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报考情况分析
1.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2023年
招生专业:070300化学
研究方向:
01 (全日制)无机与材料化学
02 (全日制)纳米与仿生化学
03 (全日制)有机与高分子化学
04 (全日制)现代分析化学与检测技术
05 (全日制)理论与计算化学
06 (全日制)表界面化学与催化
拟招生人数:按研究方向招生分别为:6、6、5、2、2、2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628综合化学
④884物理化学(A)
复试要求及相关说明:
笔试科目:化学基础知识(包括实验)。
面试内容:外语口语听力测试;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复试分数线
方向代码 |
方向名称 |
参加复试 |
单科线 |
总分线 |
01 |
无机与材料化学 |
12 人 |
45(68) |
305 |
02 |
纳米与仿生化学 |
9 人 |
45(68) |
305 |
03 |
有机与高分子化学 |
6 人 |
45(68) |
305 |
04 |
现代分析化学与检测技术 |
1 人 |
45(68) |
305 |
05 |
理论与计算化学 |
4 人 |
45(68) |
305 |
06 |
表界面化学与催化 |
4 人 |
45(68) |
305 |
3.录取名单
序号 |
姓名 |
拟录取专业代码 |
拟录取专业 |
初试成绩 |
复试成绩 |
总成绩 |
备注 |
1 |
邢怡 |
070300 |
化学 |
375 |
85.90 |
402.25 |
|
2 |
张佳慧 |
070300 |
化学 |
347 |
89.32 |
396.80 |
|
3 |
于雅娜 |
070300 |
化学 |
377 |
82.72 |
395.30 |
|
4 |
刘晴晴 |
070300 |
化学 |
357 |
85.98 |
393.45 |
|
5 |
王碧莹 |
070300 |
化学 |
340 |
88.90 |
392.25 |
|
6 |
张家卿 |
070300 |
化学 |
332 |
89.24 |
389.10 |
|
7 |
王佩瑶 |
070300 |
化学 |
345 |
86.38 |
388.45 |
|
8 |
辛灵 |
070300 |
化学 |
315 |
90.08 |
382.70 |
|
9 |
龙双楹 |
070300 |
化学 |
324 |
83.72 |
371.30 |
|
10 |
葛爱文 |
070300 |
化学 |
312 |
85.86 |
370.65 |
|
11 |
柳海博 |
070300 |
化学 |
315 |
85.06 |
370.15 |
|
12 |
刘静 |
070300 |
化学 |
378 |
89.43 |
412.58 |
|
13 |
高滈 |
070300 |
化学 |
379 |
88.42 |
410.55 |
|
14 |
安惠惠 |
070300 |
化学 |
380 |
88.18 |
410.45 |
|
15 |
金子丰 |
070300 |
化学 |
384 |
85.71 |
406.28 |
|
16 |
李文静 |
070300 |
化学 |
354 |
87.46 |
395.65 |
|
17 |
张旭瑞 |
070300 |
化学 |
369 |
83.23 |
392.58 |
|
18 |
裴浩楠 |
070300 |
化学 |
328 |
85.92 |
378.80 |
|
19 |
吴欣蕾 |
070300 |
化学 |
351 |
80.53 |
376.83 |
|
20 |
胡昱甫 |
070300 |
化学 |
309 |
83.74 |
363.85 |
|
21 |
孙林 |
070300 |
化学 |
347 |
88.24 |
394.10 |
|
22 |
杨浦曦 |
070300 |
化学 |
326 |
87.20 |
381.00 |
|
23 |
李艳秋 |
070300 |
化学 |
309 |
90.44 |
380.60 |
|
24 |
彭孝芳 |
070300 |
化学 |
329 |
86.16 |
379.90 |
|
25 |
孙翠萍 |
070300 |
化学 |
333 |
84.12 |
376.80 |
|
26 |
张学琪 |
070300 |
化学 |
317 |
84.40 |
369.50 |
|
27 |
安智洋 |
070300 |
化学 |
330 |
89.22 |
388.05 |
|
28 |
牛晓楠 |
070300 |
化学 |
336 |
93.24 |
401.10 |
|
29 |
穆亚青 |
070300 |
化学 |
343 |
90.76 |
398.40 |
|
30 |
张佳泽 |
070300 |
化学 |
322 |
85.44 |
374.60 |
|
31 |
王相力 |
070300 |
化学 |
313 |
86.00 |
371.50 |
|
32 |
于莹莹 |
070300 |
化学 |
375 |
96.28 |
428.20 |
|
33 |
夏丽 |
070300 |
化学 |
375 |
94.12 |
422.80 |
|
34 |
孙新月 |
070300 |
化学 |
347 |
89.40 |
397.00 |
|
35 |
陈珊珊 |
070300 |
化学 |
335 |
86.96 |
384.90 |
|
二、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628 综合化学(含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三部分(各50分))
一.无机化学(50分)
1.考试内容
物质结构:
(1)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配合物结构的基本理论。
(2)多电子原子轨道能级、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元素基本性质的变化规律。
(3)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及分子轨道理论。
元素无机化学:
(1)s区元素的通性、s区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制备、结构及性质。
(2)p区元素的通性、p区元素的重要化合物的制备、结构及性质。
(3)d区元素的通性、d区元素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以及d区元素的简单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4)f区元素的通性。
2.考试要求
物质结构:
(1)掌握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配合物结构的基本理论。
(2)熟练掌握多电子原子轨道能级、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元素基本性质的变化规律。
(3)熟练掌握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及晶体场理论。
元素无机化学:
(1)掌握s区元素的通性、p区元素的通性及d区元素的通性。
(2)熟练掌握s区元素的化合物性质、p区元素的重要化合物的制备、结构及性质、d区元素的单质及重要化合物的制备及性质。
3.题型及分值:
总分:50分。题型有选择题、简答题综述题。
选择题:30分;简答题综述题:20分。
4. 参考书目:
1.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无机化学(第六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二.分析化学(50分)
1.考试内容
(1)分析仪器性能指标、各种分析测定方法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2)光谱分析:基本概念、分析测定原理和方法、测定条件的选择和应用。
包括原子吸收与原子发射光谱、分子发光分析(包括荧光、磷光和化学发光法)、红外分光光度法、拉曼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
(3)电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分析测定原理和方法、测定条件的选择和应用。
包括电位分析法、伏安法与极谱法、电解与库仑法、电分析化学新方法等。
(4)色谱分析:基本概念、分析测定原理和方法、测定条件的选择和应用。
包括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5)质谱分析:基本概念、分析测定原理和方法、测定条件的选择和应用。
考试要求
(1)熟练掌握分析仪器性能指标、各种分析测定方法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2)掌握仪器分析中常用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及综合应用。
(3)掌握光谱分析法、电分析化学法、色谱分析法、质谱分析法的测定原理和方法、分析测定条件的选择、方法应用和研究进展。
3. 题型及分值
总分:50分。题型有选择题、计算题、问答题等。
选择题:10-20分;计算题:10-20分;问答题:10-30分。
4. 参考书目
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第6版,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三.有机化学(50分)
1、考试内容:
(1)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官能团、命名;
(2)有机化合物的构象(乙烷、环己烷的构象)、旋光异构体(对映体与非对映体)及其构型判定方法(R/S)
(3) 各类化合物的基本反应
烷烃的自由基取代反应;
烯烃及炔烃的催化加氢、亲电加成、自由基加成、硼氢化-氧化反应、
α-H的反应、氧化反应等;
3) 芳香烃的亲电取代反应、芳环上亲电取代的定位规律、侧链的反应;
4) 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消除反应;
5) 醇与氢卤酸的反应、醇与卤化磷的反应、醇的氧化与脱水;
6) 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反应、α-H的酸性;
7) 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8) 胺的化学性质、芳香胺的重氮化反应;
2. 考试要求:
(1)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官能团和命名。
(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构象异构与旋光异构。重点掌握环己烷的构象、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外消旋体、内消旋体等概念和R/S构型的判定规则。
(3) 熟悉掌握各类化合物的基本化学反应,包括加成反应、消除反应、氧化和还原反应、缩合反应、降解反应、重氮化反应、β-二羰基化合物的性质、Wittig反应及迈克尔加成反应,能够利用有机反应设计合成路线。
(4) 掌握包括亲电取代、亲核取代(SN1和SN2)、亲电加成、亲核加成、消除反应(E1和E2)等反应的历程,能够判断各种有机反应的历程。
3. 题型及分值:
总 分:50分。
题型包括:完成反应题、选择题、机理与合成题。
分值分配:完成反应题:20分;选择题:10分;机理与合成题:20分
4. 参考书目:
《基础有机化学》(上下册)(第四版);邢其毅,裴伟伟,徐瑞秋,裴坚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884物理化学(A)
考试要求
正确理解和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熟练运用热力学、相平衡、化学平衡、电化学、化学动力学、表面和胶体化学的基本公式进行计算。
考试内容
化学热力学:
状态函数的定义和性质;热、功、内能和焓的物理意义;理想气体的内能和焓;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的特点;理想气体变化、化学反应过程和相变过程过程的状态函数变化值及热和功的计算;热效应。
自发过程的热力学特征;熵的导出和Clausius不等式;Gibbs自由能和Helmholtz自由能;化学势;热力学基本关系式及其应用。
偏摩尔量和化学势;理想液态混合物;理想稀溶液;稀溶液的依数性;活度。
相平衡:
独立组分数、相数、自由度概念;相律及其应用;Clapeyron方程、Clausius-Clapeyron方程。熟练确定相图中点、线、区的相态、相数和自由度;能绘出相图和步冷曲线。单组分系统相图:水、二氧化碳。
双液系统相图:(1)完全互溶的双液系,(2)部分互溶的双液系,(3)不互溶的双液系。
两组元凝聚系统相图:(1)固相形成简单低共熔混合物,(2)固相生成稳定化合物或不稳定化合物,(3)固相形成固溶体。
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的条件;平衡常数的计算;复相反应平衡;同时化学平衡。
温度、压力和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Vant Hoff公式的微分和定积分式。
四、电化学: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组成,正、负极,阴、阳极的区分;Faraday定律;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的电迁移现象;电解质溶液的电导和摩尔电导率;电解质的平均活度。
可逆电极和可逆电池的书写;可逆电池电动势及其产生的机理;可逆电池的热力学;电动势测定的应用。
电极的极化现象和极化曲线;超电势;电解时电极上的竞争反应;金属防腐;化学电源。
化学动力学:
反应速率方程和速率系数,质量作用定律,反应级数,反应机理,反应分子数,基元反应,活化能;简单级数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半衰期t1/2及反应特征;几种典型的复杂(对峙、平行、连串)反应特征;链反应;复杂反应速率的近似处理方法中的速控步骤方法、稳态近似方法、平衡假设方法。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溶液中的反应;光化学反应;催化反应动力学。
表面和胶体化学:
表面张力,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杨-拉普拉斯公式,弯曲表面上的蒸汽压,Kelvin公式;表面活性剂,液-液、液-固界面的铺展与润湿,气-固表面的吸附本质及吸附等温线,表面反应动力学,化学吸附与物理吸附。
胶体的基本特征和性质;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作用;大分子溶液的性质;唐南平衡;纳米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现状。
考试题型和分值比例
选择题:40分
填空题:30分
简答题:20分
综合计算题:60分
参考书目
《物理化学》上册和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傅献彩等 第五版
三、新祥旭全科定制化流程
1、整体流程:咨询课程—支付学费—签订协议—对接各科辅导老师(随报随学、全程辅导)—各科老师了解基础,制定计划—老师辅导—教务老师全程跟踪(1V1)。
2、全科一对一老师安排
公共课老师(政治、英语):机构专职老师,毕业于名校,长期从事于考研政治、英语课程。
专业课老师:对口目标院校专业高分有经验的学长学姐。
3、课程内容包含:
线上辅导:随报随学,定制化辅导,报名后即可开始学习,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备考时间,各科基础等合理分配课时。
线下答疑:课上、课后直接和学长学姐(各科老师)进行沟通、答疑,全程免费,不限次数。
考研资料:专业课历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内部资料:专业课内部重难点讲义和常考的知识点笔记梳理及公共课的讲义。
其他资料:相关导师的期刊文章及发表论文、案例分析补充材料等。
教务老师全程一对一跟踪学生学习情况,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各科复习规划
1、基础阶段(3—6月)
这个阶段主要是打基础,先了解考试科目的情况,及考研院校专业老师的初步情况,再进行知识体系的梳理及构建。
专业课:主要是进行知识的梳理及框架的搭建。主要学习后进行吸收、理解。建议每2周上1次课,中间可根据吸收情况适当的增加。
英语:主要是对英语语法部分进行学习以及相关的练习。建议每2周上1次课。
2、强化阶段(7—10月)
这个阶段主要是知识巩固,在前期复习的基础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需要进行背诵。
专业课:还是需要先把所有的教材进行梳理,由于内容较多,7月份可用于一轮的复习,但是还是尽可能在第一阶段完成一轮复习,8-9需要完善整体的知识体系,进行补充,可以按照考试的题型去补充完善笔记。开始进行1轮、2轮的背诵复习。每周上1次课。
英语:主要是进行专项的训练,主要以真题为主,先做早年的,将近几年的放在后期进行模拟测试。然后根据真题的完成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学生,并需要自己去总结、反思,进行消化。此阶段单词继续背诵(利用碎片化时间)。建议每1周1次课。
政治:从课本基础知识开始,结合《精讲精练》把所有的知识点过一遍且考生要理解,大部分的内容在高中或者大学时期有接触过,以理解为主。可结合教材课本完成配套习题,并回归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建议每周上1次课。
这个阶段主要是强化阶段,专业需要进行3轮背诵。英语和政治也需要进行素材的积累及大题的背记。
专业课:以背诵为主,进行三轮、四轮的背记,同时开始进行历年真题的训练,分析真题,总结出题的规律,讲解答题的技巧。建议每周上1课,每次2-3课时。
英语:主要是完形填空、新题型等其他题型讲解和练习,翻译、写作方法论和思路练习,素材积累。建议每周上1次课。
政治:9-10月份,可每两周上1次课,配套相关的选择题、历年真题,总结出题和答题规律,充分了解考试的重难点与高频考点,在此过程中对自身薄弱点进行查漏补缺;针对上一阶段的学习,找一个比较好的辅助性复习资料,配合相关老师强化巩固,11月份可以开始进行主观题的背诵。
3、冲刺/模考阶段(11-12月)
这个阶段主要是进行冲刺,对整体知识开始查漏补缺,以及进行相关的模拟训练,以更好的去适应正式考试。(剩余课时)
专业课:进行模拟、讲解真题,答疑复盘、考试注意事项等后期归纳整理性内容。每周上1次课。
英语:套题练习、答疑复盘、考试注意事项等后期归纳整理性内容。建议每周上1次课。
政治:套题练习、答疑复盘、考试注意事项等后期归纳整理性内容。建议每周上1次课。
备注:这是参考模板,实际各科老师按照学生个人情况去进行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