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周老师对2024年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板块:学院及专业简介、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分数线、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
一、简介
学院简介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教育历史底蕴深厚。著名校友、无产阶级革命家恽代英1920年创办了利群书社来传播新思想,“中共第一报人”潘梓年曾任学校前身中原大学校长,原中原局宣传部副部长陈克寒曾任中原大学新闻系主任,原新华总社社长熊复、副社长李普等都曾在学校任教。1950年,艾玮生成立华中大学新闻组,在华中地区首次有系统、成建制地开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学校1994年恢复新闻传播教育,本科教育始于1995年,设新闻传播系于文学院。2012年9月,新闻传播系与信息技术系联合组建信息与新闻传播学院。2013年6月,学院决定以原新闻传播系为基础,成立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为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学院现有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方向)、播音主持艺术四个本科专业。新闻学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新闻采访理论与实践》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名单、《媒介伦理与法规》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建设名单。学院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与文学院共建“文化传播学”博士点。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500余名,硕士研究生300余名。学院院训“昭德明理,立言树人”,由著名新闻学者、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原人民日报社社长邵华泽先生亲笔题写。
队伍建设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学院已逐步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4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0人,讲师8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总数的76.5%;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有32人,具有博士后研究经历的教师有6人,博士化率94.1%。实践性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我院师资队伍的鲜明特点:专任老师中来自媒体一线的共有6人(分别来自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中国青年报、解放日报、武汉电视台、武汉晚报等主流媒体),拥有丰富媒体经验的老师占比高达25%,这在全国高校中并不多见。另外,我院还在有计划地推进在职教师赴新闻媒体挂职锻炼,截至2021年已有10人赴省内媒体挂职锻炼;有计划地推进中青年老师海外留学计划,截至2021年已有18人赴海外访学、交流。2019年2人被评选为学校青年桂子学者。
学科建设
学院重视科学研究,科研实力显著增强。近十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社科重点项目1项,学院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9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7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7项),科研总经费900余万;发表SCI、SSCI 论文10余篇;权威期刊论文5篇(封面文章);CSSCI 期刊论文173篇;出版著作30余部;完成重要政策咨询报告20余篇;获“湖北省高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 项。重点打造“媒介伦理与媒介管理研究中心”、“大数据传播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影视传播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同时积极参与国家级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湖北省新型智库“湖北社会建设研究院”等机构的建设,为国家和湖北省新闻宣传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决策咨询。2017年学院获批“湖北省新闻传播卓越人才培养基地”。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等重大项目近百项,多篇咨询报告被中央及地方党政部门采纳推广。2019年,学院成为湖北省部共建新闻传播学院单位。
学院拥有一流的实验教学条件。本科教学依托国家文科综合实验中心,拥有实验室面积达到4790平方米,下设29个实验室,其中面向本学院的实验室有:广播节目制作实验室、电视观片室、新闻演播室、虚拟演播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配音实验室、报刊电子编辑实验室等。学院还自建用于学生课外实践的新闻传播实验工坊,设有新闻采访(恽代英采访团)、新闻摄影、纪录片、微电影、数据挖掘、品牌传播、创意实践、有声语言、大学生乐读9个工作坊,能保证学生各类不同的实验需求。
学院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学院已在人民日报社、新华通讯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社、中国国际广播台、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深圳广电集团、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湖北广播电视总台等二十余家新闻传播机构建立实习基地。2013年,学院成功申报“中央在鄂媒体省级实习实训示范基地”,与中央驻鄂新闻单位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合作,并协同创新。近年来,学院与腾讯公司、华数传媒、清博大数据研究院、大楚网等新媒体机构建立了实习基地,发展学生的新媒体技能。
二、专业目录
招生年份:2023年
拟招生人数:45 接收推免人数:20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③334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④440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三、推荐参考书目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江作苏《实用新闻采访教程》,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刘明华《新闻写作教程》,中国人民大学
蔡雯《新闻编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赵振宇《现代新闻评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四、2022年复试分数线
总分379;政治56分);外语(56分);业务课一(84分);业务课二(84分)
招生计划人数:45
五、2022报考录取数据
复试人数:48 拟录取:40 初试最高分:403 初试最低分:365(少骨计划)
六、2022年拟录取名单
七、备考建议
关于择校:
择校选在武汉,因为挺喜欢武汉的。而且我认为华中师范大学的新传题目还算比较循规蹈矩,没有太刁钻,只要用心踏实准备,肯定没问题的。所以,我认为华师在211中性价比很高。21年的报录比我不太记得了,我是专硕,新闻与传播专业。好像是300多人考,最后录取39人。导师们也都是很和蔼可亲的人哈哈,复试的时候提问也不会很犀利,欢迎报考奥!
一、政治篇
推荐书目:
肖秀荣1000题+精讲精练+徐涛《冲刺背诵笔记》+肖四肖八
时间安排:
9月-11月中旬:
精讲精练+肖秀荣1000题的选择题+徐涛《冲刺背诵笔记》
从今天开始,看精讲精练,听徐涛的视频,跟肖秀荣的书可以对应,不用担心。每天花两个小时去看课,视频快进。看完,做一下对应章节的1000题选择题。错的题目,当场记下来,在一个本子上。前面的章节可能会比较少,后面有的章节真的很多。看到经济那部分一定要仔细听,因为有点难。另外,不用担心自己错很多,也不用太担心自己今天看的明天记不住,要不要去背诵,完全不要现在背书!!!后期徐涛的公众号和下面那本书都要整理章节重点和易混淆点,看那个足够。
10月左右,看徐涛的冲刺背诵笔记。不需要背诵,每天读就行,读熟同时看重错题,建议做个错题本,把同一类型的错题都记在小本本上,没事翻来看看,时间久了就会发现,错的知识点永远都是相似的。还有,徐涛老师的冲刺背诵笔记上有关于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会议等,这些都是易混淆、易考的知识点,可以自己把它写在便利贴上然后贴在桌子上或者床头。
11月中旬—12月中旬:抽出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把政治的四个板块分成四个整体,分成四个时间段从头到尾的梳理一遍每个部分,不要把每一章节割裂开。建议中途不要做别的事情,你会发现很多你之前没发觉的细节和联系。+《形势政策及当代》,这个后期肖秀荣也会在公众号发精华部分。
12月冲刺阶段:疯狂背肖四+选择题错题
肖八会提前到,到了就开始做选择题,同时把后面的大题也读读,后期被肖四会很轻松。最后两天背诵肖四很痛苦的!建议提前读读,答应我一定!!!肖四是要全部背完的,你应该知道吧。
二、英语篇
先看十天搞定考研词汇,再去看红宝书。十天搞定考研词汇是为了背诵红宝书打基础的,一本下来后再去背其他单词很容易!!!重要的是这本书里教的记忆方法,专业课的背诵同样可以借鉴,简单说就是短时间内反复记忆。单词背诵到考前,真题里面经常考到或者记不住的写在一个本子上,后期着重背这些即可。先把十天搞定考研词汇看完,语法看完,再去做阅读,不然你现在做,可能会错很多,浪费真题。语法看刘晓燕老师的,一是为了读懂句子,二是后期写作文也需要用到。
你可以先抽一天的时间主攻这个语法,快进把它看完。
阅读先做英语一,一天两篇不必全文翻译浪费时间,每篇阅读的考点其实都是雷同,坑你读不懂长难句,那你就只看主谓宾,坑你张冠李戴,你就看清楚主语!在每道错题后面标注好是怎么错的,后期进行整合。看到题目就知道这道题的考法是什么,你就可以了。
其他的题型先不做,等你觉得你阅读已经差不多了,单词也差不多了,再去看其他题型,其他题目比较简单,作文建议十月开始读读王江涛《高分写作》,总结点模板。十一月份可以每周自己模拟一篇,一定要模拟。我当时没自己写,考场上有点拿不准格式,哎!三、专业课篇
推荐公众号:
新传考研辅导类:拖鞋哥新传考研、觅游新传考研、考新闻、木铎考研、爱传播、传播学考研必读、新传考研真经、新传土拨鼠
媒体类:人民日报、新京报、澎湃新闻、南方周末
新闻评论类: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人民日报评论、新京报评论、中青评论、
期刊类:新闻与写作、新闻记者、国际新闻界
业界热点:全媒派、钛媒体、知著网、刺猬公社
时间安排:
3—4月 (看新闻学和传播学教程两本书)把《传播学教程》以及新闻学看了2遍后,开始重点标记。因为传播学这本书是最重要的,所以这两个月全部都放在传播学上了,加上要理解的也很多。
5月 (看《网络传播概论》)在传播学已有的基础上,看彭兰老师的《网络传播概论》,开始打开自己的新闻传播视野,这个我当时看了别人整理的重点笔记,因为也是比较难理解,看了一个月。
6月—9月(论文包+专题整理)我就开始看论文了,关于看谁的论文,可以先去看一些业界学姐大咖的,比如喻国明老师、彭兰老师的,我会整理不同类别的论文包,看论文不能瞎看需要分类看,比如你在整理虚假新闻的专题,就多去看和整理这方面的论文。一定要有目的的看论文,可以边看论文边整理专题,专题是分版块进行的,例如,定义、特点、案例、应用、优势、弊端、展望等全部填充进去。下面我会详细说一下。
9月-10月底:不管你干什么,这时候每周两篇实务不要忘记。然后继续看专业课书,十月份开始背书,看公众号、积累素材,也可以买个专题参考着看;紧跟热点积累案例(现在很多公众号有一个月热点合集)来补充自己的专题。还要整理出在论述的时候可以用的案例,比如你在论述后真相对新闻业的影响时,你可以列举重庆坠江事件等,每个专题对应的都会有案例,从每个月的热点中摘录,以前旧的热点也可以用,比如张金柱事件、魏则西事件这样的经典案例是可以重复使用的。
11月-12月上旬:
继续背诵;学习答题技巧+整理、背诵专题。接下来的背诵就特别快了,考研就是重复到极致,一定要坚持下去。还有拖鞋哥的《真题真相》,可以看到各路大神的考研答案,也要多看一下。除了背书,适当的分析下真题很重要,不局限于本学校,考的多的、勤的就是重难点。并且,这时候要练习简答题以及论述题,我觉得华师出题的风格近几年都比较灵活,但是大部分还是考察比较基础的,所以总体难度不大,而且传播学中比较小的知识点都不要放弃,去年就考了第一章中精神交往非常细小的知识点。
12月冲刺阶段:
这个时候我专业课都是在背书、练题、整理专题背诵专题,看热点中度过的。此外,还要积累一些答题比较高级的词汇与语句,让阅卷老师可以眼前一亮。可以从论文、公众号文章、自己看的书中自己摘抄补充。重要的是练习两次模拟考,形成自己的答题套路;继续背笔记和专题。最后半个多月的时间,一定要练习至少一次的模拟考。
复试篇
复试一共刷掉了9个人,最后留下39个同学录取,还是比较残酷的,但是认真准备就好了。
复试英语最难的是口语,所以这段时间就是不听的动嘴说,自己跟自己对话模拟。复试老师可能会问问看什么电影,介绍一本书书或者家乡什么的,是比较简单的题目。常见话题准备十几个,重要的是自己一定要动嘴说,自己说过的话比到时候现编反应要快。
专业面试递完简历就直接开始简单自我介绍,老师们趁此会翻看简历和带来的材料。老师也会根据你的论述或者你带的材料追问。当时老师问的是我简历的问题,关于麦克卢汉的,也是很基础的题目了。
总结:
考研的成功,不在于你复习多长的时间,而在于时间、效率、耐力三者的乘积。每个人总会经历许许多多的失意与挫折,但当这些降临到你身上时,千万不要放弃。永远不要忘记你的初心,只有心中怀揣着火热的梦想时,人生才是美丽的。往往你会发现,当你坚持到最后时,一切的失意都会被成功的幸福所替代。希望你带着必胜的决心,一路披襟斩棘,直到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
加油!
(本文来源新祥旭考研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