌主张及其诗歌的特色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表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即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复归风雅是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集中体现为他创作的38首《感遇》诗。

 

  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是陈子昂诗歌创作的个性风采,也是他倡导的风雅兴寄中能反映一个时代士人精神风貌的新内容,被称为唐诗风骨的东西。

 

  陈子昂提出复归风雅的目的,是追踪多悲凉慷慨之气的建安风骨,寄托济世的功业理想和人生意气,与片面追求藻饰的齐梁诗风彻底地划清了界限。其次,他提出了一种“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理想,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采的美结合起来,创造健康瑰丽的文学六、 “沈宋”对律诗发展的贡献。(武大04)五律的定型是由宋之问和沈佺期最后完成的。他们琢磨诗艺,在诗律方面精益求精,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故沈、宋之称,也就成为律诗定型的标志。

 

  以遵守黏对规则为声律格式的五言律的定型,在唐代近体诗的演变过程中实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它不仅完成了由永明体的四声律到唐诗平仄律的过渡,有易于识记和掌握运用之便,而且具有推导和连类而及的作用,是一种可以推而广之的声律法则。

 

  第二章 盛唐诗歌

 

  名词解释:

 

  辋川集

 

  1.《辋川集二十首》,是盛唐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辋川别业写的一组小诗。

 

  2.诗人自甘寂寞的山水情怀表露得极为透彻,在明秀的诗境中,让人感受到一片完全摆脱尘世之累的宁静心境,似乎一切情绪的波动和思虑都被净化掉了,只有寂以通感的直觉印象,难以言说的自然之美。

 

  一、简述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山东师范07)。

 

  盛唐诗人王维山水田园诗总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 将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作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

 

  2.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诗里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和层次感。如《送妍桂洲》中“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二、简述王昌龄七绝的清刚之美。(即七绝的主要特点)盛唐诗人王昌龄是专攻七绝的高手,他的七绝有清刚之美。

 

  1.格调多样化,或高昂开朗,或低迷凄婉,或雄浑跌宕,或爽丽自然,总有一种清刚之美。

 

  2.诗歌中的情景交融。如《芙蓉楼送辛渐二首》用“冰心在玉壶”自喻高洁,意蕴含蓄而风调清刚。

 

  3.心理描写也非常出色。如《采莲曲二首》“乱如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4.创作了以相关连的多首七绝咏边事的连章组诗,即著名的《从军行七首》。

 

  三、试论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

 

  1.盛唐诗人孟浩然山水诗的主要风格特点是自然平淡。

 

  2.他的诗中也有刻画细致、用字精审的工整偶句,但并非有意模山范水,只是一时兴到之语。如《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写自己春晓时的感觉,不经意的猜想中透露出明媚宜人的大好春光。

 

  3.诗境明秀,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如《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4.诗多单行运笔,一气浑成,无刻画之迹,自然流走、冲淡闲远,不求工而自工。

 

  四、试论王维、孟浩然田园山水诗的不同特点(南开01)。

 

  王维、孟浩然虽都盛唐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作家,但由于他们生活环境和性格气质的不同,在诗的写法和艺术风格方面是有区别的。

 

  1.王维山水田园诗具有空明的境界和宁静之美,诗歌宁静优美而神韵飘渺。

 

  2.净化了的情思,用提纯的景物表现,有种单纯明净的美。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更贴近自己的生活,景物描写带有即兴而发、不假雕琢的特点,诗语自然纯净,似比王维的诗更显淳朴,诗歌呈现出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如《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3.王维的山居歌咏擅长与表现空山的宁静之美,而孟浩然的乘舟行吟之作则表现了山水的纯净之美,语言清省。

 

  五、试论高适《燕歌行》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

 

  盛唐诗人,在他第一次北上归来后,创作了极负盛名的边塞诗作《燕歌行》。诗作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如下:

 

  1.表达的情感极为复杂,如表彰边塞兵将的英雄气概,对百姓饱受战争灾难的痛苦深表同情。

 

  2.描写征战的艰辛,颂扬战士浴血奋战的崇高精神,不满将领帐前歌舞作乐的荒淫,指责当时边塞用兵将非其人。

 

  3.具有奋发激昂的高亢基调,苦难与崇高的对照,反映了出塞征战的慷慨悲壮。

 

  4.此诗多用律句骈语,但并不繁于文采华丽,而是以纵横顿宕,气质深雄和浑厚的骨力取胜;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

 

  六、岑参边塞诗的艺术特色。

 

  岑参两次创作大量边塞诗,素有写边塞诗著称的盛唐诗人,他的边塞诗艺术特色有:

 

  1.岑参乐观开朗,充满了昂扬进取精神。

 

  2.岑参长于写感觉印象的艺术才能和好奇的个性,将大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此诗写得大气盘旋,奇情逸发。

 

  3.艺术表现上,他借鉴了高适等人七言歌行纵横顿宕、舒卷自如的体势十分灵活,有基本上一韵到底。如《白雪歌》、也有两句换韵等,句式长短不齐。

 

  七、试论高适、岑参的边塞诗在表现内容及表现手法方面有何不同。(山东大学09)表现内容上的不同:

 

  1.高适反映现实问题要超过岑参。他的诗歌在反映现实的深度方面超过同时许多诗人,应时而生的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与冷峻直面现实的悲慨相杂糅,使其诗歌创作颇多感慨而不失高亢,深雄浑厚,有一种感慨悲壮的美。

 

  2.描写边塞风光,民域风情上,岑参超过高适。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诗人印象中的军旅生活、边塞风物、民域风情,全都变得神奇瑰丽起来,并热情地加以歌颂,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

 

  艺术上的不同:

 

  1.高适将自己的个人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遗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

 

  2.岑参的诗歌中带有感性的色彩,讲究感觉印象,浪漫的想象,飘逸的描写,寓情于景。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

 

  3.高适的七言歌行多用律句骈语,但并不繁于文采华丽,而是以纵横顿宕,气质深雄和浑厚的骨力取胜。岑参七言歌行纵横顿宕、舒卷自如体势十分灵活。

 

  八、        高适、岑参边塞诗各自的风貌

 

  高适对边塞生活的实地体验和冷静观察,使他能在第一次北上归来后,创作了极富盛名的边塞诗力作《燕歌行》。

 

  高适的边塞诗是根据诗人亲临边塞的实际生活体验写成的。除七言歌行外,在表现形式上多采用长篇咏怀式的五言古诗,将作者个人的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

 

  岑参是个热衷于进取功名的诗人,有着强烈的入世精神。两次出塞,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

 

  岑参长于写感觉印象的艺术才能和好奇的个性,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艺术表现上,借鉴了高适等人七言歌行纵横跌宕、舒卷自如的体势而加以创新,形式接近乐府,但完全不用乐府古题而自立新题,用韵十分灵活。

 

  2        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1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爆发强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

 

  (2        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

 

  (3        李白诗中多壮美意象,同时也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

 

  (4        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

 

  第三章 李白

 

  一、李白的思想

 

  李白是个功名心很强的人,有着强烈的“济苍生”、“安社稷”的儒家用世思想。但他既看不起白首死章句的儒生,不愿走科举入仕之路,又不愿从军边塞,而是寄希望于风云际会,始终幻想着“平交王侯”,“一匡天下”而“立抵卿相”,建立盖世功业之后功成身退,归隐江湖。他把盛唐士人的入世进取的精神高度地升华了,带进了一个理想化的境界。同时,神仙道教信仰在李白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道家和道教信仰给了他一种极强的自我解脱能力,他的狂傲不羁的性格,飘逸洒脱的气质,都来源于这样的思想基础。

 

  

 

全方位权威辅导,考研复试效率高

面授一对一
在线一对一
魔鬼集训营
咨询课程 预约登记

以效果为导向    以录取为目标

填写信息获取考研一对一试听名额
姓名:
电话:
报考学校及专业:
北清考研定制 985考研定制 211考研定制 学硕考研定制 专硕考研定制 北京考研私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