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报考情况分析
1.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2023年
招生专业:085403 集成电路工程
研究方向:
00 (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
拟招生人数:14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87集成电路工程基础
复试要求及相关说明:
笔试科目:集成电路设计基础,半导体器件基础,半导体工艺,电子电路基础。
面试内容:外语口语听力测试;专业基础知识及实践能力。
2. 复试分数线
2023年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复试分数线:单科(45/45/68/68),总分304。
3.录取名单
序号 |
考生姓名 |
录取专业 |
复试成绩 |
初试成绩 |
总成绩 |
备注 |
1 |
陈孟林 |
集成电路工程 |
87.8 |
405 |
422.0 |
校本部(北京) |
2 |
王旭琨 |
集成电路工程 |
89.2 |
393 |
419.4 |
校本部(北京) |
3 |
李赵一鑫 |
集成电路工程 |
91.8 |
374 |
416.5 |
校本部(北京) |
4 |
王承佑 |
集成电路工程 |
87.7 |
374 |
406.3 |
校本部(北京) |
5 |
周奕帆 |
集成电路工程 |
82.9 |
397 |
405.8 |
校本部(北京) |
6 |
王乔男 |
集成电路工程 |
88.1 |
362 |
401.3 |
校本部(北京) |
7 |
倪浩然 |
集成电路工程 |
89.5 |
351 |
399.3 |
校本部(北京) |
8 |
张彬彬 |
集成电路工程 |
86.3 |
352 |
391.8 |
校本部(北京) |
9 |
李响 |
集成电路工程 |
80.6 |
364 |
383.5 |
校本部(北京) |
10 |
商慧 |
集成电路工程 |
79.1 |
364 |
379.8 |
校本部(北京) |
11 |
张鸣笛 |
集成电路工程 |
75.6 |
364 |
371.0 |
校本部(北京) |
12 |
王璧妍 |
集成电路工程 |
80.5 |
339 |
370.8 |
重庆微电子研究院 |
13 |
谢博 |
集成电路工程 |
84.5 |
319 |
370.8 |
重庆微电子研究院 |
14 |
王宇轩 |
集成电路工程 |
82.7 |
325 |
369.3 |
校本部(北京) |
15 |
胡一鸣 |
集成电路工程 |
76.8 |
354 |
369.0 |
校本部(北京) |
16 |
李浩天 |
集成电路工程 |
81.3 |
330 |
368.3 |
校本部(北京) |
17 |
邹思铭 |
集成电路工程 |
81.1 |
325 |
365.3 |
校本部(北京) |
18 |
周健宇 |
集成电路工程 |
79.9 |
325 |
362.3 |
校本部(北京) |
19 |
李红涛 |
集成电路工程 |
74.5 |
347 |
359.8 |
校本部(北京) |
20 |
金泽明 |
集成电路工程 |
79.6 |
318 |
358.0 |
校本部(北京) |
21 |
马旭东 |
集成电路工程 |
76.9 |
330 |
357.3 |
重庆微电子研究院 |
22 |
许喆 |
集成电路工程 |
81.2 |
304 |
355.0 |
校本部(北京) |
23 |
徐思佳 |
集成电路工程 |
72.7 |
339 |
351.3 |
重庆微电子研究院 |
24 |
邓燿宇 |
集成电路工程 |
74.4 |
312 |
342.0 |
重庆微电子研究院 |
25 |
刘昊东 |
集成电路工程 |
73.6 |
308 |
338.0 |
长三角研究院(嘉兴) |
26 |
杨智文 |
集成电路工程 |
70.3 |
317 |
334.3 |
重庆微电子研究院 |
27 |
岳晋标 |
集成电路工程 |
70.6 |
306 |
329.5 |
重庆微电子研究院 |
28 |
李吉祥 |
集成电路工程 |
66.6 |
306 |
319.5 |
长三角研究院(嘉兴) |
二、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887集成电路工程基础
1. 考试内容
(1)电子技术基础部分
主要包括二极管、三极管的结构、特性及主要参数;掌握饱和、放大、截止的基本概念和条件。掌握二极管的基本应用。掌握BJT和FET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图解分析法和等效模型分析法。掌握放大电路的三种组态及性能特点。电路的三种耦合方式及特点。反馈的基本概念:正、负反馈;电压、电流、串联、并联负反馈;掌握反馈类型和极性判断,引入负反馈对放大性能的影响。掌握运放电路的基本构成,差放与电流源电路。掌握比例、加减、微积分线性运算电路。一般了解对数、指数运算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频率响应的概念,以及放大电路频率响应的分析,了解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掌握一阶、二阶有源滤波器的电路组成、频率特性。掌握电压比较器,用电压比较器组成的非正弦波发生电路。
(2)半导体物理部分
主要包含半导体中的电子状态;半导体中的电子状态和能带、电子的运动,本征半导体的导电机构、空穴,回旋共振,硅和锗的能带结构;半导体中的杂质和缺陷能级,硅、锗晶体中的杂质能级、缺陷、位错能级;半导体中载流子的统计分布、状态密度,费米能级、载流子浓度的计算,简并半导体;载流子的位移与扩散运动,载流子的散射、迁移率、电阻率、强场效应、热载流子、多能谷散射,耿氏效应;非平衡载流子的注入,复合寿命,费米能级,复合理论,陷阱效应,载流子的迁移运动,爱因斯坦关系,连续性方程;PN结的伏安特性,PN结电容,击穿;金属和半导体的接触的理论,少子的注入与欧姆接触;表面态,表面场效应,C-V特性,表面电场对PN结特性的影响;半导体的光学性质,光电性质,发光现象,半导体激光器;半导体的热电性质,温差电动势率,热电效应及其应用;半导体磁效应和压阻效应。
2. 题型及分值安排
(1) 题型:简答题和计算题。简答题包含概念题和重要数学公式及其物理意义,计算题包含数学模型、重要物理量计算、设计等。
(2) 分值安排:简答题占40%,计算题占60%。
参考书目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6版)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康华光 |
2013年 |
半导体物理学(第7版)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刘恩科,朱秉升,罗晋生等 |
2017年 |
三、新祥旭全科定制化流程
1、整体流程:咨询课程—支付学费—签订协议—对接各科辅导老师(随报随学、全程辅导)—各科老师了解基础,制定计划—老师辅导—教务老师全程跟踪(1V1)。
2、全科一对一老师安排
公共课老师(政治、英语):机构专职老师,毕业于名校,长期从事于考研政治、英语课程。
专业课老师:对口目标院校专业高分有经验的学长学姐。
3、课程内容包含:
线上辅导:随报随学,定制化辅导,报名后即可开始学习,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备考时间,各科基础等合理分配课时。
线下答疑:课上、课后直接和学长学姐(各科老师)进行沟通、答疑,全程免费,不限次数。
考研资料:专业课历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内部资料:专业课内部重难点讲义和常考的知识点笔记梳理及公共课的讲义。
其他资料:相关导师的期刊文章及发表论文、案例分析补充材料等。
教务老师全程一对一跟踪学生学习情况,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各科复习规划
1、基础阶段(3—6月)
这个阶段主要是打基础,先了解考试科目的情况,及考研院校专业老师的初步情况,再进行知识体系的梳理及构建。
专业课:主要是进行知识的梳理及框架的搭建。主要学习后进行吸收、理解。建议每2周上1次课,中间可根据吸收情况适当的增加。
英语:主要是对英语语法部分进行学习以及相关的练习。建议每2周上1次课。
2、强化阶段(7—10月)
这个阶段主要是知识巩固,在前期复习的基础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需要进行背诵。
专业课:还是需要先把所有的教材进行梳理,由于内容较多,7月份可用于一轮的复习,但是还是尽可能在第一阶段完成一轮复习,8-9需要完善整体的知识体系,进行补充,可以按照考试的题型去补充完善笔记。开始进行1轮、2轮的背诵复习。每周上1次课。
英语:主要是进行专项的训练,主要以真题为主,先做早年的,将近几年的放在后期进行模拟测试。然后根据真题的完成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学生,并需要自己去总结、反思,进行消化。此阶段单词继续背诵(利用碎片化时间)。建议每1周1次课。
政治:从课本基础知识开始,结合《精讲精练》把所有的知识点过一遍且考生要理解,大部分的内容在高中或者大学时期有接触过,以理解为主。可结合教材课本完成配套习题,并回归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建议每周上1次课。
这个阶段主要是强化阶段,专业需要进行3轮背诵。英语和政治也需要进行素材的积累及大题的背记。
专业课:以背诵为主,进行三轮、四轮的背记,同时开始进行历年真题的训练,分析真题,总结出题的规律,讲解答题的技巧。建议每周上1课,每次2-3课时。
英语:主要是完形填空、新题型等其他题型讲解和练习,翻译、写作方法论和思路练习,素材积累。建议每周上1次课。
政治:9-10月份,可每两周上1次课,配套相关的选择题、历年真题,总结出题和答题规律,充分了解考试的重难点与高频考点,在此过程中对自身薄弱点进行查漏补缺;针对上一阶段的学习,找一个比较好的辅助性复习资料,配合相关老师强化巩固,11月份可以开始进行主观题的背诵。
3、冲刺/模考阶段(11-12月)
这个阶段主要是进行冲刺,对整体知识开始查漏补缺,以及进行相关的模拟训练,以更好的去适应正式考试。(剩余课时)
专业课:进行模拟、讲解真题,答疑复盘、考试注意事项等后期归纳整理性内容。每周上1次课。
英语:套题练习、答疑复盘、考试注意事项等后期归纳整理性内容。建议每周上1次课。
政治:套题练习、答疑复盘、考试注意事项等后期归纳整理性内容。建议每周上1次课。
备注:这是参考模板,实际各科老师按照学生个人情况去进行规划。