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祥旭考研官网欢迎您!

预约报名

2024年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及备考经验分享

新祥旭周老师:18907290916(微信同号) / 2023-03-15

 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周老师对2024年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板块:学院及专业简介、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分数线、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

一、简介

学院简介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科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890年华中师范大学前身文华书院首开西洋史(1924年文华书院改名为华中大学),1931年华中大学设置文学院社会科学系历史组,1935年设立历史系。1951年公立华中大学成立,在整合中原大学教育学院历史系和私立华中大学历史系基础上设立历史系,当时有钱基博张舜徽潘梓年杨东莼等一批著名学者在历史系任教。1953年学校更名为华中师范学院,1985年学校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均保留历史系建制。1983年成立中国历史文献研究所,1984年成立历史研究所(现中国近代史研究所)。1995年,历史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所、历史研究所合并成立历史文化学院。一百多年来,我校历史学科培养了一大批一 流师资和应用人才。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围绕"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一 流人才培养目标,依托三大平台,搭载三项计划,形成了"研教双优,专技融合,学用并举"的历史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文学-历史学直博班为平台实施"优势学科本硕博贯通计划",以历史学基地班为平台推进"人文社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建设,以历史学师范班为平台实施"新教师"育人机制下的"卓 越教师培养计划"。注重人才培养国际化,每年输送多名学生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罗格斯大学、堪萨斯大学、东京大学、柏林自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中研院、澳门大学等境外名校交流学习。

专业简介

中国古代史专业是校级重点学科。80年代,熊铁基、王瑞明、吴量恺等教授在秦汉史、宋史、明清史等领域都取得了一系列受到史学界重视的研究成果。 1984年,中国古代史专业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该学科点不断充实中青年研究队伍,强化原有研究特色,拓展新的研究方向。在秦汉史、宋史、明清史等方面有一定的影响。

队伍建设

学院现设有历史系、文化学系、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历史文献研究所、楚学研究所。师资力量雄 厚,现有专职教师68人,其中教授28人(博士生导师26人),副教授24人。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人,中组部"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 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6人,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1人,湖北名师1 人,桂苑名师2人。章开沅教授是海内外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马敏教授担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中国史组召集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国际经济史学会(IEHA)中国执行委员、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是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朱英教授是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曾获"全国优秀教师"、"湖北省先进工作者"等称号。近年来,学院先后聘请了31名校外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中国史教师团队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学科建设

历史学科一直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怀。国务院李岚清副总理和教育部陈至立部长曾经到我院视察。湖北省原高工委书记、教委主任余凤盛曾经到学院作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报告。1995年,学院历史学科被批准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2003年,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正式挂牌。2000年,学院取得美国环太平洋教育基金会的支持,创办了文化管理学系。2001年,学院引进人才,组建楚学研究所。学院有一批研究中心,如道家与道教研究中心、东西方文化交流研究中心、张舜徽研究中心、文化管理研究中心、教会大学研究中心、商文化研究中心等。学院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中国近现代史。全国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中国近代史所。省级重点学科1个--历史文献学。校级重点学科1个--中国古代史。学院在2003年申报了历史学一级学科,申报了专门史(思想文化方向)、世界史二级学科。

学院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坚持教育与教学规律,坚持改革,把我院办成以历史教育和研究为主的,并在文化与跨文化管理研究方向有所拓展的国内一 流的学院。

学院确定以张舜徽先生和章开沅先生"自强不息、务实求真"作为院里的学术传统。学院营造出了"和谐、有序、实效、奋进"的学科建设氛围。

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去向:

攻读博士学位、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文化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企业。

二、专业目录

招生年份:2023年 

拟招生人数:22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13 历史学专业基础

三、推荐参考书目

《中国古代史》(上下册) ,朱绍侯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第四版),李侃主编,中华书局;

《中国现代史》(上下册) 王桧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世界史》六卷本,吴于廑、齐世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2022年复试分数线

总分355;政治(46分);外语(46分);业务课一(138分)

招生计划人数:22

五、2022报考录取数据

拟录取:31(其中有7人调剂至专门史,8人调剂至历史文献学) 初试最高分:384 初试最低分:355(调剂至专门史)

六、2022年拟录取名单

七、备考建议

关于考研择校和定专业

对于考研有的同学是因专业而择校,有的同学的目标则是因为想去某个地区而择校的。而我是既喜欢华中师范大学,也喜欢它的中国古代史专业。对于想要考研的同学来说也有这么两个困扰,如果是想学好这个专业,想在这个领域进一步深耕的同学来说,专业优先。

对于想要通过考研来改变环境,或者说留在某个城市的同学来说那一定是学校优先。因为一个好的学校会给你提供一个新的平台,也会让你留在这个城市更容易。当然一般来说,好的学校和厉害的专业一般都是匹配的,尤其是历史学,除了河北大学的宋史。

因此大家在历史学考研择校的时候尽量选211、985,再不济也要选一个省会城市命名的师范大学,如四川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关于华师历史文化学院近几年的考试难度分析

考研界传着一句话:“衡量一所学校报考难度和热度的标准之一就是报录比”,华中师范大学近三年的报录比:

1.中国史和学科教学的报录比趋势是一致的,而世界史的报录比呈现上升趋势,考研难度处于一个下降趋势。

2.中国史和学科教学在2020年的报录比都有一个上升趋势,但是到了2021年又降下去了。这一点需要明白当时的特殊原因:初次统考,大多数学生准备不及而改变学校,加上疫情原因保护第一志愿,所以2020年入选难度降低。之后应该会持续保持10%左右的报录比,这是各位同学需要注意的。

但是我们在择校的时候不应该仅仅通过报录比来判断考试难度,我们知道各个学校的招生人数一般每年都是固定的。那考试难度还应该考虑可提供给大家的招生人数来决定。比如同样是130个招生名额,一年推免人数50人,一年推免人数30人。那这样的条件下肯定后者的考试难度要大大降低的,那么就华中师范大学今年来说官网已经除了推免名单是37人,去年是46人,那今年的难度相较于去年就会有所降低。所以,今年华中师范大学的考试环境肯定是优于去年的。

关于学院学科的一些信息

(一)方向分布及其简单介绍

1.中国史

(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在华中师范大学算不上强势是学科,尤其是现在隋唐方向暂时没有老师了,魏晋南北朝的老师明年才可以带学生,如果有意这方面的,就可以劝退啦!至于其它时段都还是可以的。

(2)中国近代史,它分为中国近代史(系)和中国近代史(所),前者就是历史文华学院里面的一个分支,后者是章开沅先生创立的一个独立于学院的研究机构,资源都更加倾向于后者,后者也是我们院的招牌。

(3)世界史:方向偏多,但各个方向都几乎有相应的老师。

2.相关导师介绍

我院老师偏多,大家辈出,直接去“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华中师范大学近代史研究所”中找到教师介绍就可以啦。

初试备考攻略

(一)专业课复习要点:

背住了不一定掌握了——理解记忆、搭建框架才是王道。历史不是死记硬背。很多人对于历史的第一印象就是背会了就会做题了,背确实能给你带来一些知识,而且背诵也是考研过程中一个不可少的过程。但考研历史不应该只有背诵,11本书,上千个考点,只靠背是无法掌握的。历史真正需要被的就是一些关键词(比如时间、人物、地点、观点中的关键词,比如过密型增长、赋税货币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的更多的是去理解、贯通,想明白历史时间的前后联系。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把零散的知识“串”起来。理解深刻不易忘,不用死记硬惹人烦。从这个角度来说理解记忆甚至比死记硬背难,因为它需要你去思考动脑,死记硬背是在逃避思考。理解之后,记住关键词,在考场上再根据关键词展开,这就是把书由厚到薄,再到厚。那那么多复习内容,我关靠理解记忆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吗?那还差一把钥匙,那便是“知识框架”。

论搭建框架的重要性。之所以会觉得世界史难,主要是你不了解它,这个不了解是我们没有接触过,不知道它大致有哪些内容,正是这种“无知”使我们对其产生了恐惧。但是如果我们把历史知识想一棵树那样理顺其知识点,做到结构清晰,层次分明,通过分支的细分我们基本上就得到了这一个大分支上面的知识内容,也建立起来这一部分的知识框架,将树上的内容变成了自己的知识。知识框架的建立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但它的建立一定会使得你的学习效率事半功倍。之后,有新的知识就可以放入完善框架,需要相关知识就可以从中调取。

统考材料题你需要注意的点:

统考的材料题总共60分,中国史与世界史各一道(30分)这里我们以2020年统考真题为例来分析(真题可赠送)。这里问了募兵制兴起的原因,它的要求是“阅读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所以这道题的答案肯定可以在材料中找到一些。看材料讲的重点在于“无赖”这就是解题关键。需要明白“无赖”所指,它不是指品德低下的人(现代人角度)。我们应该从经济角度考虑,无赖指的是流民,流民意味着背井离乡,没有自己土地。原因是啥?战争、土地兼并(政府措施:不抑兼并)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流民意味着不稳定因素,威胁社会稳定,所以相比于放任其在社会上发展,招入自己的管理中更有利。接着再来,募兵制意味着政府要供养这些士兵,为啥之前不养,现在要养了,因为有钱了,为啥有钱,因为生产力发展,物质基础发达。其它的宋代的基本国策:重文轻武,将军事置于政府控制之下。所以通过这一通分析,我们就得到了答案。这类题我们要善于从题干(论述题)和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然后用我们的知识来套,来衔接。由点到面,多角度思考。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知识框架,和对知识有较为充分的理解,这又怎么可能做到呢?如果仅仅靠背则更难以应对这些复杂的问题。

(二)公共课

1.英语:

①单词:跟的是董仲蠡老师(他的书是《研辞》),当然现在考研界大家还是较多的人喜欢朱伟老师,这个因人而异。

②语法:田静老师(她的课也有配套教材《句句真研》)。

③翻译:唐静老师(他的教材《考研英语拆分与组合翻译法》)。

④写作:王江涛老师(教材《考研英语高分写作》)王老师的课真的很好,在跟他和唐静老师的学习过程中你会被他们的经历所感染。

⑤阅读:李旭老师(我没有用英语教材,就是在网上打印真题出来跟着李旭舅舅老师“精研”真题)。

2. 思想政治理论:

大家所耳濡目染的就是“政治跟着肖秀荣走”这句话没错,肖大大在考研政治界的权威还是没人可替代的。我也买了他的全家桶,但是他的课和书本看起来太枯燥了,尤其是课程(那里面的老师简直就是在念PPT)。所以我跟的是涛涛(徐涛老师)听他的课很放松,很多复杂的知识通过他幽默的讲解和贴近生活的例子举例,会让你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可以让你在枯燥的考研复习中感受到一丝乐趣,那感觉真的太爽了。最近几年,他的押题也挺准的,现在我觉得他可以和肖大大分庭抗礼。

关于复试你要知道的点

(一)流程

前一天到校报到→晚上笔试→第二天进行面试

面试注意点:

(1)参考教材。一般没有规定的教材,复试笔试基本上都是一些基本知识,难度还不如初试(2021年同学那里了解到的)可以参考(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教程》,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

(2)面试套路:一般老师的提问是根据你的自我介绍中你提到的自己的兴趣点或者擅长点来提问。那我们在准备的时候就有套路可循:自我介绍的时候着重说自己擅长的,一般就是说你喜欢的某一个方面,这个领域有哪些论著和史料,了解一下和老师交流,可以让人眼前一亮。

(二)来自“内部人”的话

华中师范大学的复试时间比较晚,因此这个过程中有很多同学会耐不住就事先调剂其它学校去了,今年基本上来复试了的都取了。复试分数线一般是根据要放多少人进入复试来划线。

写在最后的几点

1.政治考前一两个月再看,你就凉了。政治绝对不是大家所想象的那样考前背一背就能拿高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政治是有许多要背诵的内容,但是也有很多需要理解,系统梳理的地方。而这些绝对不可能在最后两个月能完成的(除非你在这两个月中不怎么管你的专业课和英语,这可能吗?)

2.考研难不难?这是我在备考期间问过别人、以及上岸后很多人问我的一个问题。我的回答是:只要一且按照计划进行,最终都将水到渠成。

3.现在准备还来得及吗?这也是当时困扰我的一个问题,我当时在想,现在准备来得及吗?还能复习得充分吗?现在过来了我想说,没有来得及与来不及之说,只有你想不想以及你有没有那个决心。我觉得说来不及的人都是在为自己的懒惰和犹豫找借口!我们往往会高估自己一天所能达到的目标,而低估长时间(一个月、一季度、半年)所能达到的成就。

(本文来源新祥旭考研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全方位权威辅导,考研复试效率高

面授一对一
在线一对一
魔鬼集训营
咨询课程 预约登记

以效果为导向    以录取为目标

填写信息获取考研一对一试听名额
姓名:
电话:
报考学校及专业:
北清考研定制 985考研定制 211考研定制 学硕考研定制 专硕考研定制 北京考研私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